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奎
“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通过家访这条纽带能让师生感情更融洽和谐,可以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的作用。
然而,一度很流行的入户家访,在目前逐渐变得奢侈起来。一则,新型社交关系的出现,多元化通讯工具的大量出现,不仅压缩了沟通成本,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二则,由于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学生居住区域也在扩大,即便一次家访也会让不少时间花费在路上;三则,急剧的社会变迁,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也让很多家长和教师在时间上很难找到契合点;四则,处于安全考虑,许多居民小区都安装有门禁系统,这也给教师的入户走访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系数等。
正是有了以上的纠结,让传统的家访逐渐从公众的视野中淡出,许多教师更习惯于用微信、QQ进行沟通,遇到问题也经常用电话和家长进行联系。然而,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入户家访的作用也不能替代。因为新型社交工具往往只能给教师提供表面化、碎片化的事物,对教师掌握学生和家庭更加全面、立体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毋庸置疑,通过家访来增加对差异化、个性化学生的了解,不仅既需要采用新工具,更要传承保留“老传统”。《福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规定(暂行)》的出台应该是从制度上,从量化层面对入户家访进行的“补血”,更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命题之一,是因材施教的落地生根。
入户家访把一个个名字代表的符号更具象化,这种面对面带来的交流、理解和宽容,是社交软件所不能替代的。入户家访这种面对面、个别交流方式的优点不言而喻。要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家访不可或缺,期待“入户家访”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