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天河区新陶幼儿园
学习品质是人类学习进程中的重要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甚至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作用,而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期。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苦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学者鄢超云认为学习品质是指向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一般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等具体内容。
自2015年国家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原独生家庭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现一家二孩的结构数量逐年递增。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为更好地满足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不断变革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开展混龄教育。
混龄区域活动是混龄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体,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有计划性地创设多功能的区域环境,投放多层次的材料,让3-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宽松和谐的区域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与学习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我国混龄教育实践中,混龄区域活动通过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来达成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更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
1.丰富混龄区域活动的记录
混龄区域活动的自主记录是幼儿实现自我回顾的重要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自行回顾在区域活动中的计划与行动,通过组合不同的文字、图案以及符号在记录本中进行创意书写。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仍处于萌芽的阶段,而区域的自主记录是借以创意书写的形式将其区域经历再次重现的过程,该转化与重现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反思与解释能力。
结合混龄班大组幼儿的特点,要丰富混龄区域活动的记录主体与形式,设计能满足幼儿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区域记录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过后,主动以创意书写的方式记录混龄区域中的活动内容,以此帮助幼儿通过记录与家长展开分享与对话。如图1所示的混龄区域记录页,采用幼儿与家长共同记录的表格形式,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符号和对应的文字呈现记录提示语。其中,幼儿自主记录的内容包括区域活动具体的周次与日期,区域的活动地点以及区域的活动回顾(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与之对应的是家长记录的活动回应与评价(孩子我想对你说)。以记录本为载体推动幼儿与家长的分享与对话,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自主记录的积极性,逐步丰富幼儿创意书写的元素,更能引导幼儿在不断地记录中学会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行为,学会感知与理解家长的回应与评价,学会采纳与应用,改善与调整以帮助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1 混龄区域活动记录页
2.推动混龄区域活动的分享
混龄区域活动的分享是幼儿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进行描述与解释,能帮助幼儿从互动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加深对活动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强化反思与解释能力的发展。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混龄班大组幼儿反思与解释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在混龄区域活动的分享环节,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的回顾、思考、阐述与反思。
创设适宜分享的环境与氛围,能有效激发幼儿自我表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发幼儿对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的反思。如在分享中出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过程性的活动照片、视频以及作品,能通过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带动分享者整理思绪回顾在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计划与工作内容,激发其主动在同伴、教师面前阐述活动过程与反思活动想法的欲望;也能更好地聚焦倾听者的注意力,紧随分享者的思路逐步学会倾听、思考与评价。此外,在分享环节中结合不同的区域主题活动,利用混龄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优势特点,灵活调整小组分享的组合与形式。教师可采取同龄分组,异龄合作组以及作品展示组等多变的组别模式,借以个人讲述、大带小共同讲述、作品介绍等丰富多样的分享形式,给予害羞内向或表达欠完整清晰的幼儿更多同伴之间互动交流、学习模仿的机会,鼓励与帮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其以表达自我和反思自我的方式获取成功的体验。
3.注重混龄区域活动的评价
混龄区域活动的多元评价是幼儿实现自我反思的重要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依托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对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情感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幼儿获取、采纳以及内化各种评价信息,通过再次的思考与探究掌握和习得新的活动方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基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大班幼儿受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自我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与片面性。因此,教师应针对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综合运用认知调整、情感管理、方法导向等教育策略,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展开小组分享的同伴互评、区域小结的教师点评以及区域记录本中的家长回应等不同主体的多元评价,引导幼儿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更精确、完善的自我信息,形成更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基于评价内容多样化的角度分析,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评价内容包括情绪感知、游戏内容、经验借鉴、提出建议、解决困难等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围绕区域活动中感受最深刻的某一个内容点大胆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评价的切入点从简单笼统的整体概况发展到具体细致的过程分析,进一步提升幼儿自我评价、反思的能力与水平。
幼儿版画作为儿童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创作与表现形式,融合了手工和绘画两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幼儿创作过程中稚、嫩、拙的艺术魅力。开展版画教学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材料工具和制版手段,能充分调动和培养幼儿对不同材料、工具的感知力与操作能力,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尤其在开发创造与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对于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与独特的感触、会主动地观察与思考,发挥想象力展开大胆地创作。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开展版画教学活动中,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版画创作的过程中善于观察、敢于动手以及大胆想象。如大班版画活动《窗外的景色》,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窗户为切入点带动幼儿观察窗外的世界,幼儿在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不再局限于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景色,能更容易地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历,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打开窗户想看到的景色,更能将创作出来的元素通过剪、拼、贴等多种形式重新排版与构图,将窗外景物远小近大的特征在作品中有创造力、有层次地展现出来。
2.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
幼儿版画的“版媒介”种类繁多,包括平面纸版画、粉印版画、吹塑版画等都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创作版材。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相同的版材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制版方法,不同类型的制版工具可以组合出多样的肌理图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与材料,能够激发他们对版画创作的兴趣与热情,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创造与想象力的培养。以吹塑版画为例,在《池塘上的小蜻蜓》的活动中,大班幼儿能运用未削的铅笔头来增添蜻蜓的身体花纹,转动梳子画半圆印出池塘的水波纹,滚动塑料胶圈丰富画面的背景;在“星际探索”的主题中,幼儿利用条纹状的瓦楞纸装饰火箭的发动装置,剪下凹凸不平的泡沫纸粘贴在宇宙飞船的圆弧玻璃窗上。无论是制版过程中的小工具,还是富有肌理的装饰材料,幼儿若对印制出来的画面效果不满意,还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与工具大胆尝试、创新组合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整个版画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
3.鼓励版画技法的自主探究
版画技法的自主探究是幼儿版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环节。鼓励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展开技法的自主探索与学习,从一开始在观察模仿的前提下投入实践中,再从反复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其对版画技能探索的新想法与新尝试,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如关于版画技法中的镂空,幼儿需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践与思考运用哪些工具和技法,可以在不破坏版材的基础上完成画面中某一个小图案的镂空,从一开始随意地用铅笔乱戳,到最后开始会慢慢加深图案边框的印压力度,找准突破点从边框中戳开小洞;如关于油墨的涂刷方式,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自主的讨论与学习,研究底板的固定与摆放、滚筒的使用力度、上色的深浅与均匀,逐步在工具、材料与技法的碰撞中获取新的经验。由此看来,版画中的技法探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发散幼儿的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从多角度感知新的事物,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空间。
学习品质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混龄编班的教学模式下,应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注重好奇心、主动性、专注性、反思性以及创造性五方面的均衡性培养与发展,基于园所的特色发展大胆尝试从混龄区域、版画教学等方面多元化、多层次地探究学习品质的发展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反思、大胆想象的发展潜能与内在动力,全面提升学习品质,为其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系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入学适应性视角下混龄班大组幼儿学习品质现状研究”(课题编号2017Y04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