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内涵探源

2019-12-24 01:00:58林继东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武德传统武术武术

□林继东(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传统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异常严谨与完善的训练体系与学习方法。传统武术得以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依靠的就是武术本身所特有的劲力与格斗技能,一味强调竞技武术的研究,而背离传统武术的发展宗旨是不利于传统武术顺利传承的。因此研究传统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作为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保证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1、武术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包括异常丰富的内容,纷繁复杂的传统思想与学说流派均属于中国古典哲学的内容,对人们思想具有严重影响的当属道家哲学、五行学说与太极哲理等几个方面。下面主要自上述几个方面深入探索武术的思想起源:

1.1、“气”是武术得以延续的根基

朴素的唯物主义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其将世界的起源归为“道”,而“道”的主要表现则是“气”,其认为生命之所以循环往复主要就是“气”起作用的结果,如果气能够凝聚在一起则意味着生存,如果气消散于无形则意味着死亡。我国古代武术认为“气”是各种力的源泉,是武术得以生存的根基,武术之所以能够万古流传主要就是“气”的凝聚。因为其认为“气”主宰着生命的兴盛与衰败,人体中是否拥有数量充足的“气”也代表着人的生命状态,所以凭借武术得以延年益寿就是“气”起作用的结果。

我国古代哲学始终坚持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本身内外各方面的协调一致。武术是借助人的行为得以传播的,要想保证武术的顺利传承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那么武术必须与自然万物做到和谐统一,不得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内容,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消解了与宇宙自然的冲突,自然可以得到顺利发展。

1.2、“知行合一”是武术得以顺利发展的规则

要求练习武术的人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这是武术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规则。“知行合一”指的是在平时生产生活中,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才能防止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认知与实践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武术学习中经常提到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传统武术的出现不是毫无依据的,而是在顺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出现的,练习武术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武术的作用。练习武术的个人体会与个人成就不易于用语言表达,学习者只有通过切身体会才能有所感悟,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是一致的。

1.3、武术技击思想原则

二种对立事物会不断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运动必然遵循的规律。即武术中常说的柔能克刚,刚也能克柔。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所以中国传统武术技击中要求练习者做到刚中带柔、柔中带刚。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较大,如八卦掌是受周易哲学中的阴阳论所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形意拳的思想基础则是五行学说,太极拳则主要借鉴了太极哲理,这些现象均说明了中国传统武术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

2、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得以立足的重要内涵

武德指的是练武人的道德,是学习武术的人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武德理论包括异常广阔的内容,武德的出现、发展、兴盛是与武术的发展同步而行的。《左传宣公十二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记录武德的书籍,要求练习者必须做到七点“保大、禁暴、功定、安民、和众、丰财、戢兵”,在武德理论形成与丰富过程中,儒家思想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步成为武德的核心内容。孔子提出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宽厚、仁慈、善良、充满爱心等。武德则强调练武的同时必须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武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学习武术者必须要拥有宽广的胸怀。武德中的儒家思想还表现在武术技能的应用过程中,学习武术是为了技击,在技击中难免会发生死伤事件,但武术中的儒家思想提出只要能够制服对方则可,不得以杀人作为技击的主要目的。武术技能切磋要求点到为止,在此,儒家思想中的“礼”则规范了练武者的行为。再有,习武者见面习惯抱拳施礼,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礼貌行为。当代发展武术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与交往,抱拳据此拥有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表示尊重武术本身,左手覆上表示提倡武德,左手四指并齐表示尊敬对方,左手大拇指弯曲表示向对方学习,二臂弯曲表示四海之内均为朋友。

学习武术者还提倡见义勇为,这也是国家民族主流思想的表现。武德最为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保卫国家。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无数仁人志士、习武之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如荆轲、岳飞、关羽、戚继光等,纷纷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并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尊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的,都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付出自己的一切。

3、传统武术得以发展的原因

3.1、传统武术的发展借助人的身体

马塞尔提出“身体技术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身体的方法”,在人类出现之初,每天都要面对强大的野兽与对手,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保障人身安全,人必须要保护自己,传统武术在出现之初则是人类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敌我双方的争斗中,经过不断研究、深入探索而发明了武术。马斯洛说过“武术的产生就是由于人类个体的需要”,其中最真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身体需要。当前,人们学习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研究传统武术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则是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在研究武术发展历程时发现,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身体,习武者在学习武术技能、感受武术思想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变化赋予武术更为丰富的内涵,表现突出者还可以创造武术。李仲轩大师说过“形意拳达到较高境界者必定待人友善”,充分表明了中国武术对生命的作用,练习武术不但带给人丰富的身体体验,而且也可以影响人的思想。

3.2、文化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根基

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包括表现为物质的文化形式与人类语言、行为习惯、风俗特点等,其主要内容为人类精神、人类观点、人类意识等。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其划分文化的标准也不同。文化是随着人类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认可某种文化形式的表现。并据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人们自觉地将自己归到不同的文化群体当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表现得越来越稳定,再有,文化可以进行传播,也可以接受其他地区的文化,利用文化交流实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沟通,武术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理解与认识,人们在学习武术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融而得到共同发展,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借鉴而得以顺利延续。

4、武术为传统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内容

武术与传统文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武术凭借本身独一无二的形式美与精神美为文学艺术创造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内容。如武侠文学的发展则得益于武术的重要影响,属于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枝独秀,武侠文学中提倡的侠肝义胆与追求真理的思想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

武侠不但要具备高超的武术,而且也要具备一定的胆量,“侠”则是其关键内容,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描述,他认为“言必信、行必果”,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到,主要讲的是讲信用、守承诺,答应朋友的事即使明知存在较高危险也不能轻言放弃。这就是中国武术中的“侠”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代武侠大都属于社会中的平民,不具备显赫的身份地位,他们在得到他人重视之前,大多表现平庸。如战国时的朱亥则是魏国都城大梁的一个屠户,聂政则主要依靠杀狗来生活,荆轲则是一个流浪的人。但他们均有异与常人的远大理想,他们的一言一行也与平常人不同,虽然本身不具备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却不甘于人下,在权贵面前不低头。如信陵君多次对朱亥发出邀请,但朱亥却根本不放在心上。

我国古人还崇尚“文武双全”,大多文人还喜欢习武,大量习武之人也喜欢读书。我国古代家境富有的人家不但要阅读大量书籍,而且常常专门聘请武术大师传授孩子武艺。在这种社会形势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武术家大都在文学创作方面表现突出,而大多文学家也具备深厚的武术功底,这正是文武融合的表现[7]。如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其诗歌成就无人能及,是大家公认的“诗仙”,而李白年轻时学习过剑术,曾经在青城山向道士学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道教弟子。李白也写了大量与剑有关的诗歌,如《少年行》“剑歌易水谓”等。

5、中国宗教进一步充实了武术内容

中国宗教中包罗着万物,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观点与社会观点。而武术的发展也受宗教的较大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道教,其与武术有着不解的渊源,对武术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自武术技术来分析,道教中的运气、吐纳等方法直接融入武术当中。道教思想讲究静、柔,而武术理论恰好与此深度契合,太极拳等大量内家拳种就是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而少林武术则代表着佛教,在过去长达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佛教是中国最大的宗教,如果说佛教与武术没有关系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少林寺在我国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又是中国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中的佛教思想、佛教内容、清规戒律均影响着少林武术的武德与武纪。不可否认,武术还与中国其他宗教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宗教对武术的影响不只表现在表面,而且深入武术其中,既为武术理论充实了内容与理论,又指导了武术实践与功能,但同时也要看到,宗教对武术的影响不只包括积极的方面,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6、结束语

总之,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各种文化,文化全面展现了传统武术的特点与内涵。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文化,而文化最终还需为人类服务,这不但是文化存在的基本意义,而且也表现出文化的实践价值。不管哪一类文化,如果不能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结果必将走向消亡。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借助人身体来传播与展现的,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自此反映出人们在身体健康与思维方式上的自然认识。所以在研究武术中含有的文化内涵时不但要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意识到武术的传承离不开身体,而且还需通过研究武术文化对武术形成新的理解,才能达到正确认识传统武术文化的目的,才能理解传统武术中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武德传统武术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5期)2020-11-23 11:31:5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5:22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