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昊(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却并未显现出应有的地位。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关注到的还是学生能学习到哪些切实的技能,通过体能训练能达到什么样的体能,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应当掌握的体育文化。本文即围绕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得失发展做出讨论。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为当代健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将体育文化具体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显性体育文化,是指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层,如体育场馆、器械、用品、服装以及相应的景观建设等,都是显性的体育文化;隐性校园体育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如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等的传递与彰显,都属于隐性的体育文化;三是混合的校园文化,包括涉及体育的相关制度、体育组织、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都属于这一部分。分析可见,完整的校园文化,应当是包含以上三个方面的,但是当前很多学校都并没有建设的意识。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探寻并讨论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就文化层面,健康、学问、精神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近年高等教育政策逐渐实施之后,学校教育肩负起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的职责所在。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承,能够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实施后能够达成的效果和培养优秀复合型人才的使命,而体育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存在并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就体育学科发展而言,科学的体育文化,为体育教育更好地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体育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学生能够承担起传承和传播体育文化的职责。因此,关注到体育教育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就人才发展而言,体育文化属于大学文化的一部分,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文化中展现着体育美、运动美、显现着社会对人才健康身体和健全心智的需求。社会需要综合性人才,而高等教育恰到好处的为国家提供了创新的源动力,体育文化的传播,促使学生的选择力、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应当得到关注。在掌握了体育文化的内涵之后,会逐渐明白,在高等教育中发展并传递体育文化的意义所在。
物质基础决定意识,这是一条适应广泛的真理。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育文化的前提也必然是基于已有的物质供给的基础上的,正如同现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才有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对体育文化建设的缺失,从物质层面可以分析出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扩招带来的教育压力,随着我国的发展,高校扩招,招生人数增加,但是现有的校园物质文化条件却很难快速跟上,包括体育文化建设所需的器材、场地、场馆等的建设,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善,在这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学校对于一些工作也尊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其次,学校在建设投入上,仅仅能关注到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但是对于体育景观、为了达到体育目标的多样化的体育器械等的置办,都有很多不足,这些都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制度约束了行为,也是体育文化缺失的一个客观原因。很多学校由于本身就缺乏体育文化意识,在针对体育制度的建设中,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制度,这些制度约束着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行为,但同时也成为了发展的枷锁。高校常见的体育制度,通常包括国家、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大学校园制度文化通常可以细化为体育组合字机构、体育制度法规文件、校园体育传统、校园体育风俗习惯等。制度如同模具,约束着师生行为,但是就系统的体育文化建设而言,又往往成为了阻力,其原因正在于,当前很多高校制定的制度,通常都为了便于管理,而忽视或者是本身就未能照顾到对体育文化的关注,而是更多的考虑到如何管理、如何展开体育教学等,这些都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无形阻力所在。
对体育文化本身的忽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建设缺失的本质原因,造成这种缺失的,是我国教育工作中长期对体育教育认知的误解。在我国,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似乎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无论是社会、家长、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未能彻底根除“体育属于小门”的误解,并未看到体育学习的意义。这也包括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育从业者,很多人教体育课,会有一个教育目标,如教学生学会运球,这是中考需要考核的项目,于是长期的体育教学都未能有突破性发展。对于体育文化,除了一些专门的体育院校会去深挖,更多的高校在每个学期有限的体育课程中并没有刻意的去传播于发扬,甚至体育教师本身对体育学科的人文精神理解也并不透彻。对于体育文化的这种普遍的,乃至习以为常的忽视,都影响着教育工作的走向与发展。
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州举办,于是相应的贵州当地某高校于当年秋季结合本校情况展开了“民族运动会”。这是由于在我国贵州省,当地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这样的实际情况,以该校为例,本身就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有举办校园民族运动会的人员基础和项目基础。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学校,都未能有这样“福至心灵”般的想法,也未能意识到当地、自身的体育特色,体育教学设定刻板,缺乏校园特色,这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
加强对体育制度的建设,逐渐放宽对体育文化传播的限制,实现多部门合作下的对体育文化传播环境的规范与建设。在2003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今十余年,“纲要”已经指导着我国的体育课程逐渐走向了改革的道路。一个学校也是一样的,通过学校对自己的体育制度的建设、体育规律的的确立,也能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极强体育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体育课程建设做出铺垫,全面达成教学工作的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
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才能保障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在我国当前各高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中,较为明显的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更多的在于对校园的物质条件的建设,如修建专业的体育场馆、定期维护各项体育器械、在建设体育场地的同时尝试建设体育场景,更深一步的提升体育学科的认可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应当是包含了对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例如学生的学习、知识点的建设等,这些都是教学工作发展的基础建设。除此之外,体育文化环境也蕴藏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包括在校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定期组织完备的运动会、将体育项目融入到日常的体育学习中,这些都是形成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教育的保障,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育条件,同时不断出现的体育文化活动,也能逐渐刷新学生的认知,引发学生的思考。
开设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深入挖掘区域资源,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可以尝试的道路。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独特的体育项目建设,既可以针对本校园的实际情况,如教师优势、场地建设等;也可以与地区体育文化进行沟通,如前文提到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等。开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充分与地区结合,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并主动承担起保护与传播的职责。在校园构建与民族体育相照应的项目,让学生有参与感等;其二,挖掘本校适宜的体育项目,如学校某位体育教师在某个项目上特别突出,可以尝试以此为着手点,组建团队,带动学生,以点带面的推行一系列适宜的项目,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等也是同样道理;其三,尝试与当地体育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一些运动员会经常回到原单位、原地区等进行交流,高校与当地体育部门达成合作,将这部分资源也可以转化为属于自身的教学优势。
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建设中,应当充分尊重体育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育的主体,其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体育文化传播者的主体地位,在传递体育文化时应当以适应学生实际情况、适应校园实际情况的方式去完成。首先,增加体育课堂的师生交流,由于体育课程在我国高校所占比例远没有专业课多,师生见面频率低,交流较少。文化的传播应当是人与人交流中完成的,教师应当主动走出第一步,去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对体育文化的热情,并且将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当然,素质本身带有个人性,有些人热爱某项体育项目,主动向奥林匹克致敬,有些人则对此 “无动于衷”,这些都是与个人有关的,高校不能统一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但是对于教师,一定要提出要求,只有教育从业者对于体育热爱,才能将这份热爱随着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
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应当在校园文化中充分展现出来,脱离学科本身,而成为校园的一部分。将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展示出来,让体育填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才能真正促成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定期在校园举办体育、心理学等的讲座,适当邀请一些专业的球队等进入校园进行表演赛,毕竟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可以承担起小型的专业比赛的;尝试在校园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如大众喜闻乐见的健美操、花式篮球等,都可以作为课余时间学生参与的活动。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文化已经渗透在校园的每个环节,感受到体育的热情,只要自己向前一步就能参与其中时,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进去,做体育文化的传递者。
高校的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对于各学科的教育工作都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育文化建设与传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以及体育的学习展开讨论,最终实现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出了推动,同时也补充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完善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