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宁
近来,夜游故宫的话题登上热搜榜,故宫近百年来第一次举办了“灯会”,这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较大规模点亮。比故宫夜游更重要的是文化旅游的多元化展示方式,而夜间旅游又是文旅多元化的重要手段。
我国最早的夜间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出现在景区晚间活动。早在1996年,深圳“锦绣中华”景区由于受到新开业的“世界之窗”景区的竞争冲击,开始打造中国第一台夜间实景演出作品《中华百艺盛会》。景区四个艺术团(民族歌舞团、土风歌舞一团、二团和民族服饰团),外请民俗艺术表演团队,从村寨部、经销部、后勤部精选出的400多名“演员”集中排练,创编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台展现中华各民族文化精粹的大型综合实景演出剧目,成功开辟了夜间旅游的先河。开演当年,《中华百艺盛会》为景区增加直接收入2000多万元,使深圳“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一举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并一直延续至今。后来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和传承,如大家后来所熟知的“印象”和“山水盛典”系列实景演出等都成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
近年来,杭州G20峰会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动态夜景亮化,又将我国夜间旅游经济从人文景区辐射到了整个城市景观照明,使之逐步向艺术性和智慧型过渡,光、电、声、水互相融合,打造出一场城市画卷式的视觉盛宴,掀起了一个个创意、科技、文化、旅游相融合的巅峰盛夜。
当前夜游经济大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旅游市场游客人群变更导致的产品升级。旅游景区组团市场逐渐萎缩,以家庭为主导的散客市场日益壮大。现在的出游人群见多识广,已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初级旅游产品,而是喜欢多元独特的体验方式。夜游产品将夜晚的景区打造成一个巨大的黑匣子剧场,运用科技、光影等手段营造梦幻氛围,使游客有身临其境的特殊体验感,与白日的景象似曾相识,但又愈加美轮美奂。
二是受时间和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出游越来越多,节假日、寒暑假等假期时间相对集中,大家愿意用有限的时间体验更多的项目。另外,在旅游旺季中,暑假时间较长,但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夜间出游体感温度更为舒适。
三是目的地经济下的经济效益倍增。夜间旅游有效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提升了资源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使经济消费成倍增长,并带动相关餐饮、娱乐、住宿行业发展,振兴了地方经济。根据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7》的调查结果,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过夜游花费分别是“一日游”花费的4.4倍和3.5倍。
近年来,为了支持夜游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性文件或意见。早在2004年,青岛市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从市政府角度对青岛旅游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后,多省市先后出台了若干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意见。例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市级、区级夜间经济集聚区,繁荣夜间系列消费活动,如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夜购津货等;上海市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消费城市特征的夜市模式建设计划》;北京市将“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写入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夜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关于夜游经济的分类,不同的衡量方式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从收入方式来说,有门票式景区游览收费模式,也有开放式个体消费收费模式;从夜游活动时长来说,有全年开放的常态夜游活动,也有固定某段时间的节事夜游活动。以下根据活动类型和种类大致将景区夜游分为景区观光夜游、艺术体验夜游、主题节庆夜游等三种主要业态。
景区夜游是许多景区尤其是城市文化主题景区增加收入的常用方式,通常还与节事活动结合,创造综合收益。景区观光夜游利用原有景区景观,加入亮化工程及夜间活动等,为游客提供新的夜游体验。这里的景区是指广义的景区,不仅限于收售门票的旅游景点,也包括城市市容、特色小镇、特色街道等。如早期的桂林“两江四湖”、深圳“锦绣中华”晚间的泼水节、“世界之窗”的花车大游行及啤酒节、古北水镇的夜游长城、成都宽窄巷子夜市等,都是效果与效益双丰收的成功项目。特别是在第八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上,与会者身穿民国服装,亲历横店广州街、香港街的夜游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回忆,让人回味至今。
除了灯光的美轮美奂与梦幻氛围的营造,有些景区更加别出心裁,将黑夜的恐惧放大,形成另一种夜的感受。例如,新加坡夜间动物园按照主题公园的思路设计人们的体验和互动环节,给游客带来有层次的参与感。他们在路上、树间置以灯光,用纸雕等艺术形式让灯光具有美感;而有的地方则完全漆黑,配上动物夜晚的叫声,辅以动物莫测的行踪。景区使用灯光这一元素,和自然光配合,在明暗之间让人的想象成为每个人体验的独特因素。后来,长隆将这个项目移植到自己的景区,扩大规模,成为了大家夜游体验的首选项目,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旅游演艺是夜游经济的重要组成,这部分大家都比较熟悉。北京天创文投收购的“印象刘三姐”,当年仅仅投资7000万,就让阳朔从一个不知名的、床位数不足2000的小镇发展到了如今7万张床位仍然供不应求的旅游胜地,可见夜间旅游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巨大。除了大规模、大制作的实景演出外,各景区还积极探索科技演出,如上海欢乐谷斥资1亿元打造的水幕灯光秀,还有古北水镇的无人机孔明灯演出,这些都是科技与演艺融合的成果,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
除了实景演出,剧场演出也是艺术体验夜游的重要产品。北京红剧场《功夫传奇》驻演15年,令国外游客流连忘返,每当夜幕降临,人头攒动,带动了幸福大街近十亿的产业发展。
主题节庆夜游通常都是短时期,甚至是一次性的夜间活动,特点是通常以某个特殊的节日或者纪念日为原点,举行以文艺演出、灯光、科技、焰火等为主要展现手段的声势浩大的大型夜游盛会。节庆活动通常有隆重的开幕式,如灯会、冰灯节等。自贡灯会就是利用自身优势,将优秀产品衍生到了节庆活动,成功讲述了中国故事,并逐步融入世界节庆活动。当杭州峰会光影闪耀西子湖畔,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夜景照亮鼓浪屿,这意味着中国夜游创意科技水平进入了新纪元。
2018年,河北“中国马镇”敢为人先,创造性地尝试举办冰火艺术节,将沉睡百年的夜间冬季坝上草原首次点亮,使之在冰雪艺术品的映衬下唤发出光和影、火与人的奇妙光辉,在北方严冬中勇敢地挑战了全季旅游的难题,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从这一案例中可以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秘诀:技术创新是营造特定内容服务的忠实帮手。从夜游历史上看,任何形式大于内容的单一炫技,最终都被打上了失败的烙印,狼狈退出市场。
当然,在夜游活动背后还有被撬动起的千亿级照明市场。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景观亮化市场将达到275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680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到近1000亿元。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创新型产品促进了灯光、舞美、舞台机械、通信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跨界融合。尤其是白天晚上并用的景区,如华清池,白天要作为景区开放,而夜间可以通过短时间准备,利用技术创新将实景剧场展现在游客眼前,使整台剧目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可以预见,未来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夜间的科技技术与夜游经济将更加紧密融合,如5G微基站与智慧路灯及巡游音乐分段奏响的结合等。
当然,“夜游经济”并非仅仅是“灯光经济”,也不是简单的城市亮化工程,片面地搞些灯光装置无法完全带动夜游项目的发展。“夜游经济”是目的地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消费形式。从某个景区到整个城市夜间的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一系列消费上涨,“夜游经济”在策划者的精心设计下,逐渐从单纯的收售门票模式转换到了以节事品牌带动关联消费的综合升级模式,因而需要下大气力去研究开发。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文旅部合并后的第一年,艾蒂亚夜游委员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立的,委员会成立后首先要集中精力做好三件大事。
第一,开展夜间旅游产品的普查工作,积极筹备、建立夜游产品分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创立全国夜间旅游指数发布体系,争取成为全国夜游行业的风向标。
第二,加强夜游新产品的升级研发工作,促使所属景区会员单位与创意、规划、设计、演艺、设施装备厂家等单位密切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在条件成熟的景区共同研发创新型夜游产品,促使产用结合,推动夜游产品不断进步。
第三,今年是“艾蒂亚奖”设立的第九个年头,夜游委员会将在本年度表彰一批为中国夜间旅游做出重要贡献的景区、公司和先锋人物,激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为中国夜间旅游奉献一份力。
(注:本文根据作者在首届中国夜游峰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