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对《圣经》批判及方法论探析

2019-12-23 01:23张南侠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圣经方法论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斯宾诺莎的时代背景,斯宾诺莎是笛卡尔哲学最伟大的后继者,并把笛卡尔的唯理论近一步发展完善。斯宾诺莎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在《神学政治论》中对《圣经》发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批判,他认为“上帝”并不存在,它只是当时人们对于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地的一种迷信的描述。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圣经》的权威性和神秘性发起的一次挑战。他运用历史的方法重新阐释了《圣经》的神秘性,当时他的解释方法论颇有唯物主义的味道。

【关键词】 斯宾诺莎;《圣经》;方法论

16世纪至18世纪的西方,是一个以神学为尊的时代,还是一个神权大于王权的时代。当时的思想家们都极力的从封建社会中脱离出来,以各种学说来解释超自然的现象,但是斯宾诺莎却是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一位,直接对《圣经》发起了挑战,也是最具代表的一位西方政治思想家。

一、斯宾诺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斯宾诺莎的祖先原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爱斯宾诺莎镇(Espinoza)的犹太人,后因种族和宗教的迫害逃亡至葡萄牙,而后又于1592年至荷兰。1632年,斯宾诺莎出生在阿姆斯特丹一位有名的商人之家,取名本托(Bento De Spinoza),有“受神慧”的寓意。七岁的斯宾诺莎进入了教会学校进行希伯来文和犹太法典的学习,接受了系统的犹太神学教育。

17世纪的荷兰摆脱它国的控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国家。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时代,是一个充满改革和新思想的时代。斯宾诺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在接受了犹太教学问的教育以后,按照一般的社会规律他的思想应该服务于教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渐渐地对犹太教的经历和教义产生怀疑,1656年,24岁的斯宾诺莎坚持思想的自由,怀疑“上帝”的存在,否定灵魂不死之说法,被犹太教认为离经叛道而被逐出教门,并被当局驱逐出阿姆斯特丹城。基督教同样的对他恨之入骨,他的思想动摇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各种教派的教旨,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压和排挤,罗素的一句话说的很应此景,“他在生前和死后一个世纪以内,被看成坏的可怕的人。”[1]因此斯宾诺莎决心改头换面,把名字改为了拉丁文别涅狄克特,以表示与犹太教彻底分裂的决心。被驱逐的斯宾诺莎拒绝了父亲的帮助和分给的遗产,自此隐居在了乡村间,靠打磨镜片为生,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依然不忘记对于哲学的研究,他继承了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成为了唯理论哲学的早期代表性人物。尽管他的政治思想中充斥“神”这个概念,但是也被正统的信徒认为他仍然是无神论者。本来有机会成为海德堡大学教授,由于他不愿意为了职业而放弃批判宗教自由而拒绝了这一机会。同时也失去了本可以轻易到手的终身年奖。他拒绝了多次的金钱的诱惑,淡泊名利,一生与哲学为伴,这一坚持也差一点要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斯宾诺莎之心至死不渝,勇敢地坚持自己的唯物主義和无神论的主张,自始至终不向当局和宗教低头,他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他心里很明白,教会是在利用宗教和迷信的思想手法来麻痹人民,同时又引用各种“自然奇迹”现象来解释“上帝”的存在和宗教的神圣性。他曾说过一句话“主在士洛出现了,并把自己的话给了撒母耳了”。在这里斯宾诺莎认为“主的话”应该是被想象出来的,初次印证了他对于神的怀疑性。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斯宾诺莎勇敢地向封建教会发起了挑战和勇猛的斗争。《神学政治论》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书,也是适用于这个要求而写。

二、斯宾诺莎的思想渊源

斯宾诺莎在上学期间,受到了家庭教师弗朗索瓦(Francois)的影响。他向学生灌输了一种反叛宗教的精神,斯宾诺莎的无神论思想种子的萌芽,也与这位家庭老师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研究斯宾诺莎学说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追溯斯宾诺莎思想的渊源,阿威罗伊思想、中世纪希伯来神秘哲学和泛神论的文献、犹太学者摩西·迈芒尼德和克雷斯卡斯的著作以及乔尔丹诺·布鲁诺的深沉的思想。不管任何其中一种学说或者所有的这些学说对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思想体系继承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他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由笛卡尔的哲学思想理论所产生的问题,那他解决办法的特征和泛神论概念,是把“上帝”看作实体的结果。也可能是受到了中世纪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使他看到了笛卡尔的哲学体系有演变成泛神论的可能。在形而上学的体系上斯宾诺莎也吸收和发展了巴门尼德所创的体系。

毫无疑问,斯宾诺莎的思想受到多人的影响,在吸收他们思想的同时也发展和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斯宾诺莎是笛卡尔哲学最伟大的后继者,并把笛卡尔的唯理论近一步发展完善,往往被人们认为是笛卡尔派。他与笛卡尔根本上的不同表现在,克服了唯理论二元论而走向了一元论。“这首先体现在他对笛卡尔认识论的改造上……斯宾诺莎也曾说过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及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提出了神即自然,亦即实体的概念”。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说:“上帝”不让“亚当”吃善恶知识树上的东西,并告诫一定不可以吃,但是“亚当”依旧吃了树上的东西,作者认为“上帝”给与了“亚当”以启示,若吃树上的东西必然会遭致灾难,但是“上帝”并没有说灾难何时到来,能不能实现的问题。那么“亚当”就把这个启示当做了一条律法,并没有当做永恒的真理,“亚当”认为“上帝”是一个立法者和秉权的人,则说明了“亚当”缺乏知识,才导致他这么去想。他在《圣经》中对“亚当”进行了批判,也间接的动摇了“亚当”在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他对《圣经》持怀疑态度的直接表现。

在当时斯宾诺莎由于受到犹太教革除教籍驱逐出境,再加上在政治上声誉不佳等一系列的事情,也间接促生了斯宾诺莎政治思想的逐渐形成。就如一句话所说的:“他的思想原创性是受到他因自己的非正统观点而被阿姆斯特丹犹太教堂所驱逐的激发”。[2]

三、斯宾诺莎对《圣经》的批判及方法论

1、重释圣经

在《神学政治论》中,斯宾诺莎认为,教会援引了一系列地“奇迹”来证明《圣经》的神圣性及神秘性是有待考证的,一般的人称超乎寻常的事情为“奇迹”,一半是为维护信仰,一半是为反对科学,他们宁愿就这样一无所知,也要把自己不懂的说成是“上帝”给予的启示。他在书中反驳说:“上帝”的存在不能由“奇迹”得知,因此“上帝”给予人们的启示也是值得怀疑的。与此同时斯宾诺莎认为造成《圣经》中有许多的事情是按奇迹来讲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古时用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所采取的方法来解释的,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就目之为“奇迹”,这样说来对于人们来说,对于“奇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评价标准。教会之所以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对于人们的启示,究极原因是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性和麻醉人们的一种手段。所以为解释《圣经》中的“奇迹”,为了解“奇迹”发生的情况,就必须要弄清楚最初描述“奇迹”的人的想法和真实意图,探讨为什么把“奇迹”的事情笔之于书。必须把这种意见和他们感觉上的所得的印象区分开来,不然的话就极易会把这种现象奇迹化。这就涉及到了斯宾诺莎在探讨问题时候的溯本求源的思想。《圣经》中希腊人和犹太人在保罗问题上的争论,并认为这个“神”特别的加护犹太人,“奇迹”不能使他们知道“上帝”爱护一切人民,只有哲学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斯宾诺莎的对于“奇迹”解释的态度,是带有现代解释学倾向的。罗斌说:“《圣经》必须从两种意义上来解释和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表面是为大众准备的,用以满足普通大众对带有幻象和奇迹的宗教的需求,而在这表面的背后,哲学家则会从中去发现各个民族伟大的精神领袖和人类思想的先驱的深刻和永恒的思想,对于哲学家来说,这表面中可能会包含许多的矛盾和错误,而这两种意义都有其合理之处。”[3]

在第二章《论预言家》中,斯宾诺莎认为预言家都是具有丰富想象力,并不都是智力超群。无论是受教育与否,都有这样的才能,预言随着预言家所持的见解和身份而有所不同。对于此这是一种迷信的思想,斯宾诺莎对于迷信的束缚是讨厌的。因为迷信思想是所有真实知识与真实道德的死敌,预言家的真实性不如数学那样的严谨,但是却更容易被人接受,对于此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比如在《圣经》中弥迦一事说:“上帝”从不欺骗好人,也不会欺骗他的选民,只是“上帝”把好人当做善的工具,恶人只是“上帝”发怒的一种启示,因为“上帝”打算借助预言家欺骗蒙亚哈,他是在利用说谎的预言家,但对好的预言家却给予真理的启示,并让他们把真理开诚布公,话虽然如此,但预言的准确性仍然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用预言来解释《圣经》显然是漏洞百出的、不可信服的。

2、方法论

鉴于此,斯宾诺莎便提出了用《圣经》的历史来解释《圣经》的方法,他认为,解读《圣经》就如同解释大自然一般。所以解释《圣经》就应该回归其历史本元问题上来看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用历史的方法来阐释《圣经》。理清《圣经》发展的历史脉络,不能提前预设原理,就《圣经》而论《圣经》,把它当做一个文本文献来进行研究,尽可能的来恢复作者的原本大意,而并不是过度的解读,过度的援引各种奇迹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斯宾诺莎的“上帝”完全是内在的吗?对他来说,“上帝”就是整个世界吗?所以他拒绝接受传统的有神论“上帝”,他超越世界,完全独立于世界。斯宾诺莎拒绝一切目的和意图的概念,是认为这些都是虚幻的。”[4]这就为重释《圣经》,揭开其神秘面纱找到了思想动力。

斯宾诺莎对《圣经》的阐释,以否定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对整个理论发起挑战,他通过两条线路展开了对《圣经》原文的研究,首先是语言学上的,要熟练掌握希伯来语,才能准确的把握原文的真实表达;其次是历史的,通过回归历史的本元,来分析《圣经》文本各卷的作者在写作时所处年代和语言的性质特点,进而揭示《圣经》的神秘面纱,斯宾诺莎认为,这是研究《圣经》最准确的方法。这种分析《圣经》的方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恩格斯对此方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恩格斯说:“当时哲学的最高光荣就是它没有被同时代的自然知识的狭隘状况引入迷途,从斯宾诺莎一直到伟大的法国唯理论者都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5]恩格斯的这个评价对于《神学政治论》来说也是贴切的,因为斯宾诺莎用历史来解释历史的方法论对于解读年代久远的事情是可取的。

斯宾诺莎用这种历史原则来看待历史的方法,对《圣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全面的考证,指出了《圣经》中文字暧昧不明、许多年代记述不详、大多的事情是不能被证实的,以及否定了麦摩尼地对《圣经》的解释方法,指出其方法是有害的、无用的和荒谬的。因此斯宾诺莎指出《圣经》并非是纯理论的权威之作。他运用了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第一次重新解释和批判了《圣经》,就如罗素所说的一样:《神学政治论》“是圣经批判与政治理论的一个奇妙融合”。张尚仁说:斯宾诺莎的这部著作,首创了回归历史本源去看待《圣经》的方法,使得《圣经》不再是盲目信仰的启示,而成为了可以对其科学研究的文献,这一方法后来成为了许多进步思想家反宗教斗争的重要手段和理论依据,对无神论的宣传也是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6]“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文引起了教会人士和反动政权的愤怒。正是这部著作是斯宾诺莎获得了无神论者的荣誉。”[7]正如徐大同教授所说:斯宾诺莎在阐释《圣经》方面所做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沿着霍布斯开创的道路前进的。但是,他走的更远,其神学政治论也影响更为深远,以致当代霍布斯的研究者们反过来称《利维坦》为霍布斯的“神学政治论”。[8]

四、总结

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仍然采用了大量的宗教术语,这与其所在的时代是分不开的,但是在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中,这些宗教术语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的。在第一章中,作者所说的“上帝”,指的就是“自然”。他反对教会对“上帝”的解释,并认为教会对于一件无法解释的现象或事物都会归结为“上帝”的意志,所以“上帝”这个代名词就成为了这些无知人的庇护所。斯宾诺莎把“奇迹”都归结为自然界所发生的事儿,而不是归结于“上帝”,这体现了斯宾诺莎把物质作为第一位,意识作为第二位的观点。但是斯宾诺莎在解释其他事物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摆脱宗教,这也就证明了他的“无神论”主张是不坚定的。这就在解释事物发展的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上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总体来说,斯宾诺莎的方法论点中具有机械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色彩。

运用斯宾诺莎的方法论来看待斯宾诺莎对《圣经》的批判,斯宾诺莎无疑是一位具有思想进步的一位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一句话:“我认为斯宾诺莎是比洛克更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影响力却小的多;因此我处理他就要比处理洛克简略的多。”[9]无论如何斯宾诺莎在破除迷信的政治观念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可以成为反宗教迷信的重要手段,对无神论的宣传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注 释】

[1] [英]伯蘭特·罗素.西方政治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451.

[2] [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第七版,中华书局,2004.351.

[3][3] 罗斌.世界哲学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74.

[4] J. M. FRITZMAN and BRIANNE RILEY:A Defense of Hegel's Criticisms of Spinoza's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on behalf of the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merican Philosophy,Stable URL: https://www.jstor.org/stable/20708995, The Pluralist,V-ol. 4,No. 3 (FALL 2009),pp.77.

[5]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出版说明.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

[6] 张尚仁.欧洲哲学史便览.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182.

[7] 敦尼克、约夫楚克、凯德洛夫、米丁、特拉赫坦贝尔主编.哲学史.第一卷下,三联书店,1962.459.

[8]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m].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53.

[9] [英]伯兰特·罗素.西方政治哲学史.美国版序言[m].商务印书馆,2016.1.

【作者简介】

张南侠(1994.1—)男,汉族,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圣经方法论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绵羊说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之圣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