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玄
“最高5万额度,快至3分钟到账”是“小花钱包”给消费者的借款承诺,这款晓花(上海)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APP产品,近日被消费者认为是变相收取砍头息。
消费者发出借款申请后会快速到账,但这款APP上显示的“借款金额”被抬高了,分期付款核算的利息也以这个“借款金额”为本金,以此,消费者们发现“小花钱包”花钱并不少,消费者投诉被变相收取了高额费用,有消费者直指,是被变相收取了砍头息。
借款金额被抬高
浙江省金华市27岁的何女士9月2日通过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称,她通过“小花钱包”借款1万元分20期还款,还款6期后她却发现,“小花钱包”显示的借款金额变为12536.22元,“已还6个月5399.37元,APP显示未还8775.36元,也就是说,借款1万元,需要还款的总额为14174.73元。”
实际上,在使用小花钱包借款的过程中有不少消费者都遇到类似的问题:从中国质量万里行得到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5月开始,陆续有消费者投诉小花钱包,主要涉及变相收取砍头息、暴力催收以及阴阳合同等问题。
和何女士类似,广东汕头的王先生分四次通过小花钱包贷款,他发现这些借款本金被抬高了,“年利率已然超过24%”:2018年3月31日,他在小花钱包APP上网贷5000元,分20期还,贷款合同显示借款本金为5793.92元。每期还款金额为360元左右;2018年4月1日,他在小花钱包APP上网贷10000元,分20期还,贷款合同显示借款本金为11583.04元,每期还款金额为750元左右;2018年7月2日,他在小花钱包APP上网贷6500元,分10期还,贷款合同显示借款本金为7456.34元,每期还款金额为850元左右;2018年10月20日,在小花钱包APP上网贷4900元,分20期还,贷款合同显示借款本金为7171.95元,每期还款金额为400元左右。
山西省长治市的马先生借款多次,共计2.4万元,他也发现小花钱包将本金抬高的现象。“2018年7月,小花钱包客服联系我可以帮我贷款,并承诺低利率,接连联系数日,不堪其扰再加上当时资金困难,我于当月22日贷款10000元,签订合同后發现要还12452.2元,数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无奈合同已签。一年之间,该借款平台数次诱导我前后借款8次,共计24000元。利率之高一变再变,现本金已经还款11000余元,实则利息高达8000余元。”
7月26日,和讯网发布文章《涉嫌暴力催收、砍头息 小花钱包遭集体投诉》的案例中,用户“思雨”也遇到了“借款金额被抬高”的情况:“因需资金周转,从小花钱包借款6000元,但发现小花钱包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一、偷偷收取高额服务费,二、利息很高,三、客服敷衍客户。合同显示借款7402元,但实际能到账的只有6000元,被以服务费的名义收取了1402元,但是利息还是按照7402元去计算的。现借款还没有到账,要求中止借款。”用户“思雨”认为,小花钱包变相收取高额服务费,而且是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本人已申请中止借款,但客服一直在敷衍了事,不予以正面解决。
这些消费者遇到“借款金额被抬高”的情况,就意味着借款本金变高了,利息也以手机APP显示的“借款金额”进行计算,由此,实际还款金额远大于借款金额,已发出借款申请的消费者发现还款金额超出预期,认为自己“被骗”了,联系“小花钱包”客服,迟迟没有回应;要求提前还款,又涉及较高的提前结清手续费。所以产生消费纠纷。
砍头息,换了马甲?
小花钱包是晓花(上海)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APP产品,2015年12月由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出资设立。
中腾信于2014年1月由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主体共同投资成立,注册资本1.83亿元,而大额消费信贷的线下放款业务曾是其主力业务。小花钱包已成为中腾信的重要支柱。
媒体资料显示,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腾信已为多家信托公司及银行提供风控技术辅助服务,中腾信子公司孵化的“小花钱包”APP注册用户已突破3800万,撮合资产规模超300亿。
关于“本金被抬高”的情况,不少消费者通过小花钱包官方网站提供的400电话咨询发现,“借款咨询”为机器人语音播报,消费者被告知“借款金额会即刻到账,遇到节假日会顺延,咨询人工服务也是这个结果,与无需拨打人工咨询电话。”
一旦消费者想提前还款,需要支付借款本金、借款费用以及提前结清手续费。由此,消费者除了投诉小花钱包把各种服务费算入本金提高利息率,增加了还款额度,是一种变相的“砍头息”之外,也有消费者投诉该平台存在暴力催收、客服态度差等问题。
砍头息,指的是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的一部分钱。3月15日,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个人网上现金贷行业的“潜规则”,而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成了负担日后巨额债务的“罪魁祸首”。许多消费者由于对贷款不了解,认为贷款很麻烦,而互联网金融贷款手续简化,在相应的APP上点一点,额度就能下来,对于是否有手续费、利息多少可能并不知情。
今年3月,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文章《网贷江湖的花式“套路”》,文章细数并梳理了被消费者广泛吐槽的网贷江湖的七种“套路”:砍头息、分期被延长、自动扣款、文字游戏、虚假广告、暴力催收等。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收到P2P网贷相关投诉共883例。据平台统计,涉及相关投诉的企业超过60家,其中消费者集中投诉的P2P网贷平台有20多家。暴力催收、销售欺诈、利息过高等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集中问题。此外,高额的滞纳金、提现退款、乱扣费、商家跑路、分期还贷以及相关服务也成为消费者反映的热点问题。
2019年以来,除了依然消费投诉量比较大的“砍头息”和“暴力催收”问题外,依附于传统消费顽疾,网贷行业呈现出了新套路——培训贷、美容贷等预付制分期贷款、搭售保险。“砍头息”套路也换了“马甲”,以看似合规的方式暗中操作,网贷平台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有的还在贷款过程中通过强行搭售会员服务和商品方式变相抬高利率。网贷平台给这些扣除的费用安排了不同“名目”: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尽管如此,也遭到了消费者投诉。
而实际上,根据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已经与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指出,要求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2017年12月8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排查综合实际利率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是否存在从贷款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或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行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网贷平台提前划扣各种费用,变相收取“砍头息”是违规的,而且计算利率的基数只能是本金,各种服务费只应作为利息计算。如果要收取服务费用,应该一次性收取,不应该算入本金再次收取并提高利息。
为此,8月21日,北京互金协会发布了“关于‘套路贷的风险提示”,总结出了套路贷的五大特征:第一,设置诱饵,伪造借贷假象。第二,制造陷阱,肆意认定违约。第三,刻意留痕,虚增贷款金额。第四,巧立名目,诱签不利协议。第五,软硬兼施,滥用暴力催收。
互联网现金贷行业仍处于风险出清阶段,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制造乱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坑害社会,混淆是非,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干扰网贷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请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要理性消费、审慎借贷,不轻信无资质、非正规贷款、非持牌公司。
同时,在遭遇“套路贷”后,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投诉并向警方报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