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

2019-12-24 01:17靳艳芬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逻辑关系启示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同时通过注重人的德育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即“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也是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并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也决定了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理解这一层的含义,对于开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有理论指导和启发意义的,对于高校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理念也具有拓宽思路的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逻辑关系;意义;启示

大力开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理念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拓展和丰富我国高校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切实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的教育问题。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亦称“政治思想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宗旨下教育人、说服人、团结人和培养人的工作,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主体意识,自觉为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而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而《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中提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及对人进行思想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以人为对象、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工作。它是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思想和立场问题,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他们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党的任务和革命目标服务[2]。由此可推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其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宗旨下教育学生、说服学生、团结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大学生主體意识的一门体系完整的理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学生、教育全体学生的过程。

二、“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与实践

“立德”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提出的“三不朽”,即《左传》中记载的“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树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立德”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树人”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弥补体系。这一体系的内在逻辑可以概括为“树人为先,立德为本”[3]。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此后,党的历年重要会议凡是提及教育,必然强调“立德树人”。例如,2012年10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进一步发展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把“立德树人”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且具体落实到爱祖国活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培养等教育实践之中,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实践内涵。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6]。可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多有调整,但坚持“德育为先”则始终如一。

三、两者辩证关系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是统帅,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和动力;“立德树人”则确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向来培养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高校教育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任何一种素质的提高,都会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任何一种素质的缺陷或不足,也往往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7]。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也都证明了“立德树人”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同时这也是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在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具体来说,德育过程是受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规律所制约的。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即是说,思想品德的形成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的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信念和意志;道德信念和意志付诸于实践成为道德行为。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形成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但是大体上这表述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到行的运动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德育功能的研究同样表明,德育对于个体而言具有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通过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使个体到达一种道德自由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8]。因此,“立德树人”思想理念与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同样也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在功能层面上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基于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理念与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

四、启发与建议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需要应用一定的工作策略与方法,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策略可以使高校的“立德树人”更有成效、更加实效,可以使得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立德树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服务。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理念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仅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启发意义,而且还对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日常工作中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落实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9]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源培.邓小平理论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2]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83.

[3]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141-143.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2-11-17)[2019-10-21].http://www.12371.cn/2012/11/17/ARTI1353154601465336_7.shtml.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OL].(2013-11-16)[2019-10-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6/c1001-23560979-12.html.

[6]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R/OL].(2015-12-17)[2019-10-21].http://www.moe.gov.cn/s78/A02/zfsleft/s5911/moe_619/201601/t20160125_228816.html

[7][8]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R/OL].(2017-10-22)[2019-10-21].http://www.sizhengwang.cn/zt/7102/xjpzsjlsxzzgz/jhyw/2017/1022/92.shtml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630。

作者简介:靳艳芬(1979—),女,河南许昌人,博士研究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逻辑关系启示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浅析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