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对厚朴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及其工艺的建立

2019-12-25 02:26:54朱林峰张媛冯紫薇卓冰雨任蜜蜜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阴干增长率条件

朱林峰,张媛,冯紫薇,卓冰雨,任蜜蜜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

厚朴是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1]。厚朴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关于其质量研究的报道颇多,尤其是加工工艺对厚朴的质量影响,深受行业的关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规定厚朴干皮需经过发汗处理[1]。所谓“发汗”,是指在药材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从而使其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同时有利于干燥的方法[2-3]。现代研究发现,厚朴“发汗”后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以下简称两酚)含量、挥发油含量以及浸出物含量均有显著提高[4-8],且“发汗”后厚朴改善大鼠胃动力障碍及抗溃疡作用均有所增强[9-10]。但查阅历代本草发现,无“发汗”一词的明确记载,推测“发汗”是近代民间传承的一种生产经验;由于“发汗”机理尚不明确,且已有文献中关于厚朴“发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故厚朴“发汗”的必要性存在争议,不同产地及不同文献中所用“发汗”方法也各不相同[4-8,11-15]。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细化考察不同发汗方式及不同发汗参数对厚朴质量的影响,旨在阐明厚朴“发汗”加工的必要性及建立最佳工艺,同时为其他需要发汗药材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sartorius,BP110S);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Waters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ZorbaxSB-C18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S21-6-S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鸿科仪器厂);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500DE型,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500 W,40 KHz);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W-135粉碎机(北京兴时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药典筛;注射器滤头(0.22 μm,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一次性注射器(杭州悦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锥形瓶(50、100 mL);容量瓶(25 mL);布氏漏斗;抽滤瓶。

1.2 试剂

厚朴酚对照品(批号:KS0912CB14,纯度≥98%)、和厚朴酚对照品(批号:Z20A6L1,纯度≥98%)均购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甲醇(分析纯,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去离子水为实验室自制;甲醇[色谱级,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1.3 材料

树龄为18年的新鲜厚朴的干皮,采自湖北恩施,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媛副教授鉴定为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的干皮。共计180份样品,具体样品信息表见表1。

表1 厚朴样品信息

续表1

2 方法

2.1 样品采收方法

取生境一致、树龄均为18年的厚朴树18棵,编号1~18,将每棵树的干皮纵向分割为10份,剥取,编号a~j,共计180份样品,备用。

2.2 样品“发汗”方法

将上述18棵树分为3组,其中1~6号植株样品采用水蒸“发汗”法处理,7~12号植株样品采用水煮“发汗”法处理,13~18号植株样品采用直接堆积“发汗”法处理,将实验全过程温度控制为25 ℃,相对湿度控制为75%。

2.2.1 水蒸“发汗”法 样品a~i分别置于蒸锅蒸3、6、9 min,然后样品a~c堆积“发汗”3 d;样品d~f堆积“发汗”6 d;样品g~i堆积“发汗”9 d;将所有“发汗”样品取出摊开阴干;样品j作为阴性对照直接摊开阴干。共计得到60份样品,备用。

2.2.2 水煮“发汗”法 样品a~i置于沸水中煮,其余操作均同于水蒸“发汗”法;j样品直接摊开阴干作为对照。共计得到60份样品,备用。

2.2.3 直接堆积“发汗”法 样品a~c直接堆积发汗3 d;样品d~f直接堆积“发汗”6 d;样品g~i直接堆积“发汗”9 d;之后将所有“发汗”样品取出摊开阴干;样品j作为阴性对照,直接摊开阴干。共计得到60份样品,备用。

2.3 样品制备方法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各厚朴样品粉末(过3号筛)0.2 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摇匀,密塞,浸泡24 h,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 mL含厚朴酚40 μg、和厚朴酚24 μg的溶液,即得。

2.4 样品检测方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厚朴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94 nm。理论板数按厚朴酚峰计算不低于3800。

3 结果

3.1 水蒸“发汗”法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按照2.4项下方法,对2.2.1项下以水蒸“发汗”法加工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

3.1.1 不同堆积时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采用相同水蒸时间,以堆积时间为变量,分析样品两酚含量的变化。即编号为a、d、g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b、e、h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c、f、i的样品为一组,对比3组厚朴样品与阴干厚朴样品两酚含量的差异,得到两酚含量增长率,平均6棵树的结果得到该条件下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结果如图1。

图1 水蒸法不同堆积时间厚朴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含量增长率=(“发汗”厚朴两酚含量-阴干厚朴两酚含量)/阴干厚朴两酚含量×100%

(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水蒸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堆积时间的增加,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在g、h、i的堆积时间下即堆积9 d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最高值,运用SPSS 18.0对g样品与a、d样品;h样品与b、e样品;i样品与c、f样品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均有P<0.05,即在水蒸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堆积时间为9 d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增幅最高。

3.1.2 不同水蒸时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采用相同堆积时间,以水蒸时间为变量,分析样品两酚含量的变化。即编号为a、b、c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d、e、f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g、h、i的样品为一组,对比3组厚朴样品与阴干厚朴样品两酚含量的差异,得到两酚含量增长率,平均6棵树的结果得到该条件下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结果如图2。

图2 不同水蒸时间厚朴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堆积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水蒸时间的增加,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在c、f、i的水蒸时间下即水蒸9 min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最高值,运用SPSS 18.0对c样品与a、b样品;f样品与d、e样品;i样品与g、h样品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除d、e、f组样品外均有P<0.05,即在堆积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水蒸时间为9 min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增幅最高。

综合3.1.1项与3.1.2项下结果可知,在i样品“发汗”条件下即水蒸时间为9 min,堆积“发汗”时间为9 d时,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最大值,为48.53%。

3.2 水煮“发汗”法样品两酚含量

按照2.4项下方法,对2.2.2项下以水煮“发汗”法加工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

3.2.1 不同堆积时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采用相同水煮时间,以堆积时间为变量,分析样品两酚含量的变化。即编号为a、d、g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b、e、h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c、f、i的样品为一组,对比3组厚朴样品与阴干厚朴样品两酚含量的差异,得到两酚含量增长率,平均6棵树的结果得到该条件下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结果如图3。

图3 水煮法不同堆积时间厚朴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水煮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堆积时间的增加,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在g、h、i的堆积时间下即堆积9 d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最高值,运用SPSS 18.0对g样品与a、d样品;h样品与b、e样品;i样品与c、f样品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均有P<0.05,即在水煮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堆积时间为9 d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增幅最高。

3.2.2 不同水煮时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采用相同堆积时间,以水煮时间为变量,分析样品两酚含量的变化。即编号为a、b、c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d、e、f的样品为一组,编号为g、h、i的样品为一组,对比3组厚朴样品与阴干厚朴样品两酚含量的差异,得到两酚含量增长率,平均6棵树的结果得到该条件下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结果如图4。

图4 不同水煮时间厚朴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堆积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水煮时间的增加,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在a、d、g的水煮时间下即水煮3 min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最高值,运用SPSS 18.0对a样品与b、c样品;d样品与e、f样品;g样品与h、i样品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均有P<0.05,即在堆积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水煮时间为3 min时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增幅最高。

综合3.2.1项与3.2.2项下结果可知,在g样品“发汗”条件下即水煮时间为3 min,堆积“发汗”时间为9 d时,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最大值,为50.56%。

3.3 直接堆积“发汗”法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对2.2.3项下以直接堆积“发汗”法加工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对比直接堆积“发汗”厚朴与阴干厚朴的两酚含量,得到两酚含量增长率,平均6棵树的结果得到该条件下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结果如图5。

图5 直接堆积法厚朴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堆积时间的增长,两酚含量整体也呈现上升趋势,在g条件下即堆积9 d两酚含量达到最高值,运用SPSS 18.0对g条件样品与其他组样品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P<0.05,此时较阴干样品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9.07%。

3.4 不同“发汗”处理对厚朴性状的影响

对比不同“发汗”方法对厚朴药材性状的影响发现,样品经水蒸与水煮“发汗”处理后其内表面颜色加深,划之油痕更为明显,且香味更为浓厚,见图6~7。直接堆积“发汗”样品较阴干样品外在性状变化不明显,见图8,且不同蒸/煮时间与堆积时间的样品其性状差异也不显著。

图6 阴干厚朴(左)与水蒸“发汗”厚朴(右)性状图

图7 阴干厚朴(左)与水煮“发汗”厚朴(右)性状图

图8 阴干厚朴(左)与直接堆积“发汗”厚朴(右)性状图

4 结论

从上述结果可知,厚朴“发汗”后其外在性状发生明显变化,内表面颜色加深,划之油痕更为明显,香味更浓厚;且不同“发汗”方法下厚朴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均有所差异,整体来看水煮“发汗”法最优,水蒸“发汗”法其次,而直接堆积“发汗”法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最低;且相较于水蒸“发汗”及水煮“发汗”,直接堆积“发汗”样品两酚含量增长较低,推测蒸/煮是“发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促使其中水分发散、同系物在相关活性酶作用下转化。同种“发汗”方法不同条件下厚朴两酚含量的平均增长率差异也较为明显,推测蒸/煮时间是“发汗”过程中的重要变因。从上述结果可知,厚朴最优“发汗”工艺为在25 ℃,75%相对湿度的环境下水煮3 min后,堆积“发汗”9 d,之后取出摊开阴干。此时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50.56%。同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的主要药效成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指标性成分,“发汗”能显著提高两种成分的含量,从而提高厚朴药材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稳定有效,因此,这种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具有科学性,应予以坚持。但本实验由于厚朴样品及实验梯度的限制,并未得到厚朴“发汗”工艺的最优值,后续实验可以通过设置更长的堆积时间与更加细化的水蒸及水煮时间,深入研究堆积及蒸、煮过程对厚朴“发汗”效果的影响,得到厚朴最优“发汗”工艺。

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调研首次对现有的厚朴“发汗”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对比,通过单因素考察法考察了不同“发汗”方法与“发汗”条件对厚朴质量的影响,建立了厚朴优良稳定的“发汗”工艺,为同类药材发汗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阴干增长率条件
为什么阴干的衣物经常有股臭味?
大自然探索(2024年6期)2024-07-04 16:51:33
中学生报(2022年7期)2022-04-29 00:44:03
排除多余的条件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不同干燥方式对连翘花主要成分的影响
中国药房(2021年8期)2021-06-15 04:07:26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不同干燥方法对布渣叶中牡荆苷含量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