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评话发展史上,至晚在清乾隆年间,《三国》书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晚清时期,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评话《三国》出现了新高峰。扬州《三国》评话艺人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传授系统,其中在李门传授系统中,号称“八骏”之一的康国华造诣最高,成为康派《三国》的开山鼻祖。康国华传艺康又华,康又华又传康重华,经三代打磨,康派《三国》已经成为扬州评话界乃至中国曲艺界的瑰宝。
略品康派《三国》,表演技法丰富,文气与民风并重。这是因为评话本身当如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卷三云:“小说所以敷衍正史,而评话又所以敷衍小说”,需要在历史的架构上进行藝术再处理,使之符合大众的欣赏期望。同时因扬州为文采风流之地,文化土壤厚实,民众的艺术期望值相对较高,如果不因地制宜,精细打磨作品,是无法满足受众的艺术期望的。
如此而论,康派《三国》的成功,是康氏三代在重视地域文化和民众需求的同时,不断广征博闻、丰赡艺术的必然结果。前人遗珠为后人,新时代的曲艺工作者也当学习继承经验,为新时代曲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本刊以纪念康重华先生诞辰100周年为契机,邀请扬州评话界专家学者以康重华先生为基点“溯流而上”,回览源头,收集史料,论证成就,总结经验,以期全面展示康派《三国》风貌,为曲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