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恒(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北京 100083)
排球运动损伤和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存在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体育运动技巧,掌握与排球相关的运动技能,如起跳、发球、垫球等,这些运动技巧会造成学生腰部、膝盖等部分出现损伤。如果教学活动无法满足肌肉力量训练的需求,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直接影响到学生排球运动。通过分析排球运动损伤成因,给出针对应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专门的排球运动场,且安置了专门的排球架,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将排球网放置于学校仓库中积灰。而有的高校即使设置了排球场并安置了排球设备,但因为场地设置不合适,设备不专业等原因,导致学生在进行排球运动过程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
可见,在排球运动过程中,运动场地与设备要求于学校而言属于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的缺乏就可能导致排球训练无法正常开展。因此,高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排球运动时,一定要合理规划运动场地,购置专业合适的运动器材,为学生开展规范化排球运动提供必要条件。
学生在进行排球运动过程中,动作是否规范是决定学生排球运动安全的先决条件,同时能降低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在学生进行排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运动损伤不够了解,在运动之前没有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或者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够标准,再加上运动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导致整个学习运动过程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人数有限,排球教师不仅要教导多个班级学生排球训练外,还要进行大量体育教学工作,导致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用于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发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排球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导致教师对许多教学任务产生忽视,甚至有些排球教师并不是排球专业出身,而是从其它专业拉过来的壮丁而已,这时因为教师自身专业的限制性,对学生技术和运动指导不够专业,无法向学生传达教学要点,导致学生理解不到位,经常发生运动损伤。而排球教练的运动指导对学生意外损伤预防十分重要,是高校开展排球运动的前提。
排球运动具有一定难度,运动过程中也有一定高度要求,在排球运动中要求球不能着地,也不能由一个人连续多次击球,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击球的空间具有极强的变化性。
其中每一个队员都要掌握熟练的击球技巧,由于在运动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一直保持跑动状态,因此队员的击球技能十分重要。而排球运动对技巧性要求极高,只有掌握足够击球技巧才能开始排球训练,而排球训练与初学者而言难度极大,例如在发球过程中没有缓冲的余地,就需要发球者掌握好发球时一刹那的力度,而如果球员技术不强,很可能发生腕关节损伤,特别是初学者,经常会因为动作不规范,没有掌握足够运动技巧而发生运动损伤。
目前,我国在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相对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运动训练都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这种现状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各种学生受伤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活动的组织对于整个训练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由于训练活动的组织不到位,也非常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运动项目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擅自学习新的动作,导致学生受伤。
运动创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及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癖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训练、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创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在排球训练正式开始之前,准备活动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机能,对于顺利完成训练工作具有较高的效果,但是准备前的运动量一定要适中,以免用力过猛造成运动损伤。
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发现运动负荷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训练情况,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受伤的可能。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负荷安排的强度过大,就会超过人力承受的能力,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损伤、肌肉损伤等情况。
这种情况大多因为屈膝弹跳引发的,而排球运动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就是屈膝弹跳,因此实际中最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就是髌骨损伤,甚至有着“排球膝”的戏称。一旦出现髌骨损伤,当用手按压膝关节或半蹲时,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感觉,严重时出现积水情况。排球运动时需要反复屈膝,直接破坏膝关节的软组织,进而损害髌骨;排球运动韧带损伤指的是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如,排球运动时起跳后全脚掌落地,短时间内缓冲过大直接拉伤膝内侧副韧带。轻轻按压时会出现严重痛感,这是因为此时可能已经出现部分韧带撕裂的情况。如果外观出现红肿情况,意味着可能伴有积水;将腿弯曲到最低时轻微弹动产生痛感,极大可能出现韧带完全撕裂的情况。
(1)脚踝扭伤的恢复措施。
为避免脚踝扭伤的出现,运动员可在比赛前使用护踝、运动胶带等包裹易受伤的踝关节,同时赛前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若在比赛中发生了扭伤,则应在24小时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避免脚踝的进一步肿胀;受伤72小时后可进行热敷,达到消肿的目的,消肿后还要按摩受伤部位,直至完全康复。恢复过程中还要避免脚踝的二次损伤。
(2)关节韧带撕裂恢复措施。
人体的关节在受伤后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疼痛,甚至出现皮下淤血的症状。由于关节及韧带的再生能力非常低,为了避免伤势处理不当而使其二次受伤或演变成慢性疾病的可能,要做好伤势的早期处理工作。关节韧带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比赛活动,防止受伤部位出血过度。可用冷水冲洗或冰块冷敷,使受伤部位迅速止血、凝血。而对于相对严重的损伤情况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通过CT检查确诊韧带出现断裂或者骨折时,则通过包扎治疗而使受伤部位停止出血后,由医生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3)腰背部肌肉拉伤或者扭伤的恢复措施。
在训练及比赛中,运动员如果出现明显的腰部或者背部肌肉伤痛,应立即停止运动,找出具体受伤部位并进行治疗,不能因为伤势较轻或者疼痛感不明显而忽略对其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员可采用平躺放松的方法,使腰、背部肌肉尽量放松下来,或用软垫来垫高腰部、背部,缓解疼痛。
(1)培养自我防护意识。
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损伤预防理念,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明白排球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危害,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排球运动损伤的重要性,避免出现麻痹心理。排球技术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运动损伤教育,并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如,学生掌握正确移动、起跳及扣球等技能,在容易受伤的地方佩戴相应护具,及时修剪指甲,避免运动时出现劈裂、挫伤等,实现提升学生安全防护与保护能力。
(2)做好运动准备活动。
排球运动前准备活动较为重要,将身体活动开,保证运动时的安全性。通常排球运动前要慢跑3-5min,加快血液循环,伸展肌肉与关节,做好后期运动的准备。准备活动可以让运动员身体与心理兴奋起来,使得其迅速达到训练状态,保护其身体。如果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到排球运动的顺利进行。
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身体情况,体育教师合理设计运动准备内容,明确排球教学的重难点,保证准备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排球教学要点。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要结合人体器官,使得韧带、肌肉等器官活跃起来,处于兴奋状态,充分满足排球运动的需求。通过准备互动对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使得精神处于兴奋状态,使得身体各项功能满足运动需求,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情况。
(3)规范排球运动动作。
体能训练看似简单,但想到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教练掌握科学训练技巧,如掌握好体能训练的量,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但部分教练简单觉得体能训练就是热身运动,排球运动开始阶段简单运动即可。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一定程度提升排球运动质量,但并不利于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排球运动技巧。
排球运动损伤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运动员并未掌握正确运动技巧,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动作变形、动作不连贯及动作不到位等情况,容易造成意外损伤的情况。排球教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运动技巧,可以在排球教学与比赛中灵活运用,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排球训练时可以分层次增加训练强度与难度,避免出现操之过急的情况,避免出现运动时发生意外损伤。
(4)强化技能心理训练。
教师明确排球运动的运动量,避免学生出现超负荷运动的情况。要对基础技术教学进行强化,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降低不良因素对训练的影响,提升运动的安全性。
排球教师教学时重视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使得学生内心强大,当赛场上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沉着应对。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提升学生运动技巧。此外,排球教师利用心理训练发生学生弱势,使得训练过程中保持最佳心态,避免发生运动损伤问题。
(5)做好运动后放松。
排球训练后的身体放松具备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减缓疲劳,训练放松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血液循环情况,降低血液中血乳酸含量,在避免运动损伤的基础上减缓身体疲劳。二是增强肌肉群力量,充分发展身体肌肉。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各肌群收缩的合力会产生肌肉力量,若人体肌肉始终保持紧张收缩状态,则无法深层次刺激肌肉,不能完全发挥人体的运动潜能,主动肌的力量会减弱,增大了损伤的发生几率。对此,在练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彻底放松,以确保身体恢复最佳状态。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后期训练,达成提升学生排球运动技巧的目的。
综上所述,排球作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球类运动之一,近些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排球运动的基础就是良好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这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排球教学,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运动损伤,保证排球运动达成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