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作家刘易斯·卡罗尔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自问世以来备受儿童和成年读者的喜爱,成为极具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
关键词:刘易斯·卡罗尔;作品;真实性
作者简介:王斯纯(1989.11-),女,陕西西安人,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1
一、创作背景
爱丽丝系列的成功不仅局限于英国本土,还被翻译成为了一百二十五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发行,中国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还创作了该系列的中国续本《阿丽思中国游记》;不仅如此,许多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多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翻译学等多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解读,不同的分析理论得出的阐释也各不相同,百花齐放。刘易斯·卡罗尔的童话作品之所以可以备受推崇,不但是因为读者被“爱丽丝”系列中充满童趣的场景和形象饱满的角色深深吸引,更是因为很多精心的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更加荒诞夸张;而最重要的则是读出了这段看似幽默的惊险历程的背后,其实充满了对社会的影射和讽刺,极具哲理和现实意义。这些因素赋予了作品多重阐释性,这种特性使其耐人寻味、历久弥新,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仍是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本文将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为大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爱丽丝”系列的真实性。
二、作品中的真实性
“爱丽丝”系列童话作品无疑体现出了创作的社会大背景。纵观英国童话小说从兴起到繁盛的发展历程,维多利亚中后期一直被人们称之为“黄金时代”,所产出的作品也是英国文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直接推动力就是工业革命以及随之带来的思想变革和社会进步。因此,作品中许多看似与传统背道而驰的荒诞情节正是处于“转型期”的维多利亚社会的缩影。
首先,作者在主题的选择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社会结构重新调整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往往处于迷茫阶段。虽然新社会主旋律是追求真理、自由和突破,但人们难免会因突如其来的新思想受到冲击。同样处于工业革命大背景下的许多英国作者,在主题的选择上也体现出“重返传统”的态度,更加关注儿童的思想和精神,以儿童的视角影射成人世界的残酷和堕落。然而这一社会现实所带来的文学成果不仅仅是充满了幻想色彩的“爱丽丝”系列作品,更有像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这样直接揭露社会阴暗和底层阶级辛酸生活的作品风格。
其次,从思想和精神层面来看,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在作品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直以来,英国人总是给人们留下了保守传统的印象,这和长久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观念的束缚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维多利亚时期以前的文学创作大都以理性说教为主,儿童文学作品更是如此,难免让现代读者觉得呆板和压抑,和社会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浪漫主义作品必然受到限制。然而,当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新理念,人们逐步摈弃了宗教曾经苛刻的要求和缺乏人性的束缚,像“爱丽丝”系列这样集合了幻想、幽默、讥讽和叛逆精神的作品才得以流传。
最后,作品中诸多荒诞滑稽的情节都是英国社会当时腐朽不公现象的影射。在爱丽丝与兔子先生喝下午茶时,兔子先生询问是否需要喝酒,但是餐桌上却根本就没有酒,这一桥段体现出了典型的英式幽默,而这种幽默方式的来源正是成年人可笑的虚伪。红心女王的角色塑造同样讥讽了英国权贵的蛮横专权和肆意妄为,在如此荒唐的统治下,法律法规和司法體系更是形同虚设,当读者读到红心女王因为馅饼被偷而大发雷霆的情节时,会立刻想到统治者的权利并没有用于国家治理而只是服务于一己私利。和现实中英国人酷爱板球运动一样,红心女王同样也乐此不疲地,但是却用刺猬和火烈鸟当工具,这对权利的生动刻画很难不让读者试图在现实的历史中寻找原型。同样,在法庭审判的过程中,国王随口的规章制度会被篡改为最古老最重要的条款,甚至皇后还会说出“先处决,后裁决”这样荒唐的言论,作者尖锐的批判正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许在粉饰太平的背后,现实也如同这般的夸张和残酷。
三、结语
总而言是,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系列作品中构建了一个荒诞幽默并且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无疑在当时那种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前卫且颇具突破性,颠覆了传统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说教风格,而影射的是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英国社会。作者的关注点不再是一味洗脑式的服从和压抑,而是让人们认清统治阶层和愚蠢和残暴,让读者随着时而理智时而疯癫的情节捧腹大笑又陷入沉思。无论是从成人还是从儿童的审美角度,卡罗尔的剖析都是有深度有内涵的,卡罗尔对浪漫主义和荒诞性的运用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具有极强的现实社会意义,真正为英国儿童文学事业带来了贡献、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陈彦平:《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童话语境中的现实思考,《生物技术世界》,2013(10).
[2]舒伟:重访爱丽丝的奇境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启示,《理论与创作》,2010(05).
[3]卢丙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语言风格阐释,《语文建设》,2015(08).
[4]舒伟:荒诞美学的双重性—《爱丽丝奇境漫游记》解读,《名作欣赏》,2009(10).
[5]庄佩:试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幽默翻译,《海外英语》,2015(04).
[6]韦苇:支撑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一根柱石—卡罗尔和他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08).
[7]谭明华:百花绽放共芬芳—谈当代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理论,《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9).
[8]舒伟,丁素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童话小说崛起的时代语境,《外国文学评论》,2009(11).
[9]郑娟: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创作浅谈,《语文建设》,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