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体系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2019-12-25 01:14弋维君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弋维君

摘   要: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注入更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生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举措,深入推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李总理每次到地方考察,都会和当地的创新创业者交流沟通,他希望以此激发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创新基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相继出台和发布了一系列的具体文件和重要讲话。高校为积极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落实教育部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要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能力。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桥梁,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创新创业的大热背景下、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工作,高质量完成就业目标,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接过初等、中等教育的接力棒,大学的教育不再是应试教育,不单是让学生完成第一课堂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第二课程的实践教育引导,尤其在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创新创业教育更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以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相互融合,为工科大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走入职场递交一份更加完美的“成绩单”。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背景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及创新创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国务院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说明从需求侧和消费侧到生产侧的改变。工科大学生是生产侧主力军之一,是这一轮新动能的重要创造者,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培养好这一股“双创”的新生代力量。

2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2.1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必须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以能力为要素的先进理念。适当革新教学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坚持创新创业,才能时刻跟随党和国家的脚步,切实深化教育改革[1]。

2.2  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尤其是工科院系,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中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到专业课与创新实践有效配合,通过实习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增强学生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2.3  扩大就业渠道,带动就业市场

高校人才培养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就业。面对新型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走下坡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国家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心,国务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希望通过创新带动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摇篮,也应实现从追求高就业率到追求高质量就业的转型,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调动市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更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创新创业为学生们打开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有利于形成更加充分的就业市场,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给工科大学生打开了新型社会经济体市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创新创业活动得以快速释放,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也显现出来,已成为当今时代拉动就业的“新引擎。”

3    构建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举措

3.1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苏州大学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建立“校内实践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合作课程”的3级实践教学体系,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先后与多家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安排学生赴企业和实训基地参加实习实训。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定期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路。

为打破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苏州大学在工科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积极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挂牌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将校企合作从高年级的就业实习前移至大学教育全过程,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3.2  整合企业资源

新时代下,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给创业者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和房租补贴,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等各种红利政策。高校也应积极配合,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良好的条件。

企业与学校可以联合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创业孵化基地,企业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工作,对学生做得好的项目进行投资,推动科研成果向经济成果转化,为学生创造真正的创新机会,创建创业平台。

3.3  构建知识库与资源库

构建开放共享式的知识库与资源库,解决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信息闭塞问题,摒除“教育与被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挖掘产业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知识库的建立,依赖于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总结,是具有实际生产价值意义的学习样本和活教材。资源库的建立,则是将知识库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才资源、平台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进行充分地整合与结构化。资源库是知识库持续延伸与保持活力的基礎,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快速通道。知识库与资源库的建立,建立了创新创业长效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主动式获取的学习平台,是对当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补充,避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案的重复模仿、脱离实际、伪创新等弊病,从而真正做到切实提高大学生产研融合、产业创新、跨专业复合型等能力。

3.4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反馈评价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反馈评价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所要实现目标和价值的检验与考量,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反馈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从多维度、多层次对教学体系提出意见与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教学体系追求表面、流于形式,从而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3.5  开展跨区域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要构建具有区域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课程体系,从“各自突进”向“区域联手”转变,加强跨区域高校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高校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赢关系,通过经验交流、教学合作、比赛联动,努力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步伐也往前跨越了一大步,尤其近几年的互联网发展带动了工科领域多学科的成果突破,给工科大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应趁胜追击,最大限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大学生创业的内生动力,整合运用政府、社会、企业多方综合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强国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宴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