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

2019-12-23 07:15杨蓓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3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雪莱玛丽

【摘要】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因其夸张的想象和怪诞的情节闻名于世。本文从小说情节与其作者经历的共同点着手,通过分析得出,这部小说是能折射出其作者—浪漫主义作家玛丽·雪莱个人经历和思想的一面明镜。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女性焦虑;社会弃儿

【作者简介】杨蓓(1978-),女,汉族,四川绵阳市人,西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玛丽·雪莱(1797-1851)是英国浪漫主义女性作家、传记家,以其代表作、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闻名于世。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创造了一个生命,但是嫌它长相丑陋,随后又将它无情抛弃的故事。这个可怜的无辜生命,不仅被它的主人抛弃,随后也被整个人类社会抛弃。于是它怀恨在心,接连杀死科学家身边最亲近的人,以此来报复他当初对自己的狠心遗弃。

小说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幻想,但是不难看出,遭创造者无情抛弃随后又报复创造者的这一情节能折射出其作者玛丽·雪莱的个人经历和她的思想。首先,可以从她的家庭背景着手来探究这种联系。玛丽的个人生活极富传奇性,但也具有悲剧色彩。她是“名门之后”: 玛丽的父母均为浪漫主义左翼革命分子。其母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英国有名的激进女权主义者;其父威廉·戈德温是著名的哲学家和小说家。可以看出,她一直被那些“非凡的人物”所围绕,承受了过多的期待和压力。她十六岁便叛逆出走,和有婚之夫,诗人柏希·雪莱私奔,后来流亡到了意大利。在意大利生活很幸福,可是他们最先的两个儿子一个流产,一个出生后即早夭,让玛丽痛苦万分。后来年仅二十四岁的雪莱意外溺亡,让她处于既困窘又要独自带两岁幼子的无助局面。可以看出,玛丽在这段时间遭受的打击,不仅来自社会家庭,更多来自自己的流产和子女早夭的不幸经历。可以说,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没有能力培育一个完整健全的生命。小说充分体现出她对怀孕这个生理过程的女性焦虑。科学家雄心勃勃地想创造出一个非凡的生命,这个“创造”过程可被视为女性 “怀孕”过程的隐喻。弗为了这个生命所付诸的巨大的努力—两年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工作,可类比为玛丽为了孕育肚里的新生命所投入的无穷精力和心血,以及承受的焦虑和压力。弗随后的遭遇和作者玛丽本人的如出一辙。弗创造出来的不是“非凡美好”的生命,而是极为丑陋畸形的“怪物”;而玛丽十月怀胎而来的不是一个健康鲜活的生命,而是很快就逝去枯萎的死尸。小说用了将近半章的篇幅来描述弗 “创造”生命的过程,极为详尽和生动,这也反映了玛丽对于怀孕这个过程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感。毋庸置疑,她通过这篇小说在倾诉并宣泄这种痛苦和焦虑:“我的孩子生下来也不正常该怎么办?我还会继续爱他吗?还是我也会遗弃他,让他早点死了好?我到底有没有能力抚养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小说情节的安排折射出了作者玛丽本人因流产而担心无法抚育健康子女的生活经历。

从另一方面看,自我教育也是玛丽力图在小说中折射的自我经历。怪物一被创造出来就被其主人抛弃,但是它后来却成长成为一名口若悬河,知识渊博的人,这完全得益于它在德莱塞家的经历。在德莱塞家期间,它自学人类的语言,通过悄悄阅读人类的经典名著获悉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以及整体状况。从玛丽的传记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学习对于她有多么的重要。她的传记讲述了她的父亲以及丈夫给予她的独特教育,她如何在他们的鼓励之下开始读书和研究的。玛丽十分热爱学习和研究,并对知识有一种执着的渴望。小说中列举的怪物读过的一系列书籍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玛丽本人一一读过的。约翰·弥尔顿的著名史诗《失乐园》,歌德的伤感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波鲁塔克的传记名作《生活》等等。这些名著对玛丽的影响就如同玛丽在小说中通过怪物之口表达出来的名著对它的影响一样。从更大的层面说,这些著作也是让玛丽从中学到了浪漫主义精神并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原因所在。

小说与作者本人生活最为明显的共同点是玛丽和怪物一样,都是社会的弃儿。怪物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名字,表明了它是社会弃儿的身份。因为名字才能给予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其姓氏能显示家庭出身。同样地,玛丽虽然有名有姓,但是她独特的家庭背景和其叛逆的个人经历也让她沦为社会的弃儿。她的父母都是政治极端左翼分子,她未成年便不惜和家庭决裂,同已婚诗人雪莱私奔同居。雪莱第一任妻子哈里特不堪精神压力自杀,让他们卷入了社会舆论的漩涡,只好远离英国,流亡到意大利生活。这一切都表明玛丽的言行都有悖于当时英国社会的行为规范,被英国社会所唾弃。跟怪物一样,她也被社会视为“异类”。怪物被抛弃是因为其丑陋的外表;玛丽被抛弃,更多是因为其言行带来的恶劣名声。

对“怀孕”过程同樣的焦虑,同样地认同教育和学习,同样沦为社会弃儿。这些共同点无疑表明,小说《弗兰肯斯坦》的确是反映作者玛丽·雪莱生活和思想的一面镜子。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参考文献:

[1]Mary Shelley. Frankenstein[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2]Gilbert, Sandra M., and Gubar, Susan, ed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 the tradition in English[M]. New York: Norton, 1985. pp. 237-240.

猜你喜欢
弗兰肯斯坦雪莱玛丽
《弗兰肯斯坦》中的人文诉求
名言名句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明天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