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逻辑转换问题研究

2019-12-25 22:43杜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汉英语篇译文

杜焱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所起的纽带作用也愈显重要。翻译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旨在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风格及形式用另外一种语言流畅、准确、艺术得表现出来。一般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部分。和其他双语交流一样,英汉翻译不仅和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以及跨文化研究等相关,还涉及心理学、哲学、美学,逻辑学等。翻译过程既是一个双语转换过程,也是译者利用译语思维生成译文的一个过程。由此,翻译中思维转换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逻辑转换。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逻辑转换概念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周斌武等,1996)。汉语和英语的逻辑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意合与形合的差异。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所谓形合(hypotaxis)是指借助语言形式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parataxis)是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刘宓庆,1992)。汉语和英语之间逻辑特点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在充分理解原文逻辑的基础上进行逻辑转换。

所谓逻辑转换,是指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对原文逻辑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把握两种语言在思维逻辑上的差异,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转换原文的逻辑形式,使得出的译文能准确清晰地传达原文信息,同时又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1.2 逻辑与翻译

翻译是一种动态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主要任务考虑如何实现等值转换,即在译语中找到与源语的表达形式等值的表达形式。翻译涉及许多非语言因素,逻辑就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不同民族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定式,继而表现出语言逻辑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从逻辑转换的视角分析,翻译过程是译者在解析原文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译语读者思维进行逻辑转换和重组以寻求译文再现原文逻辑的过程。

1.3 汉英逻辑差异

1.3.1 隐显差异

汉语注重意合,其逻辑连接通常为隐性;而英语注重形合,其逻辑连接通常为显性。隐性逻辑连接指句子问或段落间的语义关系不是靠连接词语作为纽带直接显示出来,而是通过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之间内部的语义关系以及语句的先后顺序间接表现出来 (章蕾和范祥涛,2010)。例如,汉语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是典型的隐性逻辑连接,两个分句之间实际上是条件逻辑关系,将其显化便为“如果不入虎穴,便不可得到虎子”,但在汉语中这样的表达则显得非常臃肿,不符合汉语的逻辑连接习惯。显性逻辑连接是指语句中有逻辑连接形式标记,即有各种连接词语(李娟,2011)。因此,汉英逻辑的显隐之间的差异要求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二者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英文逻辑。

1.3.2 曲直差异

中文逻辑性不强,语言具有笼统性,可以不受形式上的约束,注重文字内涵的表达。这与英文重逻辑、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汉语为“竹竿型”结构,“往往一个短句接着一个短句,其信息内容向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齐惠荣和赵月娥,2003)。英语呈“树形”结构,形式严谨,“以主谓结构为主轴,以非谓语动词结构、名词结构、介词词组和从句进行扩展”(李曦和张冀,2003)。因此,在汉译英过程,要重视汉英结构之问的曲直差异,使译文更加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1.3.3 重心前后差异

一般而言,汉语的重点信息通常后置,即重点信息放在句子的后半部分表达。而英语逻辑思维与中文恰恰相反,英语趋向于开门见山,把重点信息放到句子前面表达出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中英文逻辑的转换,使译文符合英文逻辑。

2 汉英翻译中的逻辑转换

由于受到不同地理环境、生活、生产、行为、交往方式、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的显著差异直接导致中英文在逻辑表达上的不同,反映在词语、句子,以至于篇章结构中。因此,汉英翻译中的逻辑转换需要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次展开。

2.1 词语层面

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一个部分。在词汇层面上,除了进行词义辨析外,译者必须关注词的形态与语义范围。英语的词汇具有形态变化,而汉语是孤立性语言,缺乏相应的形态变化,相对而言,英语更强调曲折性,词缀丰富,词性可灵活转换以突出其生动丰富性。中国人重形象思维,喜欢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而西方人喜欢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往往通过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因此,在语言上即表现为:英语喜欢用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介词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使语言静态化,而汉语多用动词来表达具体行为,使语言动态化。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进行调整和转换。

例1:原文: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隔街相望。校园环境整洁,交通便利。(摘自“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学院简介”)

译文:Located in Anning District,Lanzhou City,the college is comfortable in its environment and convenient in its transportation,with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Gansu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 its vicinity.

2.2 句子层面

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句子常用人称做主语,而且主动句用得较多;西方人“天人相分”的思想强调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这种思想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主客二分,注重客体,常以物称作主语,多用被动句。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进行主客体转换,将人称和物称、主动和被动进行转换,以顺应各自语言的特点。

例2:原文:“同时,与西北师范大学的资源共享、师资共有的渊源关系,进一步保证了学院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择优执教的教师资源。”(无主句)

译文:At the same time,the college shares resources and teachers with NWNU to further guarantee its rich teacher resources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high qualifications.

2.3 语篇层面

一方面,汉民族注重整体思维,因此,汉语语法重意合,习惯靠语义或语句意义的联系来体现语言形式的完整,重语义的连贯。英语语法重形合,习惯靠形态标记来体现语言形式的完整,重形式的照应。同时,汉语是螺旋式思维,喜欢曲径通幽、渐入佳境,因此在语篇安排上偏于循序渐进;英语是典型的直线型思维模式,语篇编排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另一方面,汉语是典型的主题显著型语言,语篇组织突出主题,而非主语。英语则是主语显著型语言,语篇组织突出主语。因此,除省略句之外,英语语篇中的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此外,汉语在组织语篇时,往往是先叙事后表态,先分后总,先偏后正,先因后果,先背景后前景。英语语篇则往往正好相反,先表态后叙事,先总后分,先果后因,先焦点后背景。

例3:原文:“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手工会计分岗位技能大赛、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竞赛、大学生ERP应用能力大赛等全国、全省性竞赛中,多次取得骄人成绩。”(摘自“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学院简介”)

译文: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many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made by our students in several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competitions,such as“the National Electronic Design Competition”,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Level Competition”, “the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Design Competition”,“Gansu Province Jincheng College Debate Competition”,“Gansu Province Student Advertising Competition”, “Gansu Province University Students Art Exhibi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 Competence Competition”,“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and Technical Works Competition”,“College Students Manual Accounting Job Skills Contest”, “College Students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Competition”,“College Students ERP Application Competitions”and so forth.

3 结语

语言与思维逻辑息息相关。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可以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特定民族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都可以从其语言的词法层面、句法层面及篇章结构层面体现出来。为实现汉英两种文化的有效交流和融合,译者必须在这两种语言间进行逻辑转化,即在翻译时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逻辑关系的前提下,从词语、句子、语篇三个层面进行有效地逻辑转化。

猜你喜欢
汉英语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弟子规
弟子规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