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比较

2019-12-25 01:12林虓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1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林虓

[摘要]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術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诊治的3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光凝组(150例)与注射组(150例),光凝组患者给予PRP治疗,注射组患者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光凝组治疗总有效率82.00%,较注射组的91.33%显著低;两组治疗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5个月两组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注射组改善的较光凝组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5个月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注射组治疗后降低幅度大于光凝组(P<0.05);光凝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组(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R效果优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康柏西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a)-0177-03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由DM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即DM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DR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黄斑水肿等,该病是导致眼盲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寻求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医务人员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传统的治疗方法是PRP治疗,可有效提高DR患者视力,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对于DR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DM患者DR的发生密切相关[2],而抗VEGF药物成为治疗DR的一种有效方法。该研究以2016年3月—2018年1月诊治的300例患者为对象,将传统的光凝术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致力于为临床治疗DR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诊治的DR患者300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DR患者;②年龄40~65岁,DM病程1~15年;③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④该次研究经过所有患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其他器质性病变者;②伴有其他眼科疾病者;③过敏体质、药物禁忌;④怀孕或哺乳女性。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光凝组(150例)和注射组(150例)两组。光凝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平均(54.28±4.37)岁;DM病程平均(8.16±2.64)年。对照组男75例,女75例;年龄平均(54.81±4.10)岁;DM病程平均(7.95±2.16)年。上述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光凝组,激光参数:激光能量50~120 MW,光斑直径为100 μm以上,曝光时间0.1~0.2 s,功率大小以视网膜出现Ⅱ~Ⅲ级光斑为标准。激光范围:视盘上下、鼻颞侧各一个;后极部增殖比较明显的患者:除黄斑上下血管弓之间的黄斑区以外的区域,视盘边缘以内的区域;对于出现黄斑水肿的患者:给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500~800点/次,每5天治疗1次,共4次。

注射组:术前3 d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连续使用3 d,术前15 min使用盐酸丙美卡因麻醉,常规消毒清洗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05 mL康柏西普注射液(国药准字S20130012),于上角膜后方垂直注射进入眼球壁,进针深度约4 mm,通过瞳孔观察针头是否处于玻璃体腔内,术后再次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月治疗1次,共3次,后根据病情选择是否继续注射。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消退;好转: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未消退;无效:FFA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无较大差异或者恶化。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②按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定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5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③于治疗前以及治疗5个月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酶联免疫吸附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放射免疫分析法)、VEGF (双抗体夹心法)水平变化。④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光凝组治疗总有效率82.00%,较注射组的91.33%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BCVA变化

两组治疗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5个月两组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注射组改善的较光凝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5个月后bFGF、IGF-1、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bFGF、IGF-1、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