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在学生学识、品格、行为、性格行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是除家长外接触学生时间最长的人。因此,教师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这种素养不仅包含教师必需的专业素养,而且包含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
一、仁爱与坚定的素养——让爱充满教育
“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向世界道德文化贡献的具有普遍价值的伦理智慧。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做人的领路人,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具备仁爱之心。教师需以仁义慈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真诚地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又要重视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施以教育专业之爱,做到爱有原则与爱有艺术。同时教师要遵从教育规律,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接班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间断发展性过程,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教师要对他们格外关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智发展非常特殊,如果教师足够的关爱他们,那么,很多事情就会朝着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方向进行。唯有教师博大宽容的仁爱之心,才能打开学生一扇扇求知向善的心灵之窗,在丰富多样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因为它承载了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在新时代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正确的價值追求;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师的职业之所以崇高而伟大,正是因为教师对于学生生命的重塑和改造。学生正在成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尚在完善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师应作理想坚定的带头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塑造自己永不服输,勇往前行的坚定品质,向学生树立模范榜样,培养学生的坚定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与研究的素养——让学发展自我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建立在持久不断地学习与研究之上的。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显得有些落伍,与此同时,终身学习的观念也日益被人们接受。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发展自我。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教师也不能两次走进同一个课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充实原有的知识体系,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同时要吸纳现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高度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课程研究活动,要注意帮助语文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了解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在语文课程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产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也面临着转型之难。当今社会,教学研究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单纯角色,而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但在我国教育实际的情况下,很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角色中,认为科研只是专业型、学术型人才的事,与自己无关。但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理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研究教学、解读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进步,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在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活动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三、反思与批判的素养——让思提升自我
一个人想要持久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具备反思能力。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有些教师再获得一定的荣誉之后,就开始固步自封,对教学工作不再充满热情。往往这个时候,就是教师自身问题最大的时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这些问题不一定会处理的得心应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反思能力。反思是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为人处事有无不当之处。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主要也是最应该进行的反思就是教学反思。比如在上完一堂课后,教师就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勇于否定自己、直面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样长久坚持下来,反思才会有效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要具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不唯书不唯上。如今,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使用各种教学参考书的情况比比皆是,值得一提的是,教参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会限制教师的思维,长久下来,教师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可能会下降或者消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而教师作为直接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引导者,这样的局面将会使我们的教育岌岌可危。因而,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应在批判的前提下吸收教参的精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除此之外,在教学时,教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不应一味的给学生讲授传统的观点,而是应该在对文本细读及精读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观点,展开自己的思考,然后传授给学生正确以及新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四、精细与宽度的素养——让精充实自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学习任务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整本书阅读”居于十八个任务群之首,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叶圣陶说过:“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不容易收到成效。”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文学科的阅读量是其它学科阅读量的数倍,可见需其知识面广博。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必须过硬。而专业知识的获得,一定是来自书本当中。语文教师应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从书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除专业知识外,语文教师对其他的各科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要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常言道,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很多教师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但他们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在语文课本中,有部分文章涉及到地理、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需要阅读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大量经典著作。阅读这样的书籍,除了可以帮助教师增强专业知识和拓展语文教师的知识广度之外,还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指导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领会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五、行动与实践的素养——让行完善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实践,教师应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增强专业素养。一个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课堂实践,在课堂中出错,也在课堂中改善。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一名教师只有经历大量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感悟,对新课标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讲好课本,教好学生,在专业发展上才能走得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應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在每一堂课的实践中完善自我能力,在一定的教学实力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实施课程。近些年来,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竞赛等活动日渐兴起,教师应该把握机会,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暴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最终在量的积累上实现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课程的开设。教师、学校、教育部门需同时助力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实现教师能力的最大化,最终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高中教师的仁爱与坚定的素养、学习与研究的素养、反思与批判的素养、精细与宽度的素养、行动与实践的素养之间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教师应该具备多种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提升、充实、完善自我,致力于教育,作用于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5-21.
[2]王正平.教育仁爱:教育伦理的一项基础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5):87-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张竹谨,陕西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