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现实意义分析

2019-12-23 07:19高天瑞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现实意义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主要是将民族救亡以及对于个体的解放作为其主题,对于我国社会文学的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的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伴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人们的审美变化,许多经典作品能对下一部作品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本身具备着相当大的艺术性与内涵性,展现出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之中的精神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尽管时代在不停地变革,但是这些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中所包含的精神诉求、内涵以及文化价值等,都展现出极大的价值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高天瑞(199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衡阳师范学院在校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03

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时间并不算长,而且其历史的沉淀与累积不如古典文学,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是一个时代特点的产物。这个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出现与其他历史时期的经典没有较大的不同,都能其内在之中表现文学经典的规范性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主要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在此阶段中蓬勃发展,但最终发展成熟并具备了完整形态的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现代文学的存在正是对当代的社会生活进行描绘与刻画,深刻地表现出时代特征与背景,能够在其作品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生活本质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对我们、社会发展以及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1]。

一、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出现的渊源与特征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出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表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变革与扭转。这个时期出现了与古代文学不同的文学体系,这个时期科学、文学与艺术等方面经此进行分离,进一步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与美学思想,促使这个时代下的中国文学艺术建立新文学体系,同时与文学理念一起转变的是文体观念的转变[2]。

其次就是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诞生的第二阶段。这个时期对于“人”的价值进行关注与发现,相对于过去更加重视“人”的重要作用,并且产生了新的观念与社会意识,进一步产生了与那个时代相符合的社会审美精神。例如在《狂人日记》中,它能够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其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内涵与价值是封建礼教对于人的迫害本质。这个时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地位的确定以及影响到现代文学的审美取向、标准的制定等都对后续的现代文学体系的成熟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再次就是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的现代文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其阐释语境与过去对比变得极具变化,展现出一种多元的审美意识以及极强的精神面貌,并朝着多维度的方向不断发展,主要包含着对于所处时代的反思与审视、对于人性的审美价值体现、历史洪流之中人文的认同以及对于生命的价值取向的反思。在这个时期中的文学作品以政治性较强、思想启蒙以及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特点为主[3]。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多元化传播与其理念的重新构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不断发生变化,而现代经典文学朝着多元化与政治意识的边缘化之中不断发展,促使文学体裁、审美的观念的体会以及精神、人性的品格被展现出来,展现出来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独立性以及感染力[4]。

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

现代文学经典的发展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存在的意义与对于人们的价值被质疑,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原属于某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经过时代的变革后有人对其是否符合变革后时代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怀疑。但是实际上,当前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后现代社会的因素[5]。仅仅是从经济、社会生活方面,中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精神领域、文化的发展方面其现代化的程度还远远不足。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成熟之后,能够发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领域的现代特征与现代化并未有一个阶段性的突破,因而现代经典文学依然能够发现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6]。

(一)对于过去苦难生活的认知与了解

中国现代文学的部分作品之中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所遭受的苦难、经历的生活等进行了描写,能够发现许多的人民的日常生活、命運、经历以及遭遇等都是由苦难作为主线,而这些内容全都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反映与存在。例如在《林家铺子》中,其中的民族资本家林老板就是在那个社会之中的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其在市场中的未来发展十分渺茫,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还被敲诈,最终一个本身具备相当强实力的生意人最终在帝国主义的打击以及资本主义洪流的冲击下走向了毁灭[7]。在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那孔乙己就是在那个时期精神上被残害的知识分子。尽管他是知识分子,但是他的思想观念已经被封建社会腐蚀,缺乏了自我的鲜活个性与意识,成为那个时代之下最普遍的一批牺牲者。在那个时代之中不同的作家通过手上的笔将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进行刻画,进而反映出那个时代下被压迫的人们精神状态、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命运走向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办法对过去的悲惨生活遭遇完全想象出来,也无法想象人们是经过怎样的血与泪的斗争在这个世道中艰辛的存活。通过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中对于那个时期的描述,能够充分地认知那个时代下的苦难生活[8]。

(二)对于经典中的文学精神的传承

现代文学经典的发展消解了过去那种文学集中在精英阶层的现象,而是回归到民众之中。能够发现现代文学价值取向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文学的创作更加偏向于大众化的回归,具备草根性。过去,民间文学与官方文学相对,民间文学展现出一种民间特色与平民的视野与品格[9]。现代文学经典发展成熟时期,发现文学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一种平民化的倾向与趋势,同时还能在作品中凸显出大众情感、意识与价值观念等。这样的文学作品出现成功对原有的精英化文学进行突破,让现代文学经典与民间的审美价值观念相衔接。不仅如此,它还形成了“狂欢”式的文学精神,并不断的传承下去,在现代文学经典之中对于人文精神的提倡、对人的关注、个性的解放等都有效的传承,展现出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理性精神,并让读者能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将本体的生命、境遇、遭遇都与经典作品进行相关联,这对于现代文学经典中的文学精神的传承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价值[10]。

(三)构建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价值体系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与当时产生的社会矛盾、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方向等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其本身与旧文学具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也从价值体系中能够发现其明显的区别。现代文学经典价值体系的建设的范围主要包含着其本质、语言方式、功能、对象的理解等。将这些元素与社会文学社会价值体系进行融合,其价值的选择主要包含在两个方面:首先整个社会价值对于现代文学经典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更加强调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所展现出来的现实意义[11]。另外就是能够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价值取向主要是针对大众的精神取向、领域以及世界的另外一种情感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体系则是展现出历史与民族的使命与责任,另外就是对于个体进行关怀以及个体价值的寻找。因此,这对于后期的文学经典价值观念的建设与体系的构建等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促使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更加偏向与对于现代社会的认同[12]。

(四)促使人们从现代文学经典之中寻求价值认同

现代文学经典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于能够将现代的价值发展与意义的寻求展现出一种合理性与科学性。现代文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是将人作为一种价值核心、对其精神发展以及内心生活的感悟进行发现与寻求、进一步将人对于社会与自我的价值进行发现以及对人和外界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进行有效的平衡。现代文学的价值体现在与民众联系更加紧密,促使人作为一个主要的价值载体,在文学经典之中发现能够促进人实现精神慰藉的虚拟空间[13]。另外,个人能够在现代文学经典之中发现其价值取向与价值需求。个人的价值需求是当代文学经典产生价值的重要的一环,人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里面出现了迷失与混乱的状态,因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能够将人的价值观念、需求进行捋顺,并且文学经典主要从个体的需求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将人作为主要的需求主体,并不会简单的对个体的表面需求进行盲目的迎合,而是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现代文学经典价值选择,来有效的提升个体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观念[14]。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保留的前提是能够保持文学的独立性,展现出一种动态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所表达的价值与内涵是符合主流的,同时也具备相对独立性,不对生活潮流有着盲目的顺应,同时也具备与现代生活的主流价值观与价值需求符合的内容[15]。

(五)充分了解当时的历史状态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反映了社会改革历史阶段,并且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将这样的社会生活、历史进行充分的展现。它既对于那个时代的国情、矛盾、民族危机等进行充分展现,又对于当时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受到的压迫、不同的阶级、主义、流派在中国发生的较量、革命的开始、起源、发展以及结束之后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人们对不同的社会现象的看法的刻画,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那个时代下历史的真相,促使人们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对于中国社会现象开展讨论。例如在《子夜》中,其描绘了当时社会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性质等方面的激烈讨论,读者能够对那个时代的真实社会面貌进行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六)对我国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深远影响

首先在主题的选择方面,受到中国文学经典的影响,我国的文学创作选择主题与表现主题方面都展现出深刻性。对现代文学的创作能够展现出一种对于人性的关怀、生命的光辉、人民与民族意识以及人的生存境遇与关系的探究等,这些都在后续的文学创作主题选择上具有重要的影响[16]。另外,有效提升对于文学的原创性的要求。为了能够促使文学具备更加经典的传承意义,就需要其具备主流的价值观念、独特的原创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其中的内涵与价值能够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最后是对于文学创作中的文体结构的创作以及语言的表现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字创作方面展现出多重意义,而文本的结构更加偏向于多重性与复合性,在文学创作中进行留白。

三、结语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是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之下的一种社会状态、大众性格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习,能够有效构建出人们对于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认知、了解与批判能力。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的具体时代背景与实际的发展情况有着较大关系,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学产生的价值下进行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一种能够将各种思潮进行融会贯通的作用与价值。同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展现出一种极为锋利的发展态势,同时其语言以及内涵较为深刻且精辟。对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以及人生的意义等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观察,通过进行文学上的创作能够对那个时代下出现的社会弊病做出最猛烈的抨击,将那个时代的历史现实进行充分的再现,进一步对于历史的真相能够被人们进行认知。对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绍峰.文学重建与民族国家新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任传印.形象·意义·审美—中国现代文学“宗教人物形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文艺争鸣,2011(13):60-64.

[4]章罗生.赵瑜报告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及其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03):118-124.

[5]刘江.论四个知识分子典型的文学史意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孔乙己、潘先生、高觉新和方鸿渐形象[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2):52-59.

[6]高玉.意义与局限: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17-124+144.

[7]何锡章.论“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生成与存在中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2(05):127-136.

[8]王富仁.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2-47+75.

[9]尹传兰,刘锋杰.中国现代“文学定义”之肇始——以周作人《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近时论文之失》为考察对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57-61.

[10]李红玉.经典照进现实——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现实意义[J]. 赤子(上中旬),2016(17):36.

[11]李怡.历史的“散佚”与当代的“新考据研究”——史料建设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4(01):114-116.

[12]黎保荣.中国现代文学“暴力叙事”现象的概念、綜述与意义[J].肇庆学院学报,2015,36(03):1-8.

[13]周维东,徐立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的意义和内在复杂性——从李怡、肖伟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的巴蜀视野》说开去[J].宜宾学院学报,2007(07):65-67.

[14]李怡.青春的诗情与“年轻”的文化人——现代四川作家群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53-57.

[15]刘志荣.现代文学的起源、世界视野与中国主体——比较文学已经和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的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5(03):90-95.

[16]薛景丽.现代文学语言建设中的变革、意义研究——评《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变迁史》[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121.

猜你喜欢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现实意义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