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问题及路径

2019-12-24 08:55欧阳菲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流通业新常态

欧阳菲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体制的转轨,流通业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愈加明显,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对流通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坚持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主线,以技术带动经济发展取代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自身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但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以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研究内容,首先阐述了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对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叙述;最后,提出发展路径。

关键词:流通业   发展方式   新常态

前言

流通业是所有商贸关系的总称,包括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链中的所有中间环节,由于流通业的发展带动着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流动,因而,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在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结构的转变,构建完善的流通服务体系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流通业的发展趋向国家化、全球化,并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因而,流通业的发展状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各个国家均在进行创新改革,以提高流通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家正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流通业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决定社会再生产的力度,其原因是流通业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的效率,同时,流通业效率也影响着社会分工的变化。综上所述,大力发展健康持续的流通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必行之路。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我国资源、环境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冲突日益激烈。同时,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也对流通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确保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必须对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流通产业经济模式。同时,国家也明确指出要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流通产业而言,由于流通业在发展道路上仍存较多不足之处,因而从思想、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对流通业各环节进行创新改革,对流通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市场结构的转变,我国流通业正从传统粗放型经营模式向现代化产业模式进行过渡,在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借助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优化、产业经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才、物力,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流通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提供了保障。

(一)流通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我国的经济总量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由表1所示,2017年和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在整体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均超过了56%,而第二产业的经济比重均为38.9%,而第一产业的经济比重不足5%,由此可知,第三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流通业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流通业能够加快第三产业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流动,缩短商品、服务的产销距离。同时,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心理的变化,我国流通业的規模和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常借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图1为2011-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近年来我国城镇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一是我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远高于乡镇,说明城乡之间的流通业结构不平衡;二是我国农村、城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持续增加,城镇与农村消费总额从2012年的21.4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8.09万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增长8.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增长10.1%;三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我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阶段,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二)城乡流通网络基本成型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实力相差较大,城市流通业的规模、增速高于乡村。但我国农村流通业的发展空间较大、前景光明。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重点发展农村流通业。首先,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一方面,鼓励企业在农村开设商店、便利店、超市、专业店,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改善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完善农村的交通运输网络,其中,公路是农村交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69.6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省道31.3万公里,农村道路里程约395.9万公里,通公路乡镇占全国乡镇的99.99%。交通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原材料、产品的流通,从而推动农村现代化流通业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首先,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截止2019年,互联网普及率为58%,我国网民的数量超过8亿人,其中,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人数高达7.88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98%,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其次,移动支付、网络购物成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潮流,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大了信息技术的引进力度,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最后,B2B、B2C、C2C等模式的兴起使我国流通企业开始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新型的发展路径,开始构建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或是借助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如天猫、京东等平台。基于此,我国流通业电子商务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而网络交易额是衡量产业电商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图2为我国2011-2018年网络购物和移动网络交易规模的数据,由图2可知我国网络交易总额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发展,其中,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8673.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9万亿元;移动网购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97.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0667.6亿元。从该数据背后可知,我国流通企业的数量规模在不断扩大。

(四)经济转型加快

我国在经济总量和增速增长的过程中,开始面临了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迫切要求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转型、经济体制进行转轨,发展现代化经济。因而,我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保持稳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对商贸流通业的转型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流通业为适应目前的经济环境,进行发展路径的探索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商贸流通业的增速放缓,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调整,逐渐将技术创新发展替代粗放型低水平发展。二是产业经济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方面,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心,全面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流通业的业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商业业态与电商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流通业态,并且,商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单一的产品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从低端转向高端,为我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流通业的地位更加稳固,当前市场属于买方市场,流通业控制着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流动,对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流通业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能够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流通业体系,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处在路径探索发展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可借鉴,因而,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同时,受传统经济体制、市场结构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着种种瓶颈,因而,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化解,清除流通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节能环保的任务艰巨。当前,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多数是以粗放型为主,自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并且没有创造相匹配的经济产值,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首先,我国能源消耗比较严重,虽然我国正在加大发展新能源、培育新动能的力度,以求降低自然能源的消耗,但在节能环保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如图3所示,从我国2000-2017年的GDP比重相关数据发现,我国的GDP占全球比重逐渐递升,能源消耗占全球比重也逐渐递增,并且GDP占全球比重要低于能源消耗比重,从而可知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水平不协调,其节能环保问题依旧突出。其次,我国流通业的部分产品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中典型的是塑料袋,零售商场使用的塑料袋多数是难以降解的材质制作,数量十分庞大,对土地的污染比较严重。最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流通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扩大企业门店规模,开设连锁店,建设不符合经济需要的娱乐场所,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流通效益低,产业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处于探索时期,因而在流通业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出现门槛低、规模小等现象,流通效率与流通效益比较低,造成流通业的整体水平低。首先,流通业的结构比例失衡。我国流通企业多数是以传统实体店为主,如百货商店等,且实体店呈现小而散的特点,流通效率低,同时新型社区连锁便民店的建设、布局还不完善,导致流通业的大量资源没有应用到自身的改革转型中,严重制约了流通业的深化改革。其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协调主要是指城镇与乡村之间,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城镇流通业与乡村流通业相差较大,且二者的交流互动比较弱,一方面,偏远山村的交通运输体系、政策扶持没有真正完善和落实,导致农村的原材料、城市的产品难以流通。另一方面,乡村的仓储设施严重缺乏,限制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造成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流通效率低。最后,我国的物流体系不健全,后台信息更新速度慢,导致市场需求和服务供应不对称,严重影响流通业的流通效率。

流通业业态结构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主要业态,流通业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电子商务、传统实体店二者之间的利益未协调好,导致流通业多业态的发展受阻。首先,商贸流通业整体网点规划、建设还不完善,并且管理模式落后、體制混乱,使得流通业没有形成产业链的科学布局,造成流通业业态比较单一,制约流通业的平稳发展、转型升级;其次,现代化物流平台的缺失,低效率物流平台无法为社会的再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无法在产业链中快速流通,进而导致产品流通、仓储等方面发展滞后,制约了产业新动能的培育;最后,现阶段为信息时代,产业的发展创新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而我国流通业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甚至部分企业没有引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没有牢牢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导致流通业业态结构比较落后。

缺乏专业人才。人是各种战略实施的核心,拥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但我国流通企业在人才培养、人才利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制约现代化流通业的发展。首先,人才培养力度低。多数流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受战略眼光、经济实力的影响,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较低,为在短期内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仍旧大规模依赖廉价劳动力,一方面造成企业的管理比较混乱,另一方面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对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极其不利。其次,我国流通产业整体的福利待遇偏低,基于产业内部而言,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三大流通业员工的福利待遇相差较大,相同职位的城市员工与农村员工之间的收入相差较大;基于产业外部而言,流通产业与金融业、IT业、智能制造等其他行业相比,员工的福利待遇较低,使得大量专业人才纷纷转型进入其他行业,加剧了流通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互联网技术、经济新常态对于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机遇。针对自身的不足,流通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产业的创新力度,扩展产业业态和发展渠道,为打造一个平稳健康、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提供保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的低耗减排。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首先,培养低碳消费模式。我国流通业的低碳消费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英国的低碳环保店,通过产品标签将产品的产地、低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够全面了解该产品。其次,政府应鼓励企业发展低碳技术,且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例如,商业企业在建造自身门店时,应积极选择新型节能技术,大范围使用节电、节水器材,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商业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门店进行改造,安装节能器具,并对商品零售场所的塑料袋使用进行收费。同时,企业应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逐渐替代石油、煤炭等污染重的能源。最后,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可以制定一套系统全面的预防体系,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进行有效评估,并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评估文件,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监管和控制。此外,政府可借助自身形象,引导低碳市场机制的构建,通过奖罚措施对节能环保的企业给予政策、税收的奖励,而对于污染源排放高的企业进行相应惩罚。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流通效率。流通业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我国流通业应加大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力度,实现流通业中间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首先,扩大流通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范围,将其应用到流通业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其次,借助大数据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产品的精确营销,缩短商品在产销链的流动时间,提高流通效率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并且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流通产业链的可视化和产品追踪,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后,统筹城乡,完善乡村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建立一个高信息化水平的产业链。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为适应競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建立多业态结构的流通产业是必行之路。首先,流通业创新转型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推动“线上+线下”发展模式的创新,既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实体店的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又能享受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时尚化需求;另一方面,流通业要与制造业加强合作,通过开设品牌连锁专卖店,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其次,促进流通业多业态的结构优化转型,满足新常态经济下流通业改革创新的要求。打造特色化的区域产业,通过依靠当地的文化特色、地区特色,结合商贸流通新业态,建立集娱乐、购物等一体化的特色商业街区;开设区域专业品牌连锁店,通过小众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并积极打造情景体验式的消费体验,在购物的管理、价格、装饰等方面建立标准消费场景,提高消费者的粘度;积极创新流通产品“网店+仓储”的发展模式,既对传统门店进行改造,又要发挥现代化物流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要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在产业创新中的作用。首先,基于政府的层面,政府要结合流通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流通产业人才培养规划,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政府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育氛围,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如高校、培训机构等,对相关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辅导和实践培训;鼓励流通产业对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及资格认定,并对人才培养效果良好的企业进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奖励。其次,国家和政府共同努力制定系统全面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优化人才管理制度,从政策、经济等方面为人才引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人才流失,为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流通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以及战略性发展机遇,本文对在此背景下的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当前我国流通业要获得理想转变,得到良好发展,政府要积极创造适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流通产业应当牢牢把握机遇,企业则需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经营模式的创新,培育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路径,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霞.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创新与转变——基于绿色流通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

2.孙赫强,荣楠楠.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6)

3.李文峰.资源利用视角下我国流通业的发展方式及转型升级[J].物流技术,2014,33(19)

4.郭馨梅,宋伟伟.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基于资源利用视角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

5.梁霄,郝爱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流通体系优化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1(10)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流通业新常态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