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人才分类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19-12-23 01:22符友知董建辉盛敏温亮龚艳周黎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职称人才

符友知 董建辉 盛敏 温亮 龚艳 周黎

摘要:农业科研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类开展农业科研人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国家职称体制改革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职称评审的改革与实践,提出评聘合一的模式可能更适合农业科研单位、平衡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统筹使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手段等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人才;职称;分类评价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2-020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2.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valuating agriculture sci-tech talents in different fields:

Taking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 case

FU You-zhi,DONG Jian-hui,SHENG Min,WEN Liang,GONG Yan,ZHOU Li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agriculture sci-tech talent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e sci-tech talents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different fields. Based on carding the title system reformation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in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its bet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merge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then separa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eams and individuals should be equilibrat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andard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earch; talents;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different fields

發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提出,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农业科研人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人才评价是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分类开展人才评价,是科学评价人才的未来趋势。农业科研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农业科研工作具有任务周期长、学科细分程度高、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分类开展农业科研人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制度背景

1.1  职称改革的历史追溯

中国对人才的评价通过职称来反映。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2]。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职称制度先后经历了任命制(1949—1966年)、评定制(1977—1983年)、聘任制(1986—1994年)和职业资格证书制(1994年至今)[3],其间还经历了文革时期的中断和1983—1986年的整改时期。从历次的职称改革中可以看出,职称工作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职称评审方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任命制转变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评定制和聘任制,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又实施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称评审的标准从刚开始单一的惟论文、惟学历、惟资历,演变到现在的分类评价、科学评价。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是中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4]。该文件着力于解决职称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等突出问题,从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使职称工作更加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2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的宏观环境

科学评价和分类推进是此次职称改革遵循的重要原则,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5]。关于科技人才评价,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较过去“德、能、勤、绩、廉”的评价标准更为科学。将科技人才分为“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和“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的人才”等多类,提出不同的评价重点要素。提出要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职称直接挂钩的做法。提出要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对创新团队负责人的评价应以把握研究方向、学术造诣水平、组织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重点,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

1.3  职称独立评审的机遇

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單位自主开展评价聘用工作,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3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形成充满活力的人才评价管理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独立开展评审,也是探索本单位人才分类评价的必要制度保障,没有职称独立评审权,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人才评价的关键环节只能受制于人,无法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灵活高效的人才评价政策。经湖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在2018年成为全省首家获得职称独立评审权的单位,可评审本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含正高)、中、初级职称和其他系列(不含“以考代评”系列)初级职称,为分类开展农业科研人才评价提供了前提条件。

2  基本情况

2.1  职称工作延续性较好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职称工作可追溯到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时期,改革开放后,按照历次职称改革要求,独立开展了职称评审和制度建设。2002年全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调整后,与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共同承担全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审工作。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曾开展职称改革的探索。一是探索分类评价,将全院科技人员分为主系列和辅系列两个专业系列,主系列包括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专业,辅系列包括会计、工程等非农业专业,根据工作内容,又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科研、开发、管理3类,针对每个系列、每类人员制定相应的操作性比较强的评审条件和聘任条件。二是制定量化评审指标,将成果、论文、项目经费等科研指标换算成得分,着力解决定性多、定量少、操作性差、政策界限模糊等问题。三是实行评聘分开,在开展职称评审的同时,开展岗位聘用。总的来说,经过近40年的积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职称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

2.2  科技人才数量较充足

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68人,专业分布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研究、卫生技术、工程技术、经济专业、农业技术、档案系列、会计专业、审计专业、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统计专业、出版专业等12个职称专业,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是主要的专业,共486人。职称层次齐全,涵盖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员级等5个职称等级。科研人才队伍产出较高,2017年承担科研项目981项,落实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45亿元,人均承担科研项目1.47项,人均科研经费36.68万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37项,推广和科技服务面积达到359万hm2。科研人才队伍学历层次丰富,涵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学历层次。从整体来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衡量人才队伍的各项指标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和代表性。

2.3  分类评价需求较迫切

获得职称独立评审权以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所有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审均依托外单位完成,特别是用来评价农业科技人才的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一直使用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审条件。该条件是2013年修订,评审对象是全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等20个专业(表1),农业科学研究只是其中的专业之一,该条件已经完全不适宜科学评价农业科研人员的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

同时,该条件为了统筹考虑省内各层次科研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各项业绩条件指标设置的要求较低,属于准入型标准。例如,关于申报研究员的论文业绩要求为:“任副研究员以来,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第一作者不少于2篇);或主持撰写并公开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专著1本以上(8万字以上)”。而根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每名科技人员每年必须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这意味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所有副研究员职称人员,达到规定的任职资格年限(5年)后,均具备申报研究员资格,因此该评审业绩条件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来说已经不能起到任何激励作用。

3  探索与实践

3.1  构建评价体系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一套职称评审体系,由院职改部门、评委会和各下属研究所组成。院职改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评审条件、评委库的组成方法和评委会的议事规则,审批破格和转评申请,审议年度评审方案,核定每年度可晋升的高级职称数量。评委会根据评审条件,对评审对象进行评议,评委会一般一年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经院职改部门批准后即可召开会议。各下属研究所承担了基层职改部门的功能,可在院职改部门划定的申报数量范围内,向院评委会推荐评审对象。在研究所推荐环节一般会淘汰50%的申报人员。流程见图1。

根据不同职称级别设定不同的评审权限,院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正、副高级职称的评审,研究所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初级职称的评审。在评审过程中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在资格审查和评审两个环节之后设置公示环节,分别对申报人员业绩材料和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3.2  制定评价条件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制定了一套针对自然科学研究专业的职称评审条件,同时,要求具备农业技术专业职称的科技人员不再申报该专业更高一级职称,而是纳入自然科学研究专业评审,初步统一了全部农业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评审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学历资历条件和能力业绩条件3类,这3类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基本条件主要聚焦申报对象“德”的方面,包括学术作风、政治表现等要求。学历资历条件参考了湖北省其他专业系列职称评审的做法,对申报不同层级职称所需具备的学历、工作年限、任职年限等作了规定。

能够突出反映人才分类评价精神的是能力业绩条件,评审办法对申报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的业績条件作出了规定,每一级别职称的业绩条件均有9项,条件难度与职称级别的高低呈正比。其中第1项是关于科研项目的要求,对正高、副高申报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旨在激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项目。第2至第9项应至少具备1项,分别是论文、科技奖励、技术推广、发明专利、标准制定、品种选育、成果转化、行政业绩等方面条件(表2)。同时,与之前的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评审条件相比,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例如,关于申报研究员的论文业绩要求为:“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上,且累计影响因子8.0以上,或主持撰写并公开出版专著(不含编著)1本以上(8万字以上)”。该评审条件下,从事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的人员将聚焦科技论文写作,从事成果推广的科研人员将聚焦成果推广,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将聚焦服务优化,这都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有利于代表作制度的推广,有利于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4  讨论

4.1  关于评聘关系

从专业技术职务开始实行聘用制起,评聘关系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董志超[3]认为,对于专业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适合评聘分离,如律师、会计等,对于专业社会化程度较低,同时对于职业资格获取的社会需求量较小的职业,适合评聘合一。黄梅[6]经调查发现,54.2%的专业技术人才和58.2%的管理者倾向选择评聘分开,80.6%的科辅/教辅人员倾向评聘合一;近60%的单位实行评聘分开,约30%的单位实行评聘合一。《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4],即要求评聘合一。农业科研人才相对来说专业化程度较高,农业科研单位岗位控制较严格,笔者认为,评聘合一的模式可能更适合农业科研单位。

4.2  关于团队与个人

现行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比较重视科研成果、奖励、论文中排名第一的个人贡献,但实际上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都离不开团队合作。长此以往形成了“马太效应”,团队负责人积累的成果和荣誉越来越多,团队其他成员的功劳越容易被忽视,不利于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和科研团队的长期发展。《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适应科技协同创新和跨学科、跨领域发展等特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对创新团队负责人以把握研究发展方向、学术造诣水平、组织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评价重点。尊重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5]。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也正在探索将科研团队负责人和一般科研人员的评价方式区分,客观评价每个科研人员的业绩,鼓励多劳多得。

4.3  关于定量与定性

目前,采用定量方式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的研究比较多。李乐泉等[7]基于TOPSIS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的种业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模型,并引入熵权法尽量去除指标制定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丁月华[8]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并确定知识、创造才能、创新品质3个指标;李瑞等[9]结合胜任力模型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的工程技术类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的优势在于客观公正、简便易行,但是否能够起到效果关键在于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理,若评价结果不能体现真实的情况,则需要通过定性评价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农村经营管理,2018(2):6-15.

[2] 王  慧.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3] 董志超.新中国职称制度的历史追溯[J].人民论坛,2011(20):236-237,256.

[4]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J].人事天地,2017(2):43-46.

[5]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27(1).

[6] 黄  梅.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与相关路径探析——基于2013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状况调查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36-40.

[7] 李乐泉,朱  军,王家保,等.基于熵权的TOPSIS种业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77-81.

[8] 丁月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42-45.

[9] 李  瑞,吴孟珊,吴殿廷.工程技术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8):57-62.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职称人才
人才云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