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经济驱动下“网红”趣味课堂的打造

2019-12-24 08:57王秋玲
职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网红课堂

王秋玲

摘 要:本文以新媒体盛行为背景,立足职业教育现实, 从课程创新改革这一视角,分别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观察棱镜,提出适应当前经济趋势、技术可能,且能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兴趣的“网红”趣味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驱动力 “网红”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媒介也快速发展和普及,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媒体经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与多产业、多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导。就职业教育而言,与新媒体的触碰无疑带来的将会是一场产教融合的创新,“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将会有更多“+”的渠道,新媒体平台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平台,可以为促进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推动力量。

一、什么是新媒体驱动

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追求的理想,年轻的学生群体对于展示自我、个性需求等都是他们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美好生活出现了新要求。我们如何通过互聯网展示美好、提升幸福感、满足感,互联网又如何反过来帮助我们实现与记录,这是互联网为美好生活带来的新选题。

作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兴起的重要内容形式,以视频直播、短视频为主的新媒体形式实现了音乐和画面的有机结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并进一步成为记录美好生活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用户,特别是像学生这样的年轻人群体开始参与到群体互动、知识传播、传统文化传播、社会公益中,这使新媒体助力不仅仅是呈现美好生活的工具,更成为了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数字化动力。

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普及驱动的大环境下,低门槛的视频创作形式使学生也能够制作真实易懂的内容,也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将美好内容传播做到“知易、有共鸣、行不难”。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体验者,鼓励学生提升、加强与外界互动,利用新媒体形式将学生参与和课堂内容展示融为一体,将学习和生活变成一种承载欢愉、感动、鼓舞的驱动力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当前课堂问题

从目前的职业教育课堂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推行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项目化、一体化、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此来实现培养目标。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受每所学校客观教学条件限制,以及对实践的项目缺乏规范性、趣味性,教学内容僵化等成为了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掣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互动缺乏生动性

虽然很多教师都利用了“互联网+”的形式来进行课程设置,比如课前把一些有趣的图文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中设置一些课前调研任务等,然后也会在课堂中、在平台上完成模拟的各种任务情境,最后在平台上完成该次课程的课后调查及互动答疑等线上线下翻转交替的教学任务。但这种课堂教学互动普遍缺乏生动性,师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学生一般都属于“被”沟通的对象,互动交流流于形式,学生小组相互之间的平行沟通更是完全没有,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课前、课后互动。

2.课堂“低头族”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4G、5G时代的来临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在课堂上学生受干扰因素大多来自手机,很多学生进入教室就成为了“低头族”,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聊天……在这一问题面前,很多学校采取了极端措施,学生进入教室就没收其手机,或者在每个教室里安装信号干扰器、课堂秩序监控设施等等,但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没有手机可玩,就开始上课睡觉、绣十字绣甚至旷课等等,且强制手段容易遭到学生叛逆心理的排斥和反感,因此,上课玩手机的问题还需要我们正确引导。

3.考核方式陈旧,未与时俱进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考核一般只有期末考试,或者以某个项目完成为一个单元考试,成绩的计算一般是平时成绩加项目成绩的总评,平时成绩大多都只是按照学生的出勤率来考核,而期末或者项目成绩的考核主体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小组互评、企业专家点评为辅助,这样的考核方式其实也不能很好地判断学生是否是到网络上抄袭的,同时学生自评的主体地位依旧不高,更不可能让家长、朋友也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评价当中。

4.课堂气氛活跃度较差

很多教师绞尽脑汁地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堂任务和模拟情景,努力让课堂语言幽默风趣,教学仪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课件制作图文并茂,认为这样学生就会思维活跃、课堂上积极参与,觉得课堂气氛美好且乐于接受。但往往在课堂上,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依旧只是在应付教师的工作任务,只是为了拿到考核的分数,并没有我们所希望出现的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三、90后学生心理画像

高度互联网化等因素创造了一代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90后。他们无法简单地归一,他们分散在多样化的阶层,他们拥有差异化明显的社会资源,即便他们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发出的声音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笔者通过分析90后学生群体的偏好,以此来设计对应他们喜好的课堂文化。

1.他们沉浸于新市井文化

吃喝娱乐、工作学习,追求简单快乐的生活,并不苛求成就,希望追求学业能与娱乐和社会活动之间达到平衡。

2.大部分人习惯独立自主、充满梦想

很渴望融入大众群体,喜欢分享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得到来自更多层面的关注与认可。

3.善于使用网络工具

熟悉并且经常使用社交网络,愿意在社交网络中展示真实的自己,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性甚至达到中重度。

4.90后是对娱乐行为颇为敏感的一代人

他们关注娱乐话题,热爱欢乐、恶搞、新鲜的网络内容。

四、“网红”趣味课堂的打造

根据以上几点,新媒体经济形势已经发展成熟,原课堂形式不够生动,没有吸引力,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喜欢娱乐、喜欢社交、乐于展示自我和分享学习生活。因此“网红”课堂的定位就是,让学生自己成为“网络红人”,将他们自己上课的情境拍成视频内容,或者直接进行直播分享,使课堂不再枯燥,并且会极力开发他们自己的创意,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也有可能被网民关注甚至走红。具体的课堂安排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让“网红”小组分工作業

这里的“网红”并不一定是单指班级里的某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依旧采取之前教师们较为熟悉的课堂任务驱动模式之中的小组分组制来进行分工协作。因为,小组制是训练团队协作能力的首选,也是未来学生正式入职后公司里的“标配”,同时“网红”的打造有可能需要一个出镜团队,而不是一人,还要有人拍摄、录制、后期制作等等,所以小组制是“网红”课堂必不可少的前提。

2.让手机成为趣味课堂的工具

如前所述,教师们常常认为学生的手机是洪水猛兽,是学生不能好好学习,荒废青春的祸首,于是上课没收、下课归还成了规定,学生们迫于规定敢怒不敢言、苦不能诉,逆反心理则更加严重,对课堂的排斥更甚。而“网红”课堂要求学生拿自己的手机作为拍摄工具,不但不没收,反而还要鼓励其使用。例如,在旅游电子商务课堂上,教师布置了校园一角作为景点讲解任务,项目实施小组选定校园的一角作为直播地。然后进入实时的直播平台,团队中有人负责直播拍摄,有人负责拍摄协助,有人负责直播讲解和互动等等,其余的学生则可以在手机上实时观看直播队伍的表现并与外出直播的小组队员进行直播互动,甚至与互联网其他陌生网民用户一起进行互动,这样手机不但不会是课堂的累赘,反而会成为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工具。

3.让课堂分享成为学生兴趣的源泉

依据前面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喜欢社交的一代,是乐于且善于分享的一代,教师不应该压抑其天性,而是应该利用其特质,让他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主动性与兴趣。网络上有直播种地而走红的,有直播吃饭而备受关注的,我们的学生为何不可以直播课堂上一个零件的加工、一次街头采访调研、一道菜品的制作学习等等。当然,课堂拍摄并不是为了“走红”,主要是为了分享,满足学生群体表现的欲望,博取关注的爱好,这样才能让学生提起足够的兴趣去主动完成任务。

4.让任务评价更加生动和广泛

以前学生完成一个任务,主要就是为了让教师看了给出一个期末可以“过”的分数,而“网红”课堂可以把学生拍摄的直播或短视频分享出去,接受来自于网络大众、家长、朋友、以前的同学等等的多方评价,可以跟教师互动、跟网友互动、小组之间互动,博取空前的关注度,这样的评价真实可信,收到的点赞和评论反过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或者帮助学生改进完善。

5.让课堂内容融入更多创意

以前的任务教学大多是对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进行机械化的照搬学习或者模拟操作,而“网红”课堂因为融入了任务的讲解与比拼,如果想要在网络洪流中获取更多浏览量和关注度的话,就需要有自己的创意。因此,学生会为了获取流量而主动想出各种创意加载于任务之中,对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意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对于新媒体趋势,我们教育工作者看到了热烈的一面,也看到了可以辅助课堂的一面,学生能借助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实现高效率、低门槛的兴趣课堂,并且能更多地强调参与感、存在感、成就感,因此,把课堂变成学生社交的接力棒值得不断地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网红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