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过紧日子’的哲学家们”会讲综述

2019-12-23 23:36张靖杰
人文天下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孟子君子教授

张靖杰

穷与困作为一种普遍的生存境遇,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箴言,更提示我们这些正人君子应当如何应对穷困。然而,君子是否会穷?君子何以会穷?深入到“君子固穷”的命题内部,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

2019 年7 月15 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法国克林伯瑞酒庄、上海胜努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赞助的“申城君子会讲”系列活动的第1 讲“君子固穷:‘过紧日子’的哲学家们”在上海市杨浦区艺天茶约举行。会讲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十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君子固穷”这一命题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与个人修养等不同侧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沪上国学爱好者们闻讯而来,济济一堂,茶社会议室内座无虚席。

研讨会以主题汇报与嘉宾评论的形式展开。上海市江苏淮安商会副会长、法国克林伯瑞酒庄股东、上海胜努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张德万董事长首先代表赞助方对来参与会讲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就“物欲横流的社会下如何看待财富”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香茗美酒聚朋友,缘起圣贤争不休,几人堪与君子同,留下箴言传千秋。能汇集到如此多的专家学者,着实是难得的机缘。作为会讲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对与会专家拨冗前来探讨“君子固穷”这个议题表示感谢,其就该议题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何以要在新的条件下重新思考并回应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

一、经邦济世:经济之穷与儒家的政治理想

“穷”,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经济上的拮据,是手头紧,生活条件不宽裕。探讨“君子固穷”,首先意味着把握儒家视域中的君子如何看待和安顿财富。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指出,在儒家早期的论域中,君子作为在位者,关注的问题在于经邦济世,即如何处理社会上的财富分配,解决老百姓的生存与生活问题。

中山大学杨海文教授主讲的《王道“下乡”:重读孟子的“穷人经济学”》,正是在“经邦济世”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孟子的税赋与土地政策,透露出强烈的现实关切。他关注到孟子政治思想中“王道”的重要地位,而推行王道政治,势必要为穷人代言,孟子的仁政理想也就呈现出“穷人经济学”的面貌。然而,春秋战国时期战攻侵伐不断,势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施行税赋制度在所难免,也是孟子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孟子所主张的“什一税”既考虑到国家的经济需求,同时关照到文教的面向,多于十分之一是苛政,少于十分之一为蛮貊。比税收更为重要的是土地,“井田制”即孟子对土地制度的构想。“井田制”似乎并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但作为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制度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分田”观念的提出,却切实将穷人的生存需求与经济利益摆在突出的位置。孟子鼓励齐宣王“制民之产”,使老百姓先能养活自己,继而“富之”“教之”。然而仅仅是“制民之产”这一基本物质条件,直到1853 年洪秀全主持制订《天朝田亩制度》时仍未能真正实现。时间过得很快,理想却走得太慢。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聚焦于农村、农业与农民,是那个苦难时代催生出的思想,重读孟子的“穷人经济学”,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孟子关心穷人,势必意味着适当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指出,孟子主张“什一税”与“井田制”,是为统治者划定一个攫取财富的界限。孔子强调“君子固穷”,也是提醒统治者守住利益的边界。不过,孟子的政治思想仍然是无位之君子试图见用于世而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其出谋划策。上海师范大学樊志辉教授指出:儒家的君子往往会“思出其位”,即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统治者操心,替领导着想,美其名曰“为天地立心”。然而,孔子也好、孟子也罢,往往不得其位,这才催生出“君子固穷”的问题。

重新反思孟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何在?华东理工大学陈迎年教授指出,孟子所提出的税收与土地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似乎不再那么重要。然而,孟子的思考以及“什一税”与“井田制”背后的观念仍然值得我们推敲。儒家思想的传统如何在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现代社会实现转型,也不妨以此为契机作进一步思考。上海大学朱承教授则将这一问题接榫到私有财产的概念上加以分析:理解“君子固穷”的一个重要面向在于私有财产与个人尊严的关系,即在国家治理中,如何通过保护私有财产来守护个人的尊严。孟子的时代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今是否已真正解决,这值得我们反思。

二、“穷达以时”:财富与德性的内在张力

上述讨论旨在回到君子之为政治身份的本来面貌,不过,君子作为有德者,何以要“固穷”的问题更值得深思。陈迎年教授将“君子固穷”理解为一个悲剧性命题:一方面,有德之君子何以无位而流于空谈;另一方面,既然君子有德,那何以又要“固穷”。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涉及如何面对经济上的贫,也关乎如何面对精神上的穷,恰恰是后者构成了“君子固穷”的核心要义。

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主讲的《穷与乐:庄子对于精神生命的一种建构》,致力于从道家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史记·货殖列传》提到,财富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考方式。通过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问礼于老子”与郭店楚简《穷达以时》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穷与达作为两种不同的生活事实,往往是由“时”(运)所给定的,人所能选择的就是以一种道德的方式来面对时运所给定的任何结果,无论是穷还是达。然而,这一理解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目的论导向,过分强调“时”的限制也会导致面对不同境遇时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消解个体自主行为的积极意义。庄子显然直接将穷与命关联起来。在庄子那里,贫与困似乎是一种给定的事实,一种命定的状态。庄子的生活固然贫,但贫不意味着病(惫),贫与病的区分旨在强调:穷作为生活事实之外,尚有精神生命可以追求。物质生活上的贫穷并不妨碍精神生命的完善。通过“知足”实现对于不足(贫穷)的消解,通过“忘”使得自己无心于事,从而实现精神生命的境界提升。

有德君子是否会身陷贫穷,又为何会身陷贫穷?郭晓东教授认为,“穷”的含义首先应当是经济上的贫穷,“紧日子”也首先指向手头紧,经济上的不宽裕也会使得个体生命缺乏宽裕的空间。《论语》提出“君子固穷”,并塑造了颜氏之儒“箪瓢陋巷”的典范,显然是要君子安贫乐道,安于贫穷。朱承教授则从物质与意识、灵与肉的关系着眼,把握“君子固穷”这一议题。“紧”与“宽”不仅指的是经济上的拮据与否,也有可能指自身的理想抱负能否有实现的空间。传统士大夫中,真正贫穷的人并不多,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穷。可见,君子当然可能贫穷,但是物质上的贫并不等于精神上的穷。

那么,君子固守道义就一定要摒弃财富吗?富与贵就一定是君子成德的阻碍吗?华东师范大学陈赟教授开宗明义,指出富人、贵人、达者并不是哲学与哲学家的敌人。君子不应该本来就穷,苏格拉底、泰勒士都不是穷人,中国历史上的范蠡、子贡也都很有钱。把富贵与达、贫贱与穷之间画等号,显然是价值单一化的结果。在古代,富而不贵者有之,穷而贵者亦有之。贵实则是一种内在的气质、文化或教养。作为君子,也并非没有耳目之欲,而是要“以其道得之”。可见,(贫)穷与困(厄)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真正的对待体现在穷与达之间。因此,“君子固穷”真正要主张的是:君子要能入能出,能入就是要有济世经邦之能,能出则体现在能够超越声色犬马,于不得志时仍能固守其德。

余治平教授同样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强调君子应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指一种困窘不堪的处境,未必没有钱,只是人难受,精气神不舒展。“穷不失义”与“达不离道”是儒家君子人格塑建的基本要求。当下中国人迫切需要这些品格操守,但更为重要的是,君子必须借助理性分析而反思和追究身陷穷困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紧日子”的局面,为什么非得“过紧日子”不可,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紧日子”的再度出现?探讨“君子固穷”也就意味着回答君子如何面对种种困厄与窘境。

三、困不失义:君子处困与脱困的生存智慧

比之于经济上的穷,“困”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更具有普遍性。儒家主张“君子固穷”,意味着在最为普遍的意义上试图解决个人如何处困乃至脱困的问题。樊志辉教授认为,“君子固穷”的儒家教诲旨在协调处理普遍意义上的德与福、德与位的关系,可谓得之。德福不一致,德位不匹配,都可以理解为普遍意义上的生存之困。

那么,如何理解生存之困?郭美华教授从生存论的角度,提出困与穷是对生命可能性的褫夺。如果将选择视作为生命的本质,那么,困与穷就意味着对于选择的褫夺。而选择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恰恰构成了理解“君子固穷”,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要义所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给出了更多的选项。“君子固穷”恰恰是君子并不将稻粱之谋视作为自己的生命志业,而选择去追求道义的结果。

君子处困与脱困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周易》的困卦。余治平教授主讲《困卦:君子如何“困而不失其所亨”》,试图揭橥《周易》第四十七卦困卦的卦变、爻变之枢机。卦辞“尚口乃穷”强调君子提高言语修养方面的德性工夫。爻辞里则强调:“困,德之辨。”处于困境则可以分别出君子与小人,小人处困,则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处困,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义追求。《象辞》中的“君子以致命遂志”则指向君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义担当。君子处困,与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直接相关。九二爻辞说:“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君子的困并非温饱都无法保障的贫穷,受困可能是“时”运所致的不得志,或是精神上的困厄。不过,无论如何,处困的君子,仍然需要建立起主体精神与独立人格。遵养时晦,才能在时机到来时脱困、解困。“利用祭祀”,说明解困也需要信仰的力量来支撑。

从生存之困出发,也可以联想到现代生活之困与作为学者的志业之困。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从消费降级、荷包收紧的生活现实出发,论述了哲学学术与物质条件的关系。现代体制内的学者与“穷”字未必沾边,但所做的学问若要有一定的境界与气象,仍然需要物质条件作为支撑。生活窘迫的学者做学问的格局也会相应受限。哲学家也并不等同于君子。君子的含义主要指有德者,生活不宽裕未必能从事哲学的学术,却仍然可以恪守自己的道德操守,成为一位君子。“君子固穷”这一议题也涉及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一方面,学术应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另一方面,学术却不能离开政治。作为一名儒家的学者,如何保持理论的高度,同时兼具现实的关怀,保持思想的自由独立,同时为穷苦大众执言,经常陷于两难,这也是如今探讨“君子固穷”以及“过紧日子”的意义所在。

结语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会讲最后的互动环节,来自金融、教育、工商等行业的与会听众分别就当前中国经济生活的困局与儒道两家的应对智慧、中产阶级的处境、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等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切磋交流,气氛热烈而友好。“申城君子会讲”(第1 讲)云集外地与沪上十所高校精研国学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社区、面向大众,是哲学融合思辨与经验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学术走出象牙塔、走入民间的一次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孟子君子教授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