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专业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思维,做好构建中国特色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出有理想有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地图制图是测绘地理信息大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地图制图与数字传播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普通、专题地图的编绘。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第四学期,学生已经了解了地图数据的来源、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等碎片化知识,但还未架构出完整的专业体系。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全方面了解专业涉及的内容、方法、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且为后期地图制图、电子地图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过程当中,如果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创新意识,将对我们实现地图制图与数字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需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应该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课程思政指的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育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教育的目的。其追求的是在各个学科当中渗透思政内容,找出思政课程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利用课堂教育这一渠道完成思政教育工作。在现阶段,专业课老师主要讲授专业知识,很少在课堂上承担思政教育工作,专业课程的讲授和思政课程的育人工作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但是课程思政其实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课程思政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它与每一门学科都应该能建立起联系。专业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完全可以将思政教育渗入其中,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完成“思政教育育人”工作。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组合,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文字调换。我们在课堂讲授中,要将育人工作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们平时经常讨论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也是专业课程中应该强化的育人功能。由此体现出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专业素养等等也都是我们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在地图制图这门课程中,主要提炼出了以下育人目标:
(1)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地图行业的发展以及普通地图的制作,通过中国沿海、沿江及开放城市的分布图,揭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变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民族自豪感。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
(2)强化创新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学习了解地图的变迁,重点掌握各类纸质、电子、数字地图的设计制作特点,剖析各类地图中的智慧。通过各种地图产品的变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专题地图的绘制过程中,精工制作的理念与追求,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是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是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源动力。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
(3)坚定“四个自信”:在“专题地图的表示”学习中,通过浏览“一带一路”经济图,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实行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增强学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通过汶川地区震前后十年对比图,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通过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等在使用过程中用到的地图元素,引入 “新四大发明”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专业自信,让学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治素养:通过学习数字、电子地图的保密制度,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入地图绘制人员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明确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并将其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课程教学标准为指导,以典型案例、人物故事为抓手,采用“职业规范”为引导,实现专业知识目标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与目标分解如表1所示。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在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目标。因为除了已有的专业知识点以外,还应加上思政教学目标。深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点的共通之处,确定教学设计。现以“普通地图的表示”这一环节里的“地貌的表示”为例,结合思政理念,确定专业与思政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实现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
本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地信、地图专业的大二学生。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且已上过一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无法把思想政治与日常生活甚至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地貌的表示”专业教学目标为:掌握地貌的表示方法,重点领会等高线的地貌表示方法。思政教学目标为: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创新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提高法治修养。整体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课程导入中,通过播放汶川灾后重建照片(尽量选择具有地形起伏的灾区图片),反应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十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北川县历经千辛万苦,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不凡历程。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然后可以汶川地形提问,若进行该地区的地图绘制,应该怎么样表示?引入地貌的表示方法。
(2)通过手机教学平台,教师发布主题讨论:你觉得地貌的表示有哪些重要应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点评。引入地貌的表示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部队运动、阵地选择、工事构筑、隐蔽伪装等等。通过地貌在军事上的应用,强调地图的保密政策的重要性。引入相关法律知识,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说明地图绘制人员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将职业伦理操守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
(3)教师按照地貌表示方法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别讲述写景法、晕滃法、晕渲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地景仿真法的原理、优缺点等知识。地貌的表示方法随着时间的变迁,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用写景法描绘地貌,到现今发展到地景仿真法,体现了地图制作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勇于探索,强调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创新的欲望。
(4)重点讲述现在公认的比较理想的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法。讲述等高线的描绘方法和基本特点。等高线法在表示地貌中的地位是由迅速而精密的高程测量仪器的发展而确立的,只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才能得到高精度的坐标数据,从而能够对地图进行精准描绘。而这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以此引入工匠精神的课堂教学。
在我们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今天,专业课程的教育应该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打破各自壁垒,实现“三全育人”。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需要将思政内涵贯穿其中,这也对专业课程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巧妙的,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专业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