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兴英
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宣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新时期下,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部门,需要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开发,并积极推进相关信息交流工作,达到更好的共享交流效果,这也是当前新时期图书馆等相关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
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民阅读的工作中,县级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推动者,是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在具体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开展中,县级公共图书馆能够为宣传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类信息资料。例如,在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中,县级公共图书馆能够制作一系列有关普法教育的光盘、宣传册等资料,更好地满足实际文化宣传工作开展中资料方面的需求,进而提升普法宣传工作的落实效果,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
其次,县级公共图书馆满足了新时期广大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信息传播渠道的扩展与丰富,也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精神文明环境和空间。另外,基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县级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县级公共图书馆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和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信息的获取,提升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最后,县级公共图书馆还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本身作为公益性、开放性的文化组织,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状态,才能在当前社会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县级公共图书馆本身作为知识资源宝库,能够通过发挥文化职能,引导当前社会学习风气的构建,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也是符合当前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开展需求和特点的。例如,县级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国学讲座”等活动,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优秀内容进行推广,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力。
第一,树立群众中心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并把支持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全面落实好以群众为主的工作路径,自觉参与到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中去,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落实好相关工作。通过调整自身的工作形式、方法,进而实现对当前群众文化宣传工作的有效支持。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借助城市书房、分馆建设和农家书屋的普及,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村镇,便于群众就近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二是借助信息互动、数据分析倾听读者心声,转变以前一对多的服务,开展点对点的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互动式的服务,提升服务体验水平。
第二,加快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为群众文化宣传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阵地作用,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存储、加工等多方面的需求,对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模式进行完善。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环境,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充分展现文化内容和内涵。将这些工作成果真正转化为可以用于实际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素材,更好地实现对群众文化宣传工作的充分支持。另外,县级公共图书馆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丰富服务形式和类别,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信息资源方面的服务,提升对公众的引导力度。例如,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图书馆业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我们应顺势而为,在继续充实馆藏文献的同时,不断扩充数字图书资料的种类,大力宣传推广移动图书馆APP,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查阅需求。借助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做好阅读推广、馆内动态宣传工作,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第三,展现更强的文化带动能力。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具体文化工作的开展上,应该从创新的角度,积极组织各类符合群众当前需求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文化建设工作的适应性。在当前新的工作环境中,基层宣传工作的开展应该具有足够的指导作用,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地区文化特点做好组织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起好相应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当前宣传工作的开展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具体到工作的推进上,应该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来进行选择和调整,通过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其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进而让宣传工作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四,做好人员方面的管理和培养。当前群众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需要县级公共图书馆具备一支更加专业的高素质队伍。结合新岗位工作的需求和特点,做好对人员队伍的培养,重点从政治觉悟、服务理念、业务能力几方面入手,通过专题学习、交流提高、实践锻炼、阶段评价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做好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备文化服务能力和图书馆业务能力的人才。
第五,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高群众的文化服务获得感。近几年,各区县基本完成了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各乡镇的图书馆分馆建设也进入到收尾阶段。但是,多数农家书屋和图书馆分馆不是被挤占挪用,就是门橱紧闭、“铁将军”把门,设施利用不起来,群众没有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务。党和政府抓的文化惠民工作和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被隔开了。究其原因,是基层的公共文化无人管理、服务不到位、文化设施闲置等。如果单靠政府,受限于资金和人员,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为此,县级图书馆可以在各村镇成立文化理事会,选取村干部、本辖区内贤达人士及群众文化骨干担任理事,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自主管理,开展活动,把设施利用起来。政府可以对其中工作突出的理事会予以资金补贴,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打通了县级图书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也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例如在读书交流活动和儒学讲堂中,要聘请区域内的文学名家参与,提高活动效果;在大型诵读活动中,要吸纳社会团体的参与,借助他们的专业组织能力和资金扩大社会影响面,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服务县级人民群众的重要文化主体,其肩负着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可以说是当前社会文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执行者和推进者。在当前新的发展环境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为群众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县级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基层文化部门,也需要对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有清楚的认识,全面地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弘扬优秀文化,积极引导读者,为当前群众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