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策略

2019-12-24 09:02曲秀梅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文学知识问题小学语文

曲秀梅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内容的基础学科,其中,小学生的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教育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养成策略,以供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意识;文学知识;问题;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学科,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巨大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除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外,还起到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和审美观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现实情况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对小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培养,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问题

(一)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改变,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内容。但是,由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造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的教学中,容易忽略对小学生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培养。除此之外,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喜欢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教材的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差,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二)小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少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智成熟的阶段,普遍比較贪玩,在课后主动阅读儿童读物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就造成了小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少的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学知识十分有限,而阅读儿童文学读物就是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学习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对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涉及很少,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比较差,无法感受到文学的内涵以及文学所体现的情感,逐渐失去对文学的学习兴趣[1]。

二、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策略

(一)以语文教材为核心,丰富小学生文学阅读内容

小学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促进小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以此丰富小学生文学阅读内容,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2]。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融入与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养成有关的教学资源,并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小学生选取合适的课外文学读物。由于小学生普遍比较贪玩,很难集中注意力做好阅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文学读物,并且选取的读物内容要丰富,要给小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感,从而抓住小学生的眼球,提高小学生的主动阅读积极性。通过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来培养其自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养成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并且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点养成提供基本的阅读保障。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语文一门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内容深意比较多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字词读不懂,语句不理解等问题,久而久之会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又比较单一,过程有很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对小学生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对于这种历史著名事件小学生是缺少认识的,如果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小学生无法真正体会那种悲壮的感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对文章进行了阅读,学会了几个汉字,背诵了某个段落,而对小学生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讲课前播放一段与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动画视频,通过播放小学生喜欢的动画视频,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节省了教师的叙述事件,而且生动的动画形象与声音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慢慢养成良好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小学生深刻理解文学内容

文学作品的创作均来源与生活,生活就是文学作品的现实映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般想要表达的实质内容都是作者从生活中感悟到的真谛,其中往往会蕴含着很多生活哲理和人物情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本着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小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与情感。小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十分重要,意识和知识的养成要从小抓起,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好培养的时机与方式,帮助小学生走入文学知识当中,亲身去体验文学带给自己的感悟和帮助,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将学到的文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3]。

(四)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小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慢慢形成。小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对待很多事物都会感到陌生,但是随之而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也为小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养成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这一特点,在课后为小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感想,以此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备课《她是我朋友》一课时,文章讲述的是孤儿院里一个小男孩为他的朋友输血的故事,故事虽然十分感人,但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并无关系,小学生也无法理解主人公和她的朋友之间的感情,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文章也显得比较死板。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始备课的时候为学生布置课后写作练习,要求小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朋友发生过的趣事的文章,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通过课后的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利用写作的方式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以通过联想自己与朋友的情感,深刻体会到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加深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除了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还要重视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尤其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为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加阅读量,并且培养其写作能力,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洁.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文学意识”[J].文理导航(下旬),2017:54.

[2]韩雪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12):55.

[3]王建青.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实施策略研究[J].黑河学刊,2019(01):173-174.

猜你喜欢
文学知识问题小学语文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知识的选择与编排
音乐教学中在文学知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