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在中小学舞蹈课堂中,道具的运用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并借助道具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情景、不同风格的表现风格。道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增强想象力,每一个道具都有特定的角色,帮助中小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道具的运用可以使学习更加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道具的使用增强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趣是欢乐、天真、充满幻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到有兴趣,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教师可选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玩具作为课堂中的道具。在学生调查中,一个班级中有90%的同学都拥有像小水桶这样的玩具,当提到这些玩具时,他们很兴奋,并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玩具,通过拿起小桶來表现“走在沙滩上”、“海边游玩”,学生很快进入到情境中,并且能够自如的进行表演。小水桶反过来,敲击桶的底部,变成了一件打击乐器,欢快的节奏感使学生再次兴奋起来,与音乐想配合,敲打节奏。在学习舞蹈时学生并没有任何的陌生感,教师稍作提示学生就能够以平时的生活回忆相连接,自然的生成许多真实的表演。
一个小小的水桶,可以模仿粉刷匠的劳动,可以在沙滩上嬉戏,可以在大草原上挤牛奶,还可以变成一件打击乐器。一个小小的道具可以变化出多种多样的场景和角色,我们更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决定小水桶的表现形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手绢也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可以运用到舞蹈的表现当中。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手绢编创一个“洗手绢”的小舞蹈,通过“洗手绢”、“搓手娟”、“甩手绢”和“晾手绢”一系列的劳动过程串联成为一个劳动场景的小舞蹈。这样的舞蹈贴近孩子的生活,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了解劳动的规律,体会劳动的快乐。并能够传达给当下的儿童爱劳动,帮助妈妈做家务从中获取快乐的德育教育。
二、道具的使用增强肢体表现力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心需要具备丰富浓烈的情感,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活经历有限,需要借助道具来增强对舞蹈的想象力。
折纸就是平时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我们利用折纸飞机作为原型进行舞蹈创作的。快乐的童年是用彩纸叠成的小飞机,踮起脚尖,伸长手臂,向着远方送出。舞蹈课堂从情境教学的理念出发,通过模仿飞机在空中左右的飞行来练习学生快速的重心移动、手眼的协调配合。让学生拿着折好的纸飞机进行单独的飞机“特技表演”,通过道具来增加想象力,模仿飞上蓝天,翱翔空中的感觉。再通过小组合作来增强团队配合,舞蹈中加入飞机的“队形表演”,运用纸飞机摆出不同的图形,仿佛置身于蓝天中,而这一切的舞蹈知识点都被情境的渲染而融合在学生投入的表演中,课堂结构的逐步深入,教师语言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主动的做出想象中的身体造型,一个小小的道具让学生感觉到放佛乘着飞机来到天空中,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激发出来,一切在不知不觉中行云流水的进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航天梦,启发爱动手,爱动脑,爱思考,爱探索的德育品德教育。而课堂的教学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翻转为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自助学习,课堂中几乎看不到教师的身影,真正做到儿童站立在课堂的正中央。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通过对皮影戏影视的欣赏、皮影人偶道具的观察模仿,使学生了解人偶的关节动作形态,进而探索自己身体主要关节的运动规律。学生根据道具的提示体验肘关节在“提”和“转”的时候,要与肩部保持水平,向旁屈膝时,膝关节的方向要与脚尖保持一致。通过道具的模仿,学生能够快速的捕捉到人物的角色,并且惟妙惟肖的进行表演。
三、道具的使用增强课堂气氛
道具的恰当运用,必将大大丰富舞蹈的表现手法,营造课堂的氛围。道具的运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它成为舞蹈动作的人工延伸,艺术的语言也由此而更为形象,表演的氛围得到了强化,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地把课堂带入到所要渲染的意境中。
通过舞蹈来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道具是不可或缺的艺术途径。”打阿嘎”是藏族人民在劳动中敲平土地的一种工具,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劳动方式。藏族舞蹈将日常劳动中的工具“嘎”作为表演的工具,通过劳动中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不仅创作出许多有创意的动作,还将”打阿嘎”这一动作进行艺术的创作,通过整齐有力的敲击声,表现出藏族人民热火的活动场面和质朴的情感。
面具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玩具,而华尔兹的舞蹈加上面具,课堂变成化妆舞会,为课堂中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西方的文化,通过优美的舞蹈语汇以及双人对舞的形式,培养学生潇洒自如的体态以及礼貌恭敬的品质,更加投入的表演华尔兹的舞蹈。
总之,道具的恰当使用和独特作用,使舞蹈课堂更为精彩,能够使学生感受和融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使舞蹈的主题得到升华。 道具运用处理的得好,将会使学生更快进人角色,激发想象,如临其境。随着舞蹈课堂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道具的合理性、育人性、创意都得到进一步挖掘,为舞蹈课堂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