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栋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国教育的号召之一。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育达到高质量的必然条件。因此优化师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结构相较以往,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在小学师资结构的优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局,最为突出的是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以下是对农村小学教师师资结构优化的阐述,望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师资结构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增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学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学术界越加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民乐县顺化镇农村小学的师资结构优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积极实施国家政策
现今,农村学校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交通不畅、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或是因办学条件差而导致欠账較多等,因此农村教育事业举步维艰。加之当今的乡村教师因各方面因素影响,职业魅力逐渐减弱,且年轻教师流失较为严重,后续力量无法尽快补充,导致教师的老龄化特点显著,优秀资质的教师资源因为农村条件受限,无法得到更好的配置,专场无用用武之地。教师队伍中长时间累积的不合理现象,会造成整体队伍的素质偏低。对于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的现状,以及长时间工作于农村一线的教师,我国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对老师的补贴,鼓励其行为。教育部门可以给予农村留守教师优秀评定,资金的鼓励,赞美的名誉。另外,对于农村教师的子女教育问题,也可以给予一定的优待,使其能够免除忧虑。以此,让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为农村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促使农村教育能够日渐和谐。
二、教师制度的优化
在对农村小学教师师资结构优化的探究过程中,有一个问题较为显著,即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之下,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市区,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处于逐渐增长的状态,相对来说男教师则是因各种因素,数量日渐减少。不过实际上乡村与农村学校女教师占比都相对较少,“综合课程”的教师更是严重匮乏。所以,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针对教师的招聘做出科学的调整。其可以在教师招聘中,增加小学女教师的数量,还有“综合课程”教师的数量。人事编制期间,则是应该以班级人数和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还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比,看其是否可以达到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合理的分配农村教师的编制数额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
针对农村教师薪资方面,政府可以实施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津贴制度,适当放宽薪资和教龄挂钩的制度,改掉论资排辈的旧习观念,打破老教师做少得多,新教师多劳少得的现状局面。用激励机制管理教师团队,实施优者上庸者下制度,形成优秀合理的教师年龄梯队。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直接影响教师的薪资待遇。因此,当地政法应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并完善对经济、交通、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改变乡村的现状,努力做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发展中教育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村的吸引力,从而使农村教育发展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做好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工作
小学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在美术和音乐等课程中的教师数量较为匮乏,很多教师身兼数职,一人带多班,或是跨年级、跨科目的任教,学校可以适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并拥有一定职称水平的老师,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其胜任小学全科教师的重任。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借鉴其它地区成功的经验。在招生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确保教师整体质量能够达到要求,整体素质有所保障,为农村小学能够培养多面手,不仅能够让他们勇于下农村,也能在农村待得住。经过培训之后的毕业生应该根据要求赴于指定的工作单位,根据所签协议上岗就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与能够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负好自己应负的责任,起到表率作用。此举将有利于为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打开大门,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农村小学的条件,培养更加优秀的教师,保障结构的完善。
结束语
伴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且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优化中,更是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值得政府和学校领导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以上几方面总结出,合理的教师结构是教学工作正常、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优化当地农村小学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东海,任强,郭秀兰.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
[2]刘莉莉.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分析[J].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顺化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