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堮与《寄庵遗稿》

2019-12-23 07:13杨齐福丁亮亮
寻根 2019年6期

杨齐福 丁亮亮

吴文堮何许人也?因资料匮乏,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收藏吴文堮所撰《寄庵遗稿》,其弟吴庆坻详叙其来龙去脉:“兄好读本朝人诗集,其自为诗恒秘不示人。……今年归检兄遗,于旧作塾课文稿中忽得此册,惊喜欲绝。册中诗起于咸丰丙辰讫同治癸酉。”这为后人深入认识吴文堮提供了重要史料。吴庆坻曾在稿本之末为其兄作一小传:“吴文堮,原名瑞圻,字子章,号寄庵,监生,工部学习员外郎,都水司行走。先大兄年二十一,入京师就婚于吴江沈(文)氏,先嫂盖文定女弟也。同治三年,以员外郎分工部水司,累应京兆试不遇,漂沈郎署者几四十年。……庚子拳迹之乱,避居保定,忧悸成疾,比还京师。癸卯冬殇于京寓。”吴庆坻乡试朱卷中载:“文,工部员外郎,都水司行走兼司务厅管理冰窖监督。”《清故湖南提学使吴府君墓志铭》也提及,“长兄文,封出也,仕工部为郎,未尝归乡里”。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云:“中国史家喜欢表彰无表现之人物,真是无微不至。论其事业,断断不够载入历史。但在其无表现之背后,则卓然有一人在,此却是一大表现。”本文以吴文堮《寄庵遗稿》为依据阐述其人生经历。

吴文堮家族明末从休宁迁往杭州,“累叶科名,人各有集,蔚为浙中望族”。吴文堮之高祖吴颢,乾隆己卯举人,官浙江遂昌训导,著有《读史录要》等;曾祖吴,乾隆癸卯举人,官四川夔州府知府等;祖父吴振,嘉庆甲戌进士,官云贵总督、四川总督等,著有《养吉斋丛录》等;父亲吴春杰,咸丰元年二品荫生,官山西雁平兵备道;四弟吴庆坻,光绪丙戌进士,翰林院编修,著有《蕉廊脞录》等;七弟吴宝坚,光绪己丑举人,官国子监典籍;侄子吴士鉴,光绪壬辰进士,著有《补晋书经籍志》《商周彝器例》等。自乾隆至光绪年间,吴氏家族出了两位翰林、四名进士、五个举人,可谓“科名有草茁庭砌,门才极盛崔卢同”。

吴文堮有兄弟七人,二弟吴恩,字子可,号景;三弟吴荣,早逝;四弟吴庆坻,字子修,号稼如;五弟吴善埴,钱塘庠生;六弟吴道坦,过继堂叔,名春煊;七弟吴宝坚。《寄庵遗稿》中不少诗文便是吴文堮写给兄弟的,其中与四弟吴庆坻的诗文尤多。如《子可子修返晋诗以送之九月二十日出京》:“风笛声中赋别离,桥头杨柳剩残枝。遥知翦竹西窗夜,定忆联床听雨时。名落孙山亦数奇,苍天预定那能知。下帷同励加功切,破壁高飞自有期。”表达了对亲人名落孙山的勉励之意。《子修弟寄示近作四章依韵和之即寄并关门》:“平生放眼光明界,真是修然不染埃。祗叹蓬飘羁异地,湖山虽好梦中回。芳草池塘击我思,四枝秀茁茂荆枝。裁诗远报嶙峋馆,正是高梧叶落时。”流露了对滞留异地亲人的思念之情。

钱塘吴氏家族作为望族,与同为望族的王氏家族、沈氏家族、汪氏家族和夏氏家族联姻,借此维持并提高家族的地位与声望。据吴庆坻朱卷记载:“胞姑母,适王氏,湖州归安前任广西河池州知州,讳涑公,子增生,两淮候补监运使经历,讳嘉树。适张氏,嘉庆庚午举人,内阁中书,讳应吕公。子庠生,赠知府江苏候补同知,讳与厚。适夏氏,庠生,诰冯中宪大夫,讳之盛公,子庠生,知府衔江苏候补同知,讳凤翔。”吴文堮娶晚清重臣沈桂芬之妹为妻,吴庆坻为其所作小传中云:“先大兄年二十一,入京师,就婚于吴江沈(文)氏。”《寄庵遗稿》中诸多诗文就是吴文堮赠予亲友的。

沈桂芬(1818-1880),祖籍江苏吴江,进士出身,曾任礼部侍郎、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历仕四朝,晚清重臣。《送内兄沈经笙少农桂芬权抚晋阳》:“经纶夙抱度恢恢,简在天心重异才。昔日持衡收国士,今朝开府出中台。卢沟晓月吟怀壮,恒岳晴云倦眼开。指日旌辞阙下,岐亭道别且徘徊。”同治二年(1863年),沈桂芬署山西巡抚,吴文堮赋诗为其送行,还在诗中称颂其功绩,“典试浙江广东,视学陕甘”。

吴文堮“仕工部为郎,未尝归乡里”,滞留京城多年,结交友人甚广,《寄庵遗稿》中保存了许多与京官的酬唱之作。如《汪啸庵少农元方拜紫禁城骑马之赐书此奉贺》:“三朝硕望荷天恩,书接频叨宠锡繁。揽辔久推腰脚健,据鞍更觉雪霜温。宏才筹国标清望,后辈胆颜重违尊。联骑东华趋紫禁,乘骢喜得傍宸垣。”《汪啸庵总宪奉命入直枢廷敬赋二律奉贺》:“频年秘馆理瑶编,表率鸟台重任宥。畿辅衡于钦哲匠,纶直仰时贤名。天下苍生齐仰望,金瓯协听麻宣。”汪元方(?-1867),字友陈,号啸庵。道光十三年进士,左副都御史、礼部右侍郎、实录馆副总裁等。《呈祁春圃宫保相国太年丈藻》:“等身著述真儒者,盖世勋猷古大臣。天下隆名尊泰斗,朝廷硕望比松筠。即今讲幄谕思日,启沃功高仰伟人。韦平勋业振簪缨,欲济时艰赖老成。辅翊四朝推老辈,修明百度为群生。匡时学大心逾细,论事才高气最清。经济文章同寿世,巨公端不负科名。”祁隽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三代帝师。

咸丰初年,吴文堮祖父吴振就任四川总督,咸丰七年(1857年)吴文堮父亲吴春杰带着儿女赶赴成都与家人团聚。吴文堮在《侍慈严及弟妹赴大父成都节署赋此留别里门亲友》中道:“今朝忽欲赋西征,乍泛扁舟一叶轻。作别亲朋多好语,出门天气正新晴。歧亭柳秀眉初敛,驿路梅开眼乍明。从此天涯分年处,临风时念故人情。”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吴文堮一家沿运河北上,转道向西,翻越秦岭,进入蜀地。尽管旅途非常艰辛,但沿途之优美风光与人文历史尽收于其诗文之中。如《泊无锡》:“残冬风雪无,月色凉如水。邻舟闻笛声,落到蓬窗里。”道出内心之凄凉。《淮安道中》:“浮家日日结新邻,雨夕风晨系缆频。吴楚风帆迎百识,相逢剧少故乡人。”流露思乡之情。《望华山》:“漫天云气连恒岱,倒影河流锁晋秦。扪虱雄谈思国士,骑驴古事忆诗人。云浮顶上如图书,仙女飞升迹已陈。”以传说衬托华山之雄伟。《马嵬》:“几回新曲听霓裳,瞥眼欢场是战场。叹息美人如此宛,今朝孤冢傍斜阳。丰姿绰约似神仙,赐浴华清帝也怜。”感叹杨玉环人生之不幸。《抵成都》:“李杜才名夸入蜀,岷峨秀色正称雄。文章赖有江山助,破浪来乘万里风。漫向天涯赋浪游,锦江春色豁双眸。诗人几辈推杨陆,仙迹从教问女斗。”赞美成都之景色。

在四川驻留期间,吴文堮遍游成都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诗文。如《游草堂》:“昔日高吟地,今朝我辈游。诗人原不朽,茅屋已千秋。溪上花谁浣,桥边水旧流。班门低首问,可许暂勾留。”《武侯祠》:“隆中高隐乐躬耕,尽瘁欲酬三顾情。汉祚不堪延后主,将星早已堕前营。三分鼎足功初就,一统中原志未成。计失舌吴千古恨,碧宫萧瑟暮云横。”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成了吴文堮在他乡飘零的精神圣地。

咸丰九年(1859年),吴振辞官归里,吴文堮随家人启程返乡。《成都启行》:“万里桥西许卜邻,羁栖三载作侨人。无端分手初攀柳,有客关心独忆莼。归梦甚思鸿爪雪,乡心已逐马蹄尘。湖计日扁舟击,祗恐芳园已饯春。”人仍在他乡,心早已回故乡。《汉中元旦》:“万家爆竹正如雷,古郡兴元亦壮哉。隔岁旧游思玉垒,今朝畅饮倒金杯。花香偏自梅边得,春意还从柳上来。遥想东华车骑盛,千官多自早朝回。”他乡度节,追思往昔,感慨万千。

同治元年(1862年),吴文堮赴京谋职,途中赋诗作文。如《潼关》:“河山北控通燕国,星斗西横接汴州。此地由来称险要,黄河万古自长流。”突出其地势之险要。《曲沃怀古》:“小邑何嫌封叔父,绣衣终竟列诸侯。三家强僭难分鲁,二叔横恣未乱周。”指出其历史之复杂。《寿阳县》:“茅棚土穴石为墙,临水依山冷寿阳。杏园密遮杨叶绿,麦畦遥映菜花黄。谁家犬吠疏篱外,几队骖停酒肆旁。”反映其生活之安宁。

小人物往往淹沒在历史洪流之中而不为人所知。相对于吴庆坻,吴文堮不为常人所知,然而《寄庵遗稿》留下其众多历史痕迹,有助于后人了解其生平历史。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