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淑薇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最先由美国广播电视网络科技研究所采用,当时指的是广播、电视、电影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全新媒介,这种全新媒介事基于电波和图像传播技术的媒介形态。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仍旧各执一词,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当下与相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电脑、手机等电子等设备是新媒体,未来电脑、手机等也可能被其他媒介取代,而成为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的特性是非线性传播,呈现动态性的而不是固定的、交互性而不是单线的、交叉性而不是非径直的,即多对多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是“核裂变”形状的,所有人面对所有人,所有人与所有人交叉进行,每一条新闻都是处于动态传播过程中,每一名传播主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自行改变传播内容与发布时间,每一名传播受众都可以自行选择阅读内容。
新媒体因具有传播迅速、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打破中华武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壁垒,成为有效传播中华武术的途径,新媒体扩大了中华武术的传播范围与广度,通过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媒介发布武术新闻,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取消息。
因为传播技术以及移动终端的进步,新媒体传播速度及时、迅速,缩短了传播时间,让喜欢中华武术的受众尽快可能快的接近新闻,大大增强了中华武术新闻的可读性;中华武术爱好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加强交流,大大缩短了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之间的时间,让传受双方享受更优质的传播服务,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有效利用传播受众的碎片时间,新媒体传播使得人们享受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这些碎片化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对传播中华武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华武术流派众多、内涵知识丰富,武艺书籍丰富,其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要求,又因为人们认为中华武术精深与奥秘,好奇心强烈,新媒体传播中华武术可以激起传播受众的阅读兴趣。
传播内容庞杂弊端的一面,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同流派信仰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思想体系拥有不同的展现方式,不同的展现方式使用不同的器械等等,容易给传播受众留下杂乱无章的错觉,然是现在传播受众更加倾向快节奏阅读,并不是所有传播受众都有耐心、时间仔细分辨武术的派别等,这就需要中华武术传播者思考在新媒体中运用何种方式传播、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以及如何从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快速吸引传播受众的眼球。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新媒体让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互动性加强,也让新媒体的传播环境错综复杂,传播主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传播的内容也五花八门、鱼目混珠,让新媒体新闻的可信度一直存在质疑,如何在运用新媒体的同时提升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如何保证中华武术流派的正确、机械使用的恰当、思想含义的精确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用“信息大爆炸”来形容当下的传播环境一点不为过,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新闻发布,前一分钟是“新闻”后一分钟可能就是“旧闻”。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家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经写下:“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新闻、宗教、体育、商业、教育等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属品。”在娱乐当道的时下,娱乐新闻的报道数量以及传播速度、效果远远高于其他新闻,传播受众对娱乐新闻的关注甚至可以让微博运营迟缓,而传播受众对有关中华武术新闻的关注度并没有达到如此高度,如何让中华武术突出重围,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将是传播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媒体发展速度是爆发式的,人人皆可以发布消息、人人皆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但是不乏有一些怀有不好意图的人,利用新媒体的便捷窃取他们成果,随意篡改他人传播内容,影响中华武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混淆传播受众的视听,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延续。遗憾的是,有关新媒体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互联网中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界限划分也不清楚,如若受众受多方误导,故意抹黑、扭曲中华武术,传播者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挽回口碑与形象。
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标识,为了适应时代进程中华武术必须要培养对中华武术文化有深刻认识、有独到见解的人士,同时又掌握新媒体传播特性、擅长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在一些精通中华武术的人士中挑选愿意学习新媒体技术的进行相关培训,力争其在掌握中华武术的基础上,能够运行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并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与传播受众进行联系与交流;或者,让懂得中华武术的人才充当把关人的角色,让专业新媒体制作、运营团队负责推广与传播,双方发挥各自长处,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中华武术推广与发扬。与此同时,传播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中华武术网络保护平台,聘请专业人士对网站进行经营与维护,有效保护中华武术传播权与出版权,同时又可以确保传播范围的广泛,加强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及时纠正新媒体传播中的错误信息。
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人们获取新闻讯息的众多媒体中,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占据60.8%,手机新闻客户端占据58.9%,可见手机等移动端的价值,随着手机等技术的更新换代,手机等移动端的作用愈加凸显,它已经成为中华武术传播的必要渠道。利用手机等移动端,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传播内容,吸引人们关注中华武术;设置小程序,便于搜索相关内容;开办微博,进行中华武术的普及与纠正,传递真实、正确的信息;经营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用是直观、方便的渠道传播中华武术。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特有的个性以及与其他人不同的喜好、习惯,因此每人的阅读诉求也不可能与其他人完全一致。倘若将中华武术传播的内容比作是一个摆在货架上准备销售的物品,要想实现商品的最高价值,最佳途径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商品,因此在推广与传播中华武术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关注受众需求、尽可能涉及更多群体,比如大学生群体,正值青春年华,其是后备人才组织,接受正规教育,拥有一定的学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与运动技能,对国家、社会、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亦或是初、高中学生,他们青春洋溢,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中华武术在这些群体中,推广难度相对较小,容易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确定传播受众之后,要根据传播受众进行针对性的内容传播与推广。中华武术要想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保证核心内涵、价值不变的基础上,在传播内容中加工与修饰,适当迎合青少年群体的阅读需求。重中之重就是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传播内容准确对传承中华武术十分重要,如果自身传播出现差错将会影响传播受众对其的信任,传播主体的权威性遭到质疑。其次就要适应青少年的快节奏阅读,提炼内容,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语解释清楚中华武术的含义与精神,以便传播受众阅读与理解,同时要在内容选题是尽量贴近青少年,极可能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再者是增强传播内容的趣味性,中华武术的内容源于中华大地五千余年的孕育与滋养,中华武术文化深厚且分支较多,面对当下娱乐性的特征时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趣味化的处理,适当增加表情包、漫画、动图、视频等,也可以关注青少年的注意力与话题,紧跟当下流行浪潮,配合时下流行热点进行宣传,以青少年的视角传播中华武术。
关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效果测量与评价体系进行文献梳理,发现新媒体的传播效果指标居多,有通过Delphi(德而菲法)构建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也有关于传播主体所提出的测量指标,针对传播受众设计的评价指标等,有对新媒体互动力评估涵盖的交互行为(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行为衡量)、用户感情、用户态度的测量,所以中华武术在进行传播效果测量时应该充分考虑各测量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综合各种评价量表进行分析而不是单一、片面的调查,以便最大程度的贴近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