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关怀教育实践探究

2019-12-24 08:57殷丽萍
职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关怀互联网+德育

殷丽萍

摘 要:关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互联网+”时代赋予了高职学校关怀教育新的使命,任重道远。随着互联网成了师生交流生活学习的重要场域,加强对高职生意识形态的形成教育,加强对高职生的网络教育关怀,加强对高职生创业实践中的关怀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构建关怀教育德育目标、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探究“互联网+”时代关怀教育德育实践活动和实施关怀教育实践的思考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关怀  关怀教育理论  德育

关怀教育是一种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坚守的主题,是实施有效教育的最佳途径。关怀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怀和爱是教育的灵魂。“互联网+”时代,又赋予了学校关怀教育新的使命。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学校关怀教育新使命

1.“互联网+”时代要时时关怀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

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解和认知,是观念、思想、价值观的总和。“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成为了师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成了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环境,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话语平台进行有效传播和价值引导,使师生们思想上保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些内容的优化、展示方式方法的优化,都建立在关怀的基础上,关怀中发现问题、关怀中优化主题、关怀中引导思想、关怀中提升价值,关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2.“互联网+”时代要时时加强高职生的网络教育关怀

高职生年龄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互联网+”时代,他们面对网络缺乏自律,不但不能充分享受网络赋予他们的学习权力,却因玩手机耽误学习,交网友又良莠不齐,面对各种思潮又是人云亦云,很容易迷失自我;“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诈骗、网贷陷阱层出不穷,都直接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对高职生多一些关怀和引导,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互联网+”时代,出现的问题多样复杂,关怀教育至关重要,更不能缺失。

3.“互联网+”时代高职创业教育更需要关怀教育

“互联网+”时代,创业是当今大学生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高职院校里增添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微创业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高职生提供了生存与创业、学会合作与共处的自主创业平台。期间,学校层面的帮扶、一站式服务落实得很到位,而创业过程中学生遇到的诸多起伏是难以预估的,有的学生创业开始雄心勃勃,创业过程中步履维艰,最后就放弃了。这不是我们推行创业教育的最初目标。我们既然创设好了创业环境,就要陪伴学生在创业中收获更多的好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品质,为走向社会再创业积淀远飞的动力。为此,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亟待教师的持续关怀和价值引导。

二、“互聯网+”时代高职学校关怀教育的实施措施

1.构建关怀教育德育目标

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用关怀教育理论思想指导德育工作实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价值、精神和情感的追求,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建立富有关怀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话语平台,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2.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

以关怀为主的德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实施者(教师)的关怀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和运用关怀教育理论指导工作,以关怀者的身份面对学生,以引领者的身份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其次,要培养关怀的品质,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需要,捕捉良好的关怀契机,有智慧有艺术地给予学生有效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再次,依托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建立互相信任的关怀关系,师生间亲近的关怀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师生共长,既培养了学生学会关怀的品德,也提升了教师的关怀素养。

3.探究“互联网+”时代关怀教育德育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能使一个人不受他所生活的那种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欢乐和幸福。”“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从关怀出发,遵循关怀原则、个性发展原则、平等原则,有效利用好网络平台的教育空间,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1)遵循关怀原则,依托互联网平台把“关心”主题引入德育内容。关怀原则主要有尊重原则、生活原则、对话原则、实践原则,遵循以上原则,在校园网络德育平台,推出学校层面开展的系列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尊长爱幼等丰富的主题活动视频,可以推荐观看《流浪地球》《无问西东》《厉害了我的国》等电影,也可以组织上传精心录制的优秀校友和杰出工匠的微视频……通过丰富校园网络平台的内容,学生在观看中渐入关心生命、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情境中,在活动、对话、反思的丰富情感体验中,增强关怀意识,提升关怀能力,实现自我道德的发展。

(2)遵循个性发展原则,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对话有效引导。关怀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网络空间,开辟展现学生个性特长、交流切磋的平台,鼓励学生以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上传自己的艺术成果,可以是文学创作作品,可以是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可以是唱歌和舞蹈视频,可以是各专业的专业成果展示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成长张力,当然,所有上传材料由学校层面审核后才能呈现网络。“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的话语权,决定着网络平台德育教育的传播有效性和导向性,学校层面是要把控好的,德育的成效才能彰显。

(3)遵循平等原则,“互联网+”时代更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怀关系。“互联网+”时代,师生的沟通途径越为丰富,在具体的对话中,教师以怎样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才能达到较好的对话效果?以关怀者的身份,而要实施沟通,尊重、平等、信任至为关键,尊重才能谦和接受,平等才能建立信任关系,信任了才能敞开心扉自我悦纳;平等也是关怀被认可的第一步,是构建关怀关系的首要环节。目前,师生的沟通缺乏成效,因为规训、说教一下子拉开了师生的距离,从内心出发的排斥情绪使沟通无法深入;有效的交流立足于平等的师生观、积极的教育理念,若能以同理心面对学生,若能以肯定、欣赏、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育心态面对学生,德育的成效会无限放大。

三、“互联网+”时代实施关怀教育实践的思考

1.“互联网+”时代关怀教育任重而道远

网络时代的鲜明特征已在现今的年轻一代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离不开手机、电脑,每天的上网时间占据了一天的大半时间。网络慢慢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活动和面对面的精神沟通,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爱渐渐淡去,父母与子女之间、学生之間、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关怀严重缺失。一个缺少关怀的人,怎会去关怀他人关怀世界;一个缺少关怀氛围的社会,怎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一个缺少关怀品质的民族,又怎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互联网+”时代的关怀教育,任重而道远。

2.关怀教育要有连续性

我们关怀的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个体,为此,我们的关怀的德育目标要有时间性和连续性,我们与学生建立的关怀关系也要有连续性,这一点借助网络平台构建数据库是可以做到的。

3.关怀教育要有艺术性

积极对话是有效沟通实施关怀有效性的前提。网络对话中,无声的对话方式,缺少了语气语调和表情肢体带来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要让对话的一方接受并悦纳你的观点,要优化内容,增强表达的艺术性,运用教育的智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关怀教育要有反思性

反思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能提高德育方法,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反思在关怀教育实践中,因学生个体生命是不断生成的,关怀方法也要因人(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环境)而异,也是不断生成的。反思中创新,反思中有效。

四、小结

朱小曼先生在《诺丁斯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及其启示》中,把诺丁斯的关怀教育视为关怀伦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指南针”,把关怀总结为“情感、理性和智慧的综合体”,独具特色,值得我们深思。“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德育教育中,关怀教育是教育的主题,是实现有效教育的最佳方法,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王祝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8(26).

[3]方志伟,郝风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探究 [J].亚太教育,2016(15).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关怀互联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