自媒体时代美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19-12-25 07:01杨静罗晰
现代交际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综述美学思想政治教育

杨静 罗晰

摘要:整理了中西方有关美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实现把审美主体纳入核心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新的方法论,确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思想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审美视野下分析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才是思想政教育美学思想视角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美学 思想政治教育 综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07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梳理美育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对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者基于美学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西方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科研究主要是通过道德、伦理、美育等研究来体現,对美的关注体现在人性美、道德美。美国学者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1],触及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揭示了道德观念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影响着道德教育。英国道德教育学家麦克菲尔的德育课程是以道德情感为主要线索的。他认为有道德的人该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道德主要靠发自内心的相互体会与理解,而不单单仅靠讲授,德育要致力于“教学生如何关心他人”。除此之外,威尔逊的新道德学习道德哲学,库姆斯的关于价值探析的分析理论,鲍勒诺夫曾经提出的朴素道德理论等,梳理的评价理论和保拉洛夫的道德理论研究了行为科学,考察了人格的发展路径,并注重对人的美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厘清建立了逻辑。辛普森(Simpson)将其放在“杜威的艺术与教学”之前:杜威认为“老师是艺术家”,反映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艺术性功能和我们的环境适应力紧密相连。这个观点涵盖了以下几个关于道德的思考: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改善社会活动中作为艺术家。西方的教育美学研究领域关系到教学方法的美学意味、教学内容的审美性改造、关于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方面,研究的宗旨都是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实现。[2]

相关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领域:首先,重视“隐性”教育,同时配合“显性”教育,教育中“教育”和“延迟”的结合不会产生强迫感,从而造成思想意识形态上出现障碍。其次,应重视个性化学习,并着重提高学术水平。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关注人类自治,个人主义和个性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教育理想。三是在西方国家,学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重视广泛的参与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试图用所谓“普世价值”来宣扬资产阶级意识的合法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并且还细分了意识形态和政策研究。早期代表学者主要有王宰林、雷才明、陆道廉、袁芳仁、钱立火、梅广才、檀传宝等。陆道廉认为,美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美育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王宰林认为,美育除了增强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还有自身的特殊功能,是德育、智育、体育不能取代的。[4]袁方仁等人认为,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和逻辑去塑造人。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出发,用美学理论、用审美的观点和原则、审美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坚持创新的美学思维模式: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教育者和受教者建立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

自2000年以来,知识界开始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从多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美学视角。这段期间主要的研究者包括陈章、郭长伟、丁兆罡、周芳、魏晓文、程卫国等。丁兆罡认为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净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环境,创造和谐友善的外部条件至关重要。[6]郭长伟则主张,美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借助鉴赏实践,审美的品位和层次可以获得全方位提高。[7]他把崇高和优美作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情趣的目标。陈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极具人文色彩的教育活动,具有丰富的美学含义。[8]从美学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影响和效率。

三、国内外研究对美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有着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仍有以下的不足:

一是过去的研究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学融合等方面加以零碎的论述,尚未形成体系。过去研究常常忽视美学思想发展历史进程,从美学理论体系中选择个别零碎的概念,虽然让大家耳目一新,但缺少严谨的理论论证,终究显得干瘪无物。大多数研究者特别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美学的一般性方法论,或仅以特定方式关注,而缺乏系统性的思维。

二是,人们对思想政治的美学探讨存在偏颇。思想政治教育中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美学是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理解美的属性和特点,探索和认识美的规律和原理。石长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从周扬开始,从历史发展逻辑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9]:上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40年代的确立期、50年代的转折期和80年代以后的成熟期。各个发展阶段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循序渐进、互相继承的。近年一些学者在实践美学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学说,不断突破原有的美学体系。全面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体系为出发点,科学辩证解读西方美学传统的研究硕果,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炼美的定义和精髓,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美学。

三是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无论如何,任何学科的创建和发展都基于特定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不例外,建立学科体系必须始终参照时代背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只有把握时代的命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迸发出生命力,才能有效地引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更好地掌握实践的理论武器。马振清在《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中用了十个方面,涵盖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的主要理论创新成果,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但最为重要的是,马振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我们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指明了逻辑方向。我们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最终目标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归根结底,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语境和声音,更好地解决急需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形态问题和最新理论问题,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研究提供理论根基。

参考文献:

[1]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陆道廉.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美育疏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2).

[4]王宰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化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1989(4).

[5]袁芳仁.试论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9(12).

[6]丁兆罡.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美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7]郭长伟.崇高与优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情趣[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1).

[8]陈章.“三个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创新[J].教育评论,2014(12).

[9]石长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滥觞与历史分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综述美学思想政治教育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印花派对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纯白美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