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洲星在小麦上的应用与推广

2019-12-25 01:17薛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穗数测产拔节期

薛飞

新美洲星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美国有机矿技术研制成功的液肥,在小麦上使用具有增产、优质、早熟、抗灾、防病等多重效果。在神农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20多年来在各全国地做了大量试验、研究,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部分试验、研究成果摘要如下,以供参考。

1    安徽省东风湖农场(2010—2011年)

1.1    试验方案

在苗期和分蘖期喷施新美洲星。第1次在小麦苗期4~5叶时,用14式16型喷雾器喷30桶水/hm2,每桶水配新美洲星50 mL加尿素250 g。第2次在返青期喷施,喷30桶水/hm2,每桶水配新美洲星45 mL加尿素150 g。此后在小麦扬花期再喷施新美洲星900 mL/hm2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同时配合其他病虫害防治药物一起进行。

1.2    田间调查

小麦4~5叶时喷施新美洲星,越冬期田间调查发现小麦叶色深绿,抗冻害较好,比对照群体增加,长势良好,越冬茎蘖数增加73.5万个/hm2;在冬后调查最高茎蘖数发现,喷施新美洲星的小麦比对照增加108万个/hm2;在返青期喷施新美洲星的处理,田间调查发現小麦返青快,叶色比对照浓绿,田间苗情较壮,具有一定的抗病作用;在扬花期喷施新美洲星的田间调查发现,比对照抗倒伏,后期小麦早衰比对照迟。

1.3    结果分析

在小麦生产全生育期3次喷施新美洲星后,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突出表现在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明显增加;经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6个试验示范点平均穗数增加30万穗/hm2左右,平均穗粒数增加1.5粒左右,千粒重平均提高2 g左右,小麦籽粒饱满,色泽光亮;平均产量提高1 200 kg/hm2左右,增幅达16%左右,增产作用明显(详见《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1期《新美洲星液肥对冬小麦群体的补偿与增产作用》)。

2    安徽省怀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3—2014年)

2.1   试验设计

2.1.1    小区试验。共设3个处理:拌种,播种量240 kg/hm2,播前施45%测土配方专用肥(20-13-12)750 kg/hm2作基肥,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喷1次新美洲星(A);拌种,播种量240 kg/hm2,播前施45%测土配方专用肥675 kg/hm2作基肥,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喷1次新美洲星(B);不拌种,播种量262.5 kg/hm2,播前施45%测土配方专用肥750 kg/hm2作基肥,喷施等次等量清水,不使用新美洲星及其他液体肥料(CK)。拌种方法:每50 mL新美洲星对水50~100 mL,拌5 kg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现拌现种。叶面喷施方法:每次用新美洲星900 mL/hm2对水450 kg/hm2叶面喷施。

2.1.2    大区试验。按小区试验处理B方法进行,示范面积3.33~6.67 hm2,收获时实割测产,统计实际产量。

2.2    结果与分析

经美洲星处理后,小麦出苗整齐一致,基本苗略高于对照,叶色青绿,根系发达等均达到壮苗指标,从越冬期—拔节抽穗期均较CK提前2~3 d,主茎叶龄同比增加0.2~0.5叶,茎蘖总数增加10万个/hm2以上。测产时单位面积穗数相对增加明显,但成穗率相对减少1个百分点左右。由于特殊天气的影响,前期至返青期小麦生长量不足,后期株高较常年偏矮3~5 cm。同时试验区均在2月下旬和4月下旬初分别进行中期病虫防治和齐穗期的“一喷三防”,使小麦病虫害发生均为轻发程度,且未倒伏。4月7日气温骤降6~8 ℃,麦田地表温度降至0 ℃以下,导致试验区烟农5158小麦受到轻度冻(冷)害,但受害株(穗)率均在2%以下,处理区较CK低0.3~0.5个百分点。

处理A、B与CK相比,株高增加2~3 cm,但穗长相差不大;产量结构上,处理A、B较CK穗数分别增加49.80万、62.85万穗/hm2,千粒重分别增加3.20、3.74 g,穗粒数较CK少1粒左右,理论产量分别增加965.63、1 199.15 kg/hm2。采取2 m2测产,处理A、B较CK分别提高920.5、962.0 kg/hm2。新美洲星作为怀远县招标药剂,逾8 000 hm2用于齐穗期“一喷三防”。后期测产结果表明,小麦平均千粒重提高1.84 g,平均产量增加356.25 kg/hm2。

2.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使用新美洲星拌种、拔节期及后期“一喷三防”适量喷施,在播量和施肥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基本苗仍然高于对照田,越冬期苗情表现更加突出,抗逆能力相对增强,测产时理论产量或实收产量较对照增加明显、熟相好。结果评价:应大面积推广新美洲星用于小麦拌种和中后期喷施(详见《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1期《小麦应用新美洲星效果研究》)。

3    安徽省正阳关农场(2012—2013年)

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新美洲星拌种,播种量(337.5 kg/hm2)比常规播量(375 kg/hm2)减少10%,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新美洲星900 mL/hm2(A);新美洲星拌种,播种量和施肥量均比常规用量减少10%,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新美洲星900 mL/hm2(B);不拌种,正常播种量(375 kg/hm2),喷施等次、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

3.2    结果分析

于5月25进行示范片小麦预测产,6月3日实收计产:示范区晚播小麦平均产量5 725.5 kg/hm2,较对照增产22.16%。试验结果表明:在晚播小麦生产上施用新美洲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建议大力推广(详见《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21期《正阳关农场晚播稻茬小麦美洲星试验示范》)。

猜你喜欢
穗数测产拔节期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新品种济麦262抗旱性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黑龙江新品系大豆蛋白含量创47.96%新高
麦田欢歌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涝淹深度和时间影响杂交中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