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廷明
【关键词】 语文教学;表演性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073—01
表演性朗读从字面上来理解其实并不难,主要指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去解析课文,从而完成朗读任务,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根本上来分析,也就是加工一些简略隐晦的字面表达以及丰富课本的情感表达,这样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高度活跃。在实际的过程中,学生也应时刻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并配合教师、跟着教师的思路,如此才能确保表演性朗读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表演性朗读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选材
1.片段式表演朗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文章,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感悟与体会的,因此也就需要学生去感悟与体验。但是并非所有文章都需要进行全篇朗读,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某一个精彩的片段进行表演朗读。以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这篇文章为例,这首现代诗总的来说篇幅很短,且这首诗主要是通过描写秋天大自然的声音,以诗歌的形式赞美秋天。对于这种篇幅很短的现代诗,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段表演性朗讀,如此也能让学生能更好地想象秋天的美。
2.全文式表演朗读。每一种表演方式都有一定的优势,全文式的表演朗读让故事更加完整,并且让学生在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内涵中发挥自身的想象。以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性朗读,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融入自身的情感。这样,学生也能在表演性朗读中感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
二、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安排
1.单人朗读。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有部分文章故事情节的变化起伏很小,且涉及的人物也少。对于此类文章,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时可以安排单人进行,给学生自主完成表演性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进行表达与演绎。以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为例,文章的篇幅不长,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杨梅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这篇文章就十分适合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也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与表达文章的情感。如此,学生才能在表演性朗读中从语言上、动作上、语调上进行适当发挥,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多人朗读。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各个年龄段的需要,在教材中融入了很多人物性、故事性、生动性的文章。比如,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从文章的体裁来看,这篇文章属于虚构类的短篇小说,其通过在地震中父亲的各种表现体现出父爱的崇高与伟大。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有作者的父亲、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儿子等,且文章对话比较多,为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篇小说中,从而逐渐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主动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比如,表演性朗读方式的运用,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分配到相应的人物。比如,有的学生分配到的任务是旁白,有的学生分配到的任务是角色扮演,也有的学生分配到的任务是点评。可见,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有利于学生深入到教学内容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为了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表演性朗读就是教师行之有效的一种尝试。在日后的工作中,教师也应继续努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确保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表演性朗读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了解进行表演性朗读,将教学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在教师与同学面前,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