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19-12-23 23:36佟金丹
人文天下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佟金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儒释道为主的文化精神和人伦思想这个文化传承的灵魂和基础,作为“开物成务”的文化外在表现形态也是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从先秦的孔孟老庄到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从经史到子集,从姓氏到汉字,从天文节气历法到农、算、地理,从中医药到中华武术与体育养生,从“生、冠、婚、丧”等人生礼仪到民族传统节日,从茶酒烹调到衣冠服饰,从诗词歌赋等各种文学作品到书法、雕饰、戏曲、绘画、音乐、楹联等种种艺术,这一项项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丰富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继承,并将之传递下去。

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一般公共文化产品

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其中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产生活中积累结晶的宝贵财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故事、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汉字、中医药和武术等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长期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经验,我们今天需要好好继承,才能真正将其发扬光大。

为了增强文化自觉,让民众真正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思想和文化遗产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之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致力于“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选择某领域内术业专攻的专家和名家,以“故事化讲述”“影像化呈现”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这一载体,生动形象地向广大民众宣讲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其内容涉及文学、历史、中医、儒释道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化普及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的《易中天品〈三国〉》《曾仕强讲解〈易经〉》《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都十分受人欢迎,深得观众好评。

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节日庆典及体育事业等活动,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转化的有效方式。在今年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的国庆联欢活动中,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民族声乐和歌曲,带有独特的华夏文化气息的舞龙舞狮表演、红绸腰鼓表演等,彰显了五十六个民族齐聚一堂,欢欣鼓舞,为祖国母亲庆生的喜庆祥和的场景。2008 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荡气回肠的活字印刷术表演展示了中国汉字经久不衰的魅力。未来,应继续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转化融入到各种运动会的主题、理念、会徽、会标、礼仪、服装、吉祥物、场馆以及开闭幕式等的设计制作中。

对于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要更重视刻苦训练的实战和传承人的培养。比如,少林八段锦是有名的健身功法,除了台上的表演,更应该培养真正的传承人,并通过媒体向广大民众传授这种有益身心的健身功法。中国古代传统体育十分重视养生和保健,比如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理念的运动形式,是中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的完美结合,习练时对于“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相比过于激烈的、让人的呼吸无规律急促起伏的某些有氧健身操而言,更能让人身心和谐,是更适合养生者长期练习的项目。为此,太极拳应该大力向民众推广传播,有关中医药的知识和保健常识,也应大力向民众普及和传播。

我们天天在用汉字,汉字简化后,我们还了解汉字的意义吗?我们了解自己姓氏的来历吗?我们知道汉服所表示的文化内涵吗?对于一些传统节日,我们知道它的真正意义何在吗?对于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国人表示愤怒,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含义真正重视了吗?对于“生、冠、婚、丧”这四种最重要的人生礼仪现在还有传承吗?曾经,“生、冠、婚、丧”是人生中的四大重要事项,现在却成了人们聚众吃喝和送礼的由头,我们有在传承其中的文化含义吗?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礼乐文化,外在礼仪形式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礼仪形式固然要传承并随时代而稍作调整,我们更应该传承下来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除了形式上仪式的举行,更重要的是“礼”的内涵意义的传达。要把中华传统文化对“乐”的重视传承下去。在传统的庆祝和祭祀节日、民俗节庆等活动中,除了仪式外,要重视传承下来的传统乐曲对人的精神的熏染和陶冶作用。同时,重视向民众传达乐曲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内涵。要把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衣冠服饰文化中蕴含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继承并融入现今的服饰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要把传统的香茶花艺、琴棋书画等陶冶人性情的高雅艺术传授给孩子和民众,让广大民众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与韵味。

同时,也要致力于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公共产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是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理论根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研究体系,就要深入阐述中国文化的思想底蕴、思想体系、话语体系,力争推出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

二、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学影视等艺术精品

中国大地上历代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思想家、医药家等,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历史文物,也有大量的哲学、诗歌、小说、散文、辞赋、音乐、戏曲、美术等,它们是当今文学及影视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一个重要路径就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题材,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来自民间文学的想象与艺术灵感让人们言说不尽,现代动漫取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母题元素,并加以创造性发挥,用超现实的手法、现代的光影技术,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化资源获得了广泛的传播。2019 年取得巨大票房实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2015 年获如潮好评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都是从古老神话传说中获得母题与创作灵感的,这两部3D 动漫电影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传统的民间传说题材,用新形式呈现出来,从口头传说到叙事文本,从电视剧电影到动漫,在先进的电影科技的包装下,古老的民间传说被赋予了现代意义的解读和演绎,彰显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为国内观众所喜爱,也为西方观众所欣赏,使文化传播真正实现了走向世界的跨国传播。2018 年,网络热播的清代宫廷剧《延禧攻略》也是非遗传承和影视创作双赢的典范。这部剧的总制片人、艺术总监于正表示:“《延禧攻略》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讲故事的同时融入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绒花、缂丝、点翠等各种工艺。小到‘一耳三钳’、‘小两把头’发型、清宫画里的柳叶眉、绛唇妆,大到服装设计、场景道具的陈设等,都是下了功夫的。”《延禧攻略》之所以在海内外热播,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表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

在当今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在文学影视等艺术创作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整合加工,以此转化为诗歌、小说、歌舞、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当代表达,打造出既反映时代特色又涵养人们心灵的文艺精品。

同时,要积极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工程,创作推出一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对旨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大扶持资助力度,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对弘扬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等重点选题范围内的作品给予资金扶持,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艺术创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