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

2019-12-25 06:18:44苏继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苏继兰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规定,集中管理所有手术室器械,才能使手术器械清洗更加标准化、专业化,清洗质量才能提高,才能确保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有效性[1]。但是,许多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无夜班,而院内夜间手术完成后的手术器械,必须等到第2天才能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导致夜间手术后部分手术器械无法及时清洗,滞留在手术室;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污染物长时间附着在器械上,导致器械表面微生物繁殖,甚至形成生物膜,与器械表面的真菌、细菌接触,阻挡消毒液,导致清洗质量下降,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2]。所以,对隔夜手术器械进行预处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预处理是在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前,对粘附在手术器械表面的残留物、污垢等进行松解,确保在清洗时能够彻底清除残留物。如果预处理不当,不仅增加了清洗的难度,同时对灭菌的效果也会带来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本院需清洗的420件咬骨钳、管腔类器械、齿类器械等污染手术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0件。对照组管腔类器械、齿牙类器械、取瘤钳、咬骨钳、活检钳均为42件,观察组各类器械数量也均为42件。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后全部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放置在密闭的器械回收箱内; 观察组所有手术器械则在手术结束后,先用清水对器械表面残留的污物进行冲洗,然后在器械表面喷洒保湿剂原液,再放置于密闭的器械回收箱内。待第2天将所有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不同类型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取出采样棒中拭子,在其中滴入4滴润湿剂,然后对各类器械不易触碰、不易观察的位置进行擦拭取样,取样后将样棒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45 min, 培养箱温度控制在37 ℃、45 min后对采样棒液体颜色进行观察。合格为绿色,不合格为其它颜色。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各类器械清洗合格率均达到100.00%,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各类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手术器械消毒、清洗、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而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则是重要步骤之一,可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清除手术器械残留的污染物[3]。对于手术器械而言,使用后会残留体液、血液、组织碎屑等污染物,不易溶于水,并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细菌,对清洗、灭菌、消毒质量造成影响,且手术器械处理人员接触此类器械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4]。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是手术器械预处理中关注的重点。手术器械预处理在隔夜手术器械处理中应用比较多,但目前对预处理方法有很多,不同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也带来不同的影响。

3.1 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

3.1.1 有机物残留: 研究[5]显示,手术后,手术器械上残留的体液、血液等有机物会随着残留时间的延长而干燥凝固,容易形成生物膜粘附在器械表面。细菌生物膜属于不可逆转的细菌团块,通常由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及聚集生长的细菌群落组成。而在生物膜的保护作用下,细菌残留能够从手术器械表面不断脱落,如果清洗不掉,手术中使用时,细菌可随体液循环进入人体,引起慢性或急性感染[6]。所以,在对器械清洗不彻底的原因进行分析中,有机物残留在手术器械表面是主要原因之一。

3.1.2 污染器械待处理时间: 研究[7]显示,在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研究中,如手术器械清洗前放置时间超过1 h, 则清洗合格率仅为64.00%; 而手术器械清洗前放置时间低于1 h, 清洗合格率可在99.00%以上。说明清洗前手术器械放置的时间越短,清洗质量越高。而放置时间越长,因残留物凝固、生物膜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次日再进行清洗时,清洗难度增大,清洗质量也下降[8]。自从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管理以来,关于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隔夜手术器械由于清洗前放置的时间比较长,残留物干燥凝固,使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时难度增加,且清洗时投入的材料、时间等成本也增加,加剧器械的磨损,导致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9]。

3.2 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措施

3.2.1 加强学习与规范: 在手术室人员中组织学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相关知识,使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器械清洗流程更加明确,尤其是对复用手术器械清洗、隔夜手术器械清洗知识加强了解,确保手术室人员人人知晓,并逐渐在实践中形成对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的习惯。相关预清洗操作的实施,能够使手术器械的污染程度、初始生物负荷降低,不但减轻了消毒供应室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难度,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医源性感染发生的可能[10]。

3.2.2 加强手术器械预处理: 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对隔夜手术器械先用清水冲洗后,再喷洒保湿剂原液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观察组管腔类、齿牙类、取瘤钳、咬骨钳、活检钳等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均达到10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对隔夜手术器械进行预处理后,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较高,清洗效果显著。且清水加保湿剂的预处理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简单易行,不但能够保证手术器械表面光亮,还延长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11]。因此,为了提高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对残留有较多污染物、血液,且不能及时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手术器械,建议手术室在手术后及时对手术器械进行预处理操作,以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12]。目前,在对隔夜手术器械进行预处理时,处理方法比较多,常用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 冲洗。对于手术后手术器械残留有体液、脓液、血液及化学消毒液等污染物的器械,应于手术室去污区域内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将手术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去除,然后喷洒保湿剂,有利于次日消毒供应中心机洗流程的顺利进行,且该预处理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更适合推广[13]; ② 酶泡。如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到的钳剪类、卡口类、带齿槽类器械受到蛋白质、脂肪、血液、糖类等污染后,则需术后及时将器械浸泡在含酶溶液中,时间不低于5 min, 然后将器械表面可见污染物刷掉,取出后放入清洗机内清洗即可[14]。如手术器械已经放置一段时间,器械表面附着的污染物已经干涸凝固,则酶泡时间也需适当延长,有利于器械的后续清洗[15]。③ 工具刷洗: 对骨科手术后,所用到的拉钩、咬骨钳、肿瘤钳、拔牙钳、骨锉、器官移植器械及窥阴器等器械,在术后预处理时,应先将肉眼可见的血液、人体组织用清洗刷去除,如果有必要可将器械咬合面残留的污染物用牙签挑除; 对各种穿刺针、管腔类器械及精细器械咬合内齿残留污染物,可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16]。总之上述几种常用的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方式,操作均简单易行,具有针对性,但对于不同结构、不同污染及不同材质的手术器械,在预处理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17]。

3.2.3 严格执行预处理流程: 为了确保清洗质量,在对隔夜手术器械进行预处理时,必须严格遵循预处理流程。因此,在手术室工作中,有必要针对手术器械预处理方面进行加强,可制作手术室器械预处理流程及方法,要求手术室夜班人员在对术后手术器械与处理时严格按照预处理流程进行器械处理,以保证第2天手术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后的清洗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对院内感染的发生积极预防[18]。同时,科室感染监控员需于每天早晨对手术室预处理的手术器械进行检查监督,确保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工作落实到位。

3.2.4 加强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沟通。在手术器械处理、清洗中,消毒供应中心具有专业性与权威性,所以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面,手术室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向消毒供应中心反馈,寻求帮助,彼此之间加强交流,以确保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达到最佳状态[19]。

当前,临床中各种类型手术众多,所用到的手术器械种类繁杂,而夜间手术后手术器械通常放置到次日进行清洗、消毒,放置时间过长,对清洗质量会产生不良影响; 尽管部分器械术后也会喷洒保湿剂处预处理,但复杂器械内部无法解除保湿剂,残留在器械内部的污染物仍然会干涸凝固,使后续清洗难度增大[20]。为确保手术器械清洗效果,保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专业化的手术室器械清洗预处理方法的应用,保证了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效果。尽管手术室在进行手术器械预处理中需要增加相关的材料支持,但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明显提高,而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力、材料等成本降低,且手术器械的损耗减少,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综合效益更高。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供应信息
汽车零部件(2014年5期)2014-11-11 12:24:36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