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民粹主义”批判及当代价值研究

2019-12-24 01:17李尚泉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批判当代价值民粹主义

摘 要:民粹主义,一般意义上来理解,是极端强调平民和普通大众的价值,认为一切政治活动取得合法性的前提,是来自普通大众的“民意”,并且认为社会活动,要在普通大众参与下直接进行。民粹主义的兴起,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俄国。而当时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而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开始在俄国广泛传播起来,具有重要影响力,迎合了当时俄国大多数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兴起,其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比之下,民粹主义的自身局限性,受到了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抵制和批判,民粹主义很快就被俄国人民所抛弃。马克思主义从此迅速在俄国发展起来,以列宁同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带领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多世纪以来,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无论对世界,还是当代中国,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当下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粹主义若隐若现,一些缺乏理性思考的民眾,试图冲击现有的社会主流意识,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慎重对待社会危机问题。

关键词:列宁;民粹主义;批判;当代价值;研究

一、民粹主义及其体现

民粹主义,一般意义上,都认为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中叶俄国。而俄国民粹主义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状况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温床。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落后的俄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这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在俄国农民阶级和封建阶级存在的同时,出现了新兴的小资产阶级。这些出现的新兴小资产阶级,往往没有掌握权力,都想通过社会变革,改变自己所处地位。随后民粹主义,便随着新兴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出现。本文以俄国民粹主义为例,研究分析俄国民粹主义的出现、发展、衰落情况,探究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

二、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情况

(一)俄国民粹主义的产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是从英国开始,蒸汽机推动了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西方各个国家也开始技术革命,摆脱落后的封建主义,走上资本发展道路。而19世纪中叶,俄国正处于一个贫穷落后的状态,无论是当时沙俄国王,还是新兴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都想通过改革,使俄国摆脱落后贫穷状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特别是新兴的小资产阶级,想通过解放农奴,使农民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提供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而农民阶级,一直被农奴制束缚,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极想改变现状。因此,沙俄国王彼得大帝一方面想改变俄国贫穷落后局面,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一方面也考虑自己统治地位受到削弱,改革疑虑重重。1861年农奴制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奴,促进了俄国生产力发展,但是这一自上而下的改革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而民粹主义,就在当时俄国这样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一部分俄国社会精英开始寻求救国道路,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善俄国民众生活状况,并且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充满剥削和罪恶。所以一部分俄国社会精英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而这一部分俄国社会精英,就成为俄国早期民粹派。

(二)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及其衰落

俄国民粹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革命民粹主义,第二阶段是自由主义民粹主义,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态度。革命民粹主义,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激进,全力否定。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态度则比较缓和。然而,俄国民粹主义发展到了后期阶段,出现了内部分化,民粹派分化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支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派别。其中,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支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派别,和民粹派中的空想社会主义展开了针峰相对的辩论。这为列宁后来批判民粹主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粉碎了民粹主义在俄国的生根发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

三、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主要对民粹主义的经济观、社会观、革命观三个方面进行批判。

(一)列宁对“民粹主义”经济价值观的批判

经济价值观是一切社会观根源。如果经济价值观是错的,那么由经济价值观产生出的其他观点也都是错的。列宁认为,民粹主义的最大本质错误,是看不到社会主义真正本质是需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态度,是一种“倒退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

民粹派直接把俄国村社和资本主义对立起来,认为村社具有类社会主义性质,并且错误认为俄国农民天生就有社会主义的潜质,也认为无产阶级力量十分有限,不能依靠。只有通过俄国农民这种“先天优势”,才有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然而,到了民粹主义发展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时期,又不得不承认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存在,而这种资本主义的存在,又是人为、偶然造成的结果。

列宁对此观点,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指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绝对不是人为原因造成,而是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的分化所致。俄国民粹主义者不了解小生产者所处的商品经济环境,也不了解商品关系所造成的分化。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俄国村社中的农民出现了阶级分化。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从财产多少来分,农村都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群体,而这些群体,成为了俄国农村商品经济关系的主体,从而出现了雇佣、高利贷等资本主义的新生产关系方式。

(二)列宁对“民粹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批判

列宁不仅对民粹主义的经济价值观进行了批判,还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进行批判。民粹派的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浪漫主义,就是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对俄国传统社会的留恋;二是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史,是由英雄来创造,而不是普通大众人民。显然,民粹主义社会观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民粹派文化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否定和抵制,而对俄国传统的社会村社制度非常留恋。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都开始工业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现代化进程开始从英国向西方各国辐射。而当时横跨亚欧大陆的俄国,虽然处于东欧位置,但是落后农奴制度使俄国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体会尤其深刻。俄国民粹派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持的是否定态度,却对俄国传统村社制度散发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文化浪漫主义,称它为“全欧洲浪漫主义的俄国变种”。

列宁认为,民粹主义者,对俄国农民在当前经濟发展下的真正需要,采取了一种极其轻率态度,是一种虚伪的理想化态度。而荒谬地把古代宗法式环境的条件转移到充满疯狂竞争和利益竞争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更是愚昧之至。列宁更认为,民粹派站在浪漫主义、小资产阶级立场上,和资本主义斗争,抛弃了历史现实主义,总是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和前资本主义的虚构加以比较,更体现了民粹主义虚伪的理想化态度。

列宁认为,民粹主义理论家的英雄史观,是完全毫无意义的空话。因为社会的历史,是由不同的社会个体组成的,而不是某些英雄或天才。而这些各不相同的个体,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就是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都有它的独特性,但又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制约。列宁在批判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历史必然性和个人作用。列宁认为,民粹主义理论家英雄创史论,是荒谬的,但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人物“英雄”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三)列宁对“民粹主义”革命观的批判

俄国民粹主义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革命民粹主义和自由主义民粹主义。革命民粹主义,主要以俄国村社农民阶级为基石。而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则吸取了前者的教训,深入俄国农村考察后,发现可以采取非革命手段,和平过渡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无论哪一种革命观,都是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9世纪6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愿望十分强烈,希望通过革命的暴力手段,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这对当时俄国革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列宁也作出了肯定。但是,革命民粹主义在寻求革命阶级力量时,对俄国的国情作出了错误判断。他们认为,革命力量的主要阶级是俄国受农奴制影响最大的农民阶级。他们希望依靠农民阶级,实行俄国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列宁则认为,俄国革命的主要阶级力量是工人阶级,而不是民粹派所依靠的农民阶级。革命民粹派之所以做出如此错误的判断,其实是有理由的,是没有考虑到俄国实际国情,也没有从现实出发,对工人阶级和农民没有本质的认识。列宁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批判,指出工人阶级才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力量,而不是农民阶级,因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

(四)列宁批判民粹主义对当代价值

从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开始,到用马克思主义取代俄国民粹主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较量,使得世界历史风起云涌。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不仅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地位,还在社会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带领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和意义,无论对世界,还是对当代中国都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李尚泉(1990—),男,汉族,广东湛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批判当代价值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一种巴洛克式的民粹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