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阳,梁庆国,何飚,阳雪姣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研究表明,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努力担负起培养富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代大学的使命[1]。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引发了高校教育一线教师的思考。牡丹江师范学院张为强提出将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完善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2]。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义圣提出,高校应当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快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变,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3]。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社会需求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职业发展能力、独立创业能力的塑造[4]。
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建设引导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承载学生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石。通过引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强化专业知识体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在创业创新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高校理论课程学习,由于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一些学生搞不清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意义。创业创新实践教学本身具备探究性,通过社会实践、创业项目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本质、科学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体会知识的用途。通过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进一步学习动力,培育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教育的要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交互中,更多地思考合作共赢,处理好个人与团队、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1.1 合作背景及原则
随着电商扶贫项目推进,广西扶绥县于2018年10月18日,举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揭牌暨企业入驻签约仪式,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抓住发展契机,与其签订了电商实习与就业基地协议,为网络营销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搭建了平台。网络营销教研室教师带领学生入驻扶绥电商中心,开展网络营销电商实战教学。通过共建电商平台,围绕“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工作,培养出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技能型电商专业岗位人才梯队。
合作原则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2.1.2 合作内容
(1)基地平台:由扶绥电商中心免费向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电商综合实训室,用于创业团队办公、商品展示等。
(2)课程平台:扶绥电商中心针对学生的电商专业核心实操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校方与电商共同将一体化课程植入,配合校方实际教学进度安排。
2.1.3 项目平台合作实践案例——“崇德向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案例
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系网络营销专业教学团队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为目标,带领学生组建网络销售创业团队。以扶绥电商中心创新创业平台基地为依托,从扶绥当地村镇购置农产品进行销售。
2018年11月,得知扶绥县乡镇冰糖红橙水果丰产,果农水果销售困难,网络营销专业教学团队带领学生进行网络销售,帮助果农售卖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电商实战教学。同时,得知计算机应用系学生张云娇同学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其家庭困难,在网上发布了“轻松筹”,需筹集15万元。网络营销电商创业团队决定为张云娇同学义卖筹款,随即策划并发布了“我愿化作一叶荷,挡你半生凄惨雨”的软文,进行爱心水果义卖,将商品销售活动所得款50%作为善款通过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系团委捐赠给张云娇同学。随着“推文+义卖商品链接”的不断转播,销售数据节节攀升,短短3天时间,团队销售单数达到1 387单,帮助果农销售水果超过6 000斤,销售水果直接筹集善款6 600余元;同时,活动发酵引发企业捐款4 400元,扶绥当地各界爱心人士捐款5 000余元,合计筹集善款超16 000元。
2.1.4 教学效果及意义
(1)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采购、网络宣传与销售、物流等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将理论进行实践转化。
(2)增强学生素质能力: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生创业积极性得到提高。
(3)学生通过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响应国家电商助农方针政策,让电商进农村社会效应扩大,帮助更多农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解决果农销售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帮助身残志坚的张云娇同学筹集治病费用。事件本身是将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相结合,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关心社会。
2.2.1 案例背景及原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发动广大教师围绕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三全理念”,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培育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理论成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桂林理工大学于2018年组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予以研究经费支持。
创新创业实践原则: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2 项目与专业融合方式
(1)课程体系融合研究: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中,开发包括理论课程、项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三类课程。
(2)专业融合开展实践:环艺设计专业与网络营销专业进行实践课程融合,两个专业学生互助互利,环艺学生创作手工作品,网络营销专业负责线上销售。
2.2.3 项目与环艺专业融合实践案例——“成效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案例
以教师主持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题为契机,结合“照明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组织成立“手工灯具制作工作室”,手工制作了一批创意灯具作品,以灯具作品为主,同时开发了几款皮革手工艺产品。经过小范围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结合材料做工成本,确定了销售价格。通过与网络营销专业结成联盟,在将学生手工作品放到网络销售平台上出售,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对整体流程进行复盘分析,引入科学的“PDCA循环”模式,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进而引导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以成效为导向,探索性地承接社会上较小的居住空间灯光照明方案设计项目,鼓励学生深入项目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上的回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了行业实践中。
2.2.4 教学效果及意义
(1)通过教师对专业课程体系融合研究,形成对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深入把握,完善课题组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本领,为学生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2)通过“手工灯具制作工作室”这一实习实训平台的建立和运行,配置优势教师资源参与工作室工作管理并对学生进行辅导,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实践过程管理得到切实加强。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切实提高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应回归初心,回归教书育人之教育本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集思广益,将“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契合社会服务”的思想融入课程设计,聚焦人才培养核心点。通过服务社会、成效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和锻炼学生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现代社会生产和企业发展提供优秀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