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
70年,人民调解砥砺前行,凝聚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指导管理工作者的奋斗和努力,智慧与付出。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谱写着人民调解提质升级的新篇章。
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日常指导的责任部门。司法所建不好,人民调解工作缺指导,“第一道防线”作用就难发挥。河南,全国人口第三大省,2469 个司法所不仅财务保障不到位,所均人员仅有0.58 人。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制约了人民调解和其他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多年。找症结、理思路、出硬招,聚力攻坚解决司法所建设难题,成为这一届司法厅领导班子的目标。邀请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厅长申黎明亲自带队赴宁夏、四川学习考察,而后与所有厅领导共同组成考察组深入9 个省辖市、84 个司法所蹲点调研,看到的差距、找准的症结,将司法厅一家之言变成组织、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共识,集中三年时间,梯次推进解决人、财、物问题成为河南司法所建设的决策。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财政厅与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经费保障诸多方面一揽子解决了多年司法所建设难题。司法厅下发《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2020年为巩固提升年、2021年为全面深化年,司法所建设成为河南省各级司法行政系统一把手工程。指导到位,人民调解工作上位,依托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成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的亮点内容。
据了解,去年9月份以来,全国20 多个省(区、市)先后召开司法所工作推进会,山西、辽宁、江西、陕西等省像河南一样,联合省委组织部、政法委、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出台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规范性文件,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10月,河南省召开全省司法行政三大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会议
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专职人民调解员
海南陵水,美丽的黎族少数民族自治县。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陵水县司法局局长李善伟给我们讲述他前卫思考、努力建设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公安出身的李善伟,以敏锐洞察的眼光看出人民调解是预防减少刑、民事案件的“金钥匙”。于是他下决心建设一支专司调解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找政法委、访县委、商财政、报人大,2012年,终于在陵水建成一支由每村2 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为了带好这支队伍,发挥他们“第一道防线”作用,李善伟培训有新招,每年至少2 次,全员学法律、学知识、学技巧、练本领,就连军训也不落。一名调解员说,刚开始我不会调解,村民也不信任我,因调解纠纷我被难住哭了很多次,多亏了李局长的培训。慢慢的,村民接受我,逐渐成长为老百姓信得过的调解能手。“现在的这支队伍,开会没人迟到,会场没有手机铃声,拉得出去,用得上。调解员轮流到司法所值班,司法所接了矛盾纠纷也是他们调解解决。”李善伟自豪地说。
为了留住这支队伍,李善伟连续四次找县里领导为他们增加待遇报酬,一次不行就多次,面谈不上就书面报告,李善伟的认识变成众多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共识,几年来,李善伟送走了十多位县领导,调解员的报酬从最初的600 元/月涨到现在的1200 元/月,正因为这支队伍的存在,大开发的陵水县各类剧增的矛盾纠纷得以就地化解,美丽的环境、良好的秩序引来世界500 强众多企业投资,陵水步入发展快车道。
陵水经验,为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奠定了实践基础,也成为海南省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样板。去年陵水县时任县委书记麦正华在全国人民调解大讲堂介绍经验时,海南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曾冲眉头紧蹙、压力山大,司法厅厅长郑学海下了硬任务,“墙内的花不能墙外先香”,全省要学仿陵水,海南率先要在全国建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培训班上,曾冲平静地告诉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已覆盖全省99%村居、社区,这位全系统最年轻的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长的脸上充满了自信。
2018年,司法部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召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推进会
9月,全国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代表参观宁夏人民调解“四张网”建设
医疗纠纷凸显为社会难点热点问题。一时间,各种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分踏而来,各种暴力伤医案让医生这个天使职业黯然失色,拉横幅、设灵堂、打砸抢,严重干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行政调解失灵、诉讼解决太慢,似乎达不到患者期待的医疗效果,都可以通过闹得到赔偿。正当黑龙江省某市因暴力伤医案闻名全国时,在另一座城市——大庆,司法局一楼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室里,医患双方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却像晾衣服一样挂满了晾衣架。大庆市司法局时任局长刘勇早就看到了这一步,这位司法局的当家人主动找卫生部门,协商用人民调解方式化解医疗纠纷,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医疗纠纷现场控制制度、人民调解衔接制度、调解制度、赔偿制度、反馈制度等等,短短2年时间,既控制医疗纠纷蔓延、制止无理取闹、真正被损害者得到补偿,又提示医院遵守医疗制度,医生值守医德。像刘勇这样的人民调解开拓创新的领引人在司法行政机关比比皆是。上海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商忠强,代表司法局向上海市政府承诺,用3年时间,全市发生的医疗纠纷全部过渡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的人民调解领引人开拓创新,才有今天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主渠道的位置。
信“访”不信“法”,同样成为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纠纷解决的价值取向。“访”“调”对接,作为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突破点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说,信访有职能部门管,司法行政部门不该插手。也有人说,信访问题都是难题,职能部门解决不了,人民调解群众组织怎么能解决。宁夏司法厅副厅长鲍焕军这样说:“我们把能不能参与解决信访问题看成是司法行政机关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水平问题。”斩钉截铁的态度成为全自治区司法行政系统的共识。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当年,宁夏就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总量上升,信访案件、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下降。固原县信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这样说:“我原来就是信访局长,信访的职责接、转、督办,退休后组织让我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才认识人民调解,并且人民调解还有法律效力,今年我们70%的信访案件全部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得以化解,特别是初信初访真见实效。”在大庆,刘勇率先在全国实现“访”“调”对接,全国矛盾不上交试点会议就在大庆召开,大庆的做法成为全国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刘勇也因改革创新的业绩走上新岗位,成为黑龙江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掌门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展示人民调解队伍的风采,让默默无闻的调解员从后台走向前台,让社会认识他们、支持他们,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的调解员成为楷模,人民调解的指导管理者们费尽心思。高瑞奎,河北人民的“帮大哥”,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调解的路上。为了全面展示这位在调解岗位奉献了40 多年,一生调解纠纷近万起的普通又不普通调解员的时代风采,河北省司法厅厅长贾文雅和石家庄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刘志魁有思考,原本法制日报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了高瑞奎的事迹,河北省众多报纸和人民调解杂志更从不同角度宣传了高瑞奎的事迹,贾厅长、刘书记不满足,他们认为,没有全面反映出支撑高瑞奎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计报酬的那魂、那时代精神,采访当事人、同事、家人、熟人,终于由这些人组成了高瑞奎事迹报告团,全省巡回演讲,全国人民调解大讲堂宣讲,激励着河北、全国站起来千千万万个高瑞奎式的“帮大哥”“帮大姐”。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下,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先进人民调解员30万余名,其中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4215 名,全国人民调解标兵101 名,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1000 名,全国人民调解能手1609 名,司法部命名20 名人民调解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评选出20 名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重庆市人民调解员马善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建国70 周年又被誉为“最美奋斗者”。
在人民调解指导管理队伍中,还有一批这样的工作者,他们一代接一代,把职业当事业,爱岗敬业。河南省司法厅基层工作指导处处长宋瑞萍,这个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处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透上面精神,了解下面实情,把上面的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把下面的情况问题反馈给领导、部门”,承上启下成为她干好工作的秘诀。做到承上启下,谈何容易,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有执着的精神和劲头。为了把下面的实情变成厅党组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决策,宋瑞萍逢会必讲,见领导三句话不离本行,熟悉她的人都嬉说:“宋处魔怔了,除了人民调解的人财物没它话。”就因为她熟悉基层、了解基层,准确反映问题,找准突破点,才推动了多年没有解决的人民调解保障标准出台,以案定补经费落实。
陕西司法所2014年在省村镇综合改革中被整建制交乡镇街道管理。同样是了解基层实情,陕西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华文胜及时将体制不顺,指挥不畅等问题反复反馈给领导,得到重视,司法厅加大协调力度,最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司法所体制改革的意见》,重新明确司法所为县(市、区)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保持一致,享有一样的职级待遇和专编工作岗位津贴、政法津贴待遇。当好参谋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是处长们的追求,宋瑞萍、华文胜只是他们中的代表。
一代代指导管理人前赴后继,成就了人民调解今天的发展,也正是有现在这样一批引路人,推动人民调解奋进新时代。
10月,陕西省召开全省司法所建设现场推进会,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作了解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