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人民调解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10月11日,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下发《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的意见》,就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科学设定评定条件,规范评定主体和程序,完善评定制度机制,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促进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调解工作实际,遵循人民调解员队伍特点和规律,科学设定评定条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水平评价体系。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调解技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调解服务需求。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遵守《人民调解法》的有关规定,规范等级评定主体和流程,完善评定制度,确保评定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1.统一评定等级和名称。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人民调解员、二级人民调解员、三级人民调解员、四级人民调解员,其中一级人民调解员为最高等级。
2.明确评定条件。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条件应综合其政治素质、工作业绩、调解能力、专业水平、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年限、参加培训情况、廉洁自律等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结合实际确定各个等级的具体条件,并科学设定各个等级人民调解员的占比。
3.严格评定主体。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由各级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省级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一级人民调解员的评定工作,市级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二级人民调解员的评定工作,县级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三级和四级人民调解员的评定工作。直辖市的区(县)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二级及以下人民调解员的评定工作。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由备案的司法行政机关同级的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
4.规范评定程序。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定期进行,一般由人民调解员本人向相应的人民调解(员)协会提出书面申请,经人民调解(员)协会组织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公示。等级评定申请一般应从低到高逐级进行,具有下一个等级满两年后方可申请高一等级的评定。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等专业人士担任人民调解员或者获得相应表彰的人民调解员可以申请越级评定。
5.完善评定制度。人民调解(员)协会可以结合人民调解员年度考核情况,对人民调解员的等级进行动态管理,不具备相应等级条件的可予以降级。对于在申请等级评定过程中弄虚作假、因调解工作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不再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取消人民调解员等级。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结果可以作为获取补贴、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6.创新评定机制和方式。各地可以根据需要成立由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代表等组成的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推动建立业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探索网上评定、第三方评定等方式方法,提高评定工作质效。
各级人民调解(员)协会要主动向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汇报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尚未建立人民调解(员)协会的地方,要加快建立。要积极争取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视和支持,帮助解决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充分利用《人民调解》杂志、司法行政机关和协会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调解(员)协会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