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平,段静雨,么焕开,李 岩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面对席卷全球的MOOC(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热潮,如何从其起源和本质出发,结合教学需求与互联网技术,对MOOC的应用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各类在线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MOOC以大规模、开放、在线为特点,通过基于主题或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联系在一起,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MOOC具有四大鲜明特点,即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和课程(Course),与之相对应的是 SPOC,即小规模(Small)、有限制的(Private)、在线(Online)和课程(Course)[1]。
我们在看到MOOC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2]。目前MOOC存在以下问题:(1)MOOC资源丰富,但课程管理模式单一,教师无法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模式。(2)MOOC开源性较差,教师无法灵活组织课程内容;现有的MOOC平台以视频传播为主,传授结构化的知识时既没有分类、分层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对象满足其需求。(3)MOOC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上,对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不足;同时,MOOC还缺少对学习过程的监管,MOOC学习中辍学现象极为普遍。(4)MOOC成绩无法与校内同类课程学分衔接或互认。(5)普通高校MOOC师资力量建设及经费保障有问题。因此,对一些师资力量有限的地方性普通高校而言,采取SPOC模式可能更适合,能真正做到对小范围特定学习群体因材施教。本文以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群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对基于SPOC模式的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SPOC平台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智能化的学习行为管理及准确的大数据分析,可保证教学顺利展开。它充分利用MOOC的规模效应来分摊教学人均成本,并通过所得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优化“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弥补MOOC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MOOC的补充,SPOC将丰富的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混合,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体现了“后MOOC时代”教学的与时俱进[3]。
SPOC申请者要满足准入条件并通过某种筛选,只有少数的成功申请者才能免费使用包括核心资源在内的全部课程资源,而未被接纳者只能使用部分课程资源,这就是SPOC的限制性。限制性能让学习者产生一种对外宣示的责任感和占据优质资源的紧迫感,激发其参与动机,而小众群体之间互动性较强,有利于提高完课率。SPOC还增加了浸润式学习体验,提倡采用混合学习模式,支持面对面教学,让教师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大幅度增值。虽然SPOC和MOOC在技术平台、知识点设计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SPOC在运行机制、教学形式、教学流程等方面有较大创新。例如,MOOC主要采用线上学习形式,而SPOC提倡混合式学习,有助于将MOOC与传统面对面教学融为一体。为此,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将MOOC内容、技术同多样化的面授活动(如讲座、实验、问题解决、项目设计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传统课堂的有效翻转,即改变教学流程,变革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SPOC利用MOOC技术来支持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价值的活动中,如小组讨论、任务协作、与导师面对面交流等,提高课程教学效果[4]。
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为教师和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两个因素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SPOC是小规模教学,课程规模受到限制,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醒、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教师的帮助。SPOC模式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充分利用了MOOC的重要特征,通过自动评分将结果迅速反馈给学生,使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通过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机制使课程通过率得到有效提高。另外,SPOC模式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信息,获得的教学反馈较为直观,从而可以合理地安排、调整教学活动。SPOC模式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与传统教学中也不一样,正在经历着由主体地位到主导地位再到指导地位的变化,由课程参与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由课程内容讲授者转变为课程内容学习者,由课程评价决策者转变为课程评价参与者,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5]。
我院生药学课程教学团队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为各专业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临床中药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3门课程知识联系紧密,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构建生药学课程群,便于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只有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作为该团队负责人,笔者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思考。
教学团队成员需要有生药学相关课程教学经验,包括指导实践(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主讲教师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变,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既要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要追求知识的新度,对课程知识点融会贯通,系统把握课程在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之间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科、专业、课程的前沿信息与技术。
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肤浅的理论层面的了解,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团队成员需要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配合MOOC视频,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实践活动,营造积极讨论的氛围。同时构建规范的项目过程考核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完成成绩评定。
SPOC模式需要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整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单凭教师个人是无法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因此,要建立教学团队,确立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从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非常重要。教学团队建设不能闭门造车,与专业相关的各学科发展、教研课题、各级部门的规划课题、精品课程等都能推动教学团队建设。我院生药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近年来获批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如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专项课题“临床生药学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基于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生药学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究”等,我们围绕课题研究推动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及教学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SPOC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MOOC模式的发展,基于SPOC模式的教学团队建设正是在这种教育方法的变革中展开的。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基于SPOC模式的生药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然,由于新模式也正处于摸索阶段,随着实践的深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