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9-12-24 08:53邱新艳高同寿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积水土地利用校园

邱新艳 高同寿

【摘 要】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在真实环境下,提升学生的行动意志和行动能力。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为实践对象,在校园环境观察和人地关系感悟中探究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校园;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3-0055-03

【作者简介】1.邱新艳,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23)教师,一级教师;2.高同寿,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23)教师,一级教师。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1]目前,研学旅行是很多学校选择的一种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和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新方式。但是,研学旅行具有耗时长、成本高、准备多、挑战强等特点,对于普通的乡镇学校来说组织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熟悉的校园,会发现其中也有丰富的地理实践资源。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强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直接观察身边的地形特点到思考形成的复杂表象,儿童需从认识自己所在的学校场地或乡村开始逐渐扩大到一个国家与整个地球。因此,笔者就以学校校园为实践对象,设计开展了“校园地理实践活动”。

一、课程资源调查是活动发展的前提

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肯定离不开课程资源,我们可以把校园设想成一个微型的城市,那么,在利用校园资源之前就需要“因人而定、因地而察、因时而行”地调查和开发这些“资源”,从而体现地理实践活动的真实性、活动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特点。笔者以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校园为对象,围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土地利用情况展开调查。

1.调查校园土地利用现状。

(1)工具准备:笔、记录本、尺子。

(2)时间安排:活动课(45分钟)。

(3)分组:共分为4个小组。

(4)行动步骤和时间分配:

a.用10分钟在校园走一圈,记录所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并思考其分类方法。

b.在操场集中,花15分钟商量土地利用可分为几类,几级(包含关系)。

c.归纳总结。

土地利用的分类,学生可参考教师提供的表1来进行分类,也可自己设计各类图表。

2.绘制校园功能区平面图。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一定空間内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学生可以根据以上资料尝试绘制学校的功能分区平面图。

(1)工具:彩色笔、大张白纸(也可用电子文档代替)、直尺。

(2)时间:课后自主或者合作(一个星期内完成)。

(3)资料:教师提供本校3D影像图。

(4)要求:有图名、图例(自制颜色或图案)、组员名字、时间。

(5)评价指标:内容清晰完整度、图例创意新颖度、视觉欣赏度。

二、课程标准分析是活动设计的保障

离开具体实践主体,人的能力就不能表现及发展,培养地理实践力自然离不开真实、复杂的情境,情境创设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关键。[2]而真实情境的呈现或创设,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系统地进行课程内容要求分析才能够实现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有序、合理设计。

1.将校园地理课程资源融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

笔者将必修课程地理1中关于学校校园实践活动设计的课程内容做了初步梳理(见表2),从而明确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的范畴。

(表2)

2.校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中注重学生行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必修课程地理1的“学业要求”中明确指出:“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在活动设计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兴趣,合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教师鼓励并邀请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设计,组建专题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体,实践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思维结构评价,举办活动成果汇报展示会。

3.校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能够判断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分析其成因,提出防治措施。

设计背景:受锋面或台风影响,发生强降雨后,校园多处的积水很深。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察与思考

连续几天的大雨天气过后,学校有的地方积水很深,有的路面却相对干燥。通过观察,找出积水较多的区域,并简单测量其深度。

问题1:校园哪些地方容易有积水?

问题2:积水深度多少?排水速度如何?

问题3:根据表3思考洪涝灾害常发生在何处?

【环节二】比较与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已初步发现地势对积水的影响比较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积水的形成。对比学校积水最深的男生宿舍楼前和排水效果最好的文澜园后再分析。

问题1:经过对比分析,两处的哪些因素影响到了路面的积水状况?

问题2:水从何处来?一个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环节三】合作与探究

校园积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排水的办法有很多,每次都需要师生的克服和共同努力,有时候还需要学校技术工人的帮助才能还校园一片整洁。

问题1:通过体验校园积水的诸多不便,总结洪涝灾害的影响。

问题2:通过体验校园积水排水过程,探究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知行协调发展是活动评价的关键

地理实践活动开设得是否成功,应该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借助相应的地理工具,从而搜集到所需的有效地理信息,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并且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有必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都应该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能够不断修正和完善学生行为,有利于组员人际关系的协调,合作精神的培养;另外还需考虑到失误和挫折的可能性,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和勇于创新。评价可以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关注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所做出的贡献。评价的尺度既要体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又不能忽略学生个体特长的发挥。因此,评价标准的确定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达成知行合一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王民,黄劲松,蔚东英.“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7):19-22.

猜你喜欢
积水土地利用校园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小熊当当玩积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大决心
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