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杰
潍坊风筝作为山东省首批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对潍坊的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影响。潍坊风筝档案记录着潍坊风筝不断发展的过程,承载着风筝璀璨的过去,也指引着风筝辉煌的将来,是潍坊独具特色的档案文化资源,对于扩大潍坊风筝的影响力、促进潍坊的文化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档案馆作为风筝档案的保存者,采取了一定措施对潍坊风筝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难题,要使潍坊风筝档案充分发挥价值、实现功用,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本文在简述目前风筝档案概况的基础上,剥析潍坊风筝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寻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潍坊风筝档案,以期为潍坊风筝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找到合适方案。
潍坊被称作鸢都、世界风筝之都,是风筝的发源地。潍坊风筝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潍坊风筝产生自人们的娱乐活动,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潍坊风筝属手工艺珍品,具有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它的制作工艺于2006 年5 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是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其自1984 年开始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的大型地方节会。潍坊国际风筝会创立了“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且从第16 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除世界风筝锦标赛、风筝扎制大赛等传统项目外,还举办了鲁台贸洽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容,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把风筝会办成了万商云集的经贸洽谈会,为让世界了解潍坊、让潍坊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
潍坊市档案馆保存的潍坊风筝档案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专题档案为主,截至2016 年,馆藏的自1984 年第一届风筝会至2014 年第三十一届风筝会的档案资料,共计5100 件(盒)。内容包括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证、券、票、卡、章,风筝会发的各类纪念章、旗、牌,风筝会海报、简介、特刊、快报、信息等,部分风筝实物样品,以及《风筝》《风筝城》《潍坊风筝》《风筝与国际风筝会》《风筝的学问》《历代风筝诗歌赏析》等书籍。潍坊市档案馆的风筝档案主要来源于各相关政府机关、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等。潍坊市档案馆对潍坊国际风筝会产生的档案资料保存得比较齐全,这部分档案生动地记录和展示了潍坊风筝盛会各方面的活动概况,对研究潍坊风筝促进潍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除潍坊国际风筝会专题档案外,潍坊市档案馆保存的风筝档案多为文书档案。
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档案资源是开发利用的客体,档案馆是开发的主体,社会公众是利用的主体。从这三方面出发,潍坊风筝档案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王旭东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指出:“档案是一种奢华文化产物,是一种国家文化财富,是一种人类文明遗产,是文化发展的具体承载和现实表现。”潍坊风筝档案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延续风筝历史记忆、传播风筝文化、创新潍坊国际风筝会形式等方面。
首先,潍坊风筝档案是潍坊风筝历史记忆得以延续的保证。这是由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的。潍坊风筝是潍坊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潍坊文化的见证,也是潍坊自我推荐的重要名片,档案信息的存在是见证潍坊风筝源于此并不断发展的凭证。
其次,潍坊风筝档案是传播潍坊风筝文化的媒介。档案信息的传播,是人类文明得以继承与发展的阶梯,潍坊风筝的文书档案、风筝会的实物档案等是向社会各界传递风筝文化的媒介。全面的风筝档案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记录潍坊风筝不断发展的历程以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为编研等工作提供素材,有利于后续潍坊风筝的宣传、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最后,潍坊风筝档案对于创新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形式、制定适当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潍坊国际风筝会作为国际盛会,每年的筹办都需要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潍坊国际风筝会档案可为参与筹备的机关,特别是潍坊国际风筝办提供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参考意见,而海报、票、券、纪念章等传达的是历届国际风筝会的主题与特色,这些都为筹办方最终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如果风筝档案仅仅被完好地保存在档案馆中,其价值未被发掘或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开发利用,那么其具有的功能效益都为零,风筝档案的价值便无从说起。
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有义务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在公民心目中的形象。正如王旭东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所言:“信息用户需求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往往依循‘穆斯定律’和‘省力法则’,如果获得信息太麻烦、太复杂,用户会放弃使用信息,或者趋向从其他渠道获取类似信息。”潍坊市档案馆所藏风筝档案类型以文书档案为主,与同类文化事业单位(如博物馆)相比,馆藏内容观赏性不足,且因开放范围的限制,馆藏风筝档案对于普通利用者实用价值不高,这必然导致社会公众在获取相关风筝资料时,忽视档案馆,且逐渐固化档案馆的“神秘”形象。档案馆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需要积极做出改变。对风筝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潍坊市档案馆弥补自身馆藏档案不足,使其以更简洁、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利用者的有效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档案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刘耿生在《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中指出:“任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能够在用户的利用过程中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而档案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水平受到档案资源开发水平的制约。”潍坊对于风筝的宣传力度很大,从火车站的外观造型,到公交车站牌的装饰,再到马路的路灯形状,甚至是大桥的镂空造型,风筝的形象随处可见。但在此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对于风筝起源、发展过程等的深入了解还需借助风筝档案。潍坊风筝档案内容繁杂,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馆如果仅将其以原始状态提供给利用者,可能导致利用者无法获取其所需的全部信息。以著录、编研等形式对潍坊风筝档案内含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使潍坊风筝档案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此外,风筝档案蕴含的文化资源经过开发利用,可为社会公众提供潍坊风筝的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豪感与社会认同感。
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部门的服务职责,潍坊市档案馆以馆藏风筝档案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入挖掘风筝档案的内在文化价值,促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限制,潍坊风筝档案的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情况也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1.举办档案展览
档案部门按照一定的主题,将档案原件或其复制品进行展出,这种档案服务方式就是档案展览。展览本身就是提供档案信息,并且因其有组织、有计划,展出的典型档案信息材料能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013 年4 月19日至21 日,潍坊市档案馆在中国(潍坊)第二届文化暨旅游产品交易展示会(以下简称“文展会”)上举办了“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藏品展”。展览内容包括珍贵藏品786 件,分为六个版块进行。展出三天时间,共接待参观人员3 万余人次;留言、签名、题字的观众100 余人;30多人表达了捐赠和移交珍贵档案资料的意向。潍坊市档案馆在文展会后,将历届风筝会藏品展的照片在潍坊档案信息网“网上展厅”版块进行展示。潍坊市档案馆举办的此次展览,内容丰富、物文结合,直观地再现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且因正值文展会,用户较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为机关单位提供参谋助手和查证咨询服务,助力文化建设
提供档案阅览、档案外借、档案咨询等服务,制发档案证明等,是档案馆采用的基础的档案开发利用方式。潍坊市档案馆在风筝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提供此类服务主要面向各机关单位。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之初,风筝会各项工作分别派发至政府各个部门,各部门在筹备过程中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资料、政策标准等,潍坊市档案馆保存的风筝档案在筹备过程中为各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每年年底总结时段,也是风筝档案利用比较频繁的阶段,各部门会频繁到档案馆借阅资料,编写部门志、工作总结等。
潍坊国际风筝办独立筹备国际风筝节后,风筝办与档案馆的联系更为密切。除了提供决策指导和参考资料外,风筝办与市政协联合编写风筝节主题书籍,潍坊市档案馆积极回应,为书籍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料。潍坊市档案馆面向机关单位提供档案服务,为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潍坊风筝文化的科学、合理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3.举办“档案开放日”活动,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
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在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主动采取措施,被动地等待用户上门查询的方式,不利于档案影响力的扩大与价值的全面发挥。潍坊市档案馆主动出击,每年举办“档案开放日”,活动前后,潍坊市档案馆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活动主要包括档案捐赠仪式、主题展览等项目。2012 年,在以“档案馆·掀起你的盖头来”为主题的档案馆开放日中,潍坊市档案馆举办的活动内容包括首次向社会公开播放“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影像档案,再现当年风筝艺人喜迎盛会和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各项活动场景;开设档案文化讲堂,邀请胡一平先生讲《品味鸢都文化》,并免费开放“记忆潍坊——大型档案史料展”等。“档案开放日”的举办,可以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地位,为社会公众走进档案馆、了解风筝档案搭建了平台,扩宽了渠道。
1.档案馆藏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档案馆藏是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前提和保证。正如刘耿生在《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中所言:“保存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和价值珍贵的档案资料,是档案工作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档案馆馆藏量与大众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桎梏,馆藏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馆藏档案无法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潍坊对于风筝文化的宣传是多方面的,处处可见的风筝造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大家潍坊是风筝之都。风筝的重要性、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风筝档案的重要性被无情地忽视了。风筝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但除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档案之外,其他多数的传承过程基于口口相传,少有资料支撑。我们有信心让潍坊风筝一直传承下去,但若要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原汁原味地传承,则需要多种形式资料的支撑,作为原始记录的风筝档案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容忽视的。此外,目前的风筝档案以潍坊国际风筝节专题档案为主,多数为机关文书档案,对于社会公众视角下的档案材料较为缺乏;潍坊风筝大家的人物档案更是少之又少,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潍坊风筝档案完整价值的体现。
2.国家保密与解密制度制约档案开放的范围与时限
档案是国家秘密存在的形式之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应妥善保密,但公开后无损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档案应积极予以开放,并提供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目前,我国的保密工作已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但解密制度并未得到贯彻执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和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密工作监督制度。《山东档案》2018 年第3 期所载《全省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指出:“潍坊市档案馆,截至2016 年底馆藏总量为11.3 万卷(件),其中自形成之日起满30 年的档案数量为4 万卷(件),占比也三分之一多。”档案开放鉴定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潍坊市档案馆所保存的风筝档案中,文书档案占大部分,文书档案中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内容较多,且因以从1984 年开始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形成的档案为主,可开放年份少,加之工作人员数量少,风筝档案鉴定开放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公民除了可以利用开放档案之外,还可在经过有关档案馆或档案保存单位同意后,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档案以及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但目前社会公众对于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的性质缺乏了解,对于潍坊市档案馆馆藏风筝文书档案内容不明了,使得风筝档案长期沉寂在库房中,鲜少被利用,风筝档案可提供给社会公众利用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
3.博物馆丰富馆藏施加的无形压力
档案馆与博物馆同属文化事业单位,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教育方面更多利用直观的实物形式,更易被人接受。潍坊市档案馆开发利用风筝档案文化资源的一个劣势在于博物馆的无形压力,潍坊风筝在传承、举办国际风筝节过程中产生的风筝实物多见于潍坊国际风筝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杨家埠风筝博物馆。据了解,除政府机关外,专门到潍坊市档案馆查阅风筝档案的人寥寥无几。在此情况下,社会档案意识不足,档案遭受冷落,社会公众对于潍坊市档案馆的风筝档案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的认识更加薄弱。在捐赠档案时,人们更愿意捐献给博物馆,因此档案馆在收集阶段可获得的资源少于博物馆。而社会需求的匮乏,又使得风筝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动力,致使档案馆在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越发处于劣势地位。
早在2008 年,就有学者提出我国档案事业经历着从“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过渡。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档案馆服务范围的扩大与档案馆机构性质的明确。档案产生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档案馆在这一流程中扮演的是中枢的角色,不是被动的提供者,而是积极的服务人员。鉴于此,潍坊风筝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人物档案是馆藏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市档案馆拥有丰富的人物档案,但风筝档案条目中,人物档案缺失。潍坊风筝有“十一家”,分别是陈善庭风筝、唐家风筝、张衍禄风筝、“牟丹”风筝、郭兰村风筝、孙永春风筝、胡敬珠风筝、杨同科风筝、杨万善风筝、韩连溪风筝、康万香风筝,他们对于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风筝王”杨同科,在第三届国际风筝会上展示了“龙头蜈蚣”风筝,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潍坊市档案馆曾与电视台合作,对南下干部进行口述档案的收集,在电视台播出,并将录像带放在档案馆保存,这种模式因趣味性、生动性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潍坊风筝大家的档案可借鉴此类模式,与有关媒体部门配合,通过收集口述档案、调查采访风筝大师后人等方式,采取有偿奖励等措施,丰富风筝档案的内容。同时,潍坊市档案馆应着力收集潍坊风筝传承人档案。张效东、郭洪利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档案馆可以收集记录和反映他们的自然状况、文化背景、活动状况、传承状态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对于传承人档案的收集需遵循动态原则,不断充实材料,以使潍坊风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加完整的记录,促进潍坊风筝档案馆藏结构的合理化。
2018 年档案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档案部门局馆合一,潍坊市档案馆已成为具有独立文化事业机构身份的单位,应着力改善自身文化服务方式。档案展览是档案馆的重要文化服务方式,潍坊市档案馆2013 年举办的展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可进一步开拓展览新形式、新内容。国际风筝节前后,是社会各界对潍坊风筝关注度最高的阶段,也是加深社会公众对潍坊风筝印象的最佳时机。档案馆可利用这个时间段,选择纪念性年份(如国际风筝节40周年),与同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博物馆联合举办风筝展览,在活动举办前后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展览地宜选在人流量较大且距离档案馆与博物馆较远地区。展出方式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风筝档案复制品、风筝实物、风筝节盛况视频等形式进行展览,增加吸引力,提高社会对潍坊风筝的认知,达到宣传档案馆的效果。
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水平的提升,当代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品开发的需求不断扩大。虽然档案馆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质,决定了档案馆不能成为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档案馆不能参与文化产业开发,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可以与盈利性的档案中介机构进行合作,“事业”与“产业”并行,深度发掘档案的价值。潍坊拥有以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潍坊市寒亭区锦鑫风筝年画厂、潍坊金虹风筝制造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风筝制造、销售厂商,潍坊市档案馆可以选择龙头风筝厂进行合作,深度开发档案的文化价值。由档案工作人员与厂家专家合作,可将国际风筝会的证、券、票、卡、章以及各类纪念章、旗、牌等的复制品、照片等,制作成书签、明信片或纪念册等文创产品,并可配以领导人题词、档案馆标志等内容。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特点可以为文创产品增色,而文创产品的形式又可以进一步扩大档案的影响力。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由于档案自身特点,其价值对于社会公众往往是隐藏的,潍坊市档案馆应进一步重视对风筝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充分发挥风筝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提高社会公众对风筝档案的认知与理解,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