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全球各个领域的快速普及,使得社会个体之间接收、传输、开发和利用信息的模式发生了转变,信息服务的价值链随之延伸。具体到图书馆管理领域,图书馆数字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化特征明显,图书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图书馆在为社会个体提供便利化、多元化的服务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数字图书馆在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过程中,面临着著作权侵权风险,容易引发相关法律诉讼,最终导致数字图书馆无法走向可持续化、国家化以及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终端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文献资源服务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数字文献资源传播的便利性。相关文献资源需求主体只需要登录数字图书馆系统,就能够一站式查找、下载并利用相关数字文献资源。文献资源需求主体不需要到图书馆线下终端查找和借阅文献资源,大大节省了文献资源需求主体的各项开支。
第二,数字文献资源传播的高效性。相关文献资源需求主体只要在具有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地区,就能够登录相关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这意味着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价值链得以延伸,文献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第三,数字文献资源传播的共享性。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处于中枢位置,文献资源需求主体只需在终端下载数字文献资源即可。这就意味着同一个数字文献资源可以被多个文献资源需求主体所利用。除此之外,各个图书馆通过相关云计算、云储存以及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数字文献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数字文献资源的共享率和利用率。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对文献资源进行处理,拓宽文献资源的采集率、存储率,提升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效能。
第一,网络环境中许多数字文献资源并没有准确清晰的所有权标识,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收集该类数字文献资源过程中容易引发著作权纠纷。
第二,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文献资源服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通常会对部分零散的数字文献资源以及纸质文献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和整合,使其能够更具阅读性,此时亦容易引发相应的著作权纠纷。
第三,现阶段,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主要来源于著作权保护时效已过的图书以及著作权问题得以解决的图书,但远远不能满足文献资源需求主体多层次化、多元化的文献需求。
为拓宽数字文献资源的收集渠道,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献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拓宽数字文献资源的收集范围和传播范围。相应的,侵权风险随之增加。例如,现有法律明确规定复制权享有人为著作权人,这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很难通过部分复制或者完全复制来开展数字文献资源采集工作。
第一,为了系统化地对数字文献资源进行录入、管理和利用,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借助数字著录、数据检索等工具对数字文献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文献资源需求主体获取数字文献资源提供便利。此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如果对原有图书中的部分实质性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容易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权。
第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为文献资源需求主体提供数字文献服务。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中,数字文献资源的传播具有多向性以及随机性,文献资源需求主体可以直接作为“传播中枢”来传播数字文献资源。若是文献资源需求主体非法对数字文献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引发相关法律诉讼后,著作权人很可能会以“帮助侵权”为由,将图书馆一并列为被告。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公众著作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数字图书馆在传播数字文献资源过程中难以有效控制和监督文献资源需求主体的传递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著作权被侵犯的法律风险。
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于多元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数字文献资源越多,就越能够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数字图书馆在建设文献资源数据库过程中容易产生著作权问题。例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检索到相关网络资源,并对该网络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并编目后形成虚拟数据库。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开发该类数据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任意传播、转载和复制的行为,可能存在未经授权就擅自将他人著作权作品纳入到数据库的行为,最终引发著作权纠纷。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文献资源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愈发重要。无论是学习、阅读还是科研,都需要利用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源。尤其是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我国社会公众对于图书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图书馆只有做好著作权保护工作,才能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数字资源开发与共享,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除此之外,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解决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可以避免图书馆因陷入法律纠纷而进行赔偿,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传播阵地,其在文献资源传播过程中处于“中介”的地位。一方面,图书馆只有解决数字化信息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才能进一步加强与著作权人以及出版社的合作,进一步拓宽文献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收集范围,激发著作权人的创作热情和传播热情,助力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图书馆只有解决数字化信息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增强公众著作权保护意识,才能让公众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著作权作品,向社会投放更多的数字文献资源,满足现阶段社会公众多元化的需求。总而言之,图书馆在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当寻求公共利益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推动数字文献资源的合理使用。
从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数字图书馆拓宽文献资源采集渠道具有必要性。但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尤其要注意数字图书资源的著作权保护问题,避免图书馆陷入到相关法律纠纷中。第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尽可能收集具有著作权标识的数字文献资源,提升数字文献资源收集工作的质量。第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原有数字文献资源进行处理之前,应当加强与著作权人、出版社的联系,在取得相关许可或者同意声明后对文献资源进行处理和开发,避免后期著作权纠纷的产生。第三,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文献资源进行采集、管理、存储和开发,不得随意修改原作品中的实质性内容。对于视频、音频等著作权作品,应在支付一定报酬并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后再进行格式转化,确保文献资源加工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第一,图书馆可以探索构建著作权整体管理机制,处理好图书馆、读者、出版社、著作权人的关系,强化著作权保护。图书馆在用户注册阶段,应当要求用户完善相关的个人信息,并要求用户签署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声明,保留图书馆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相关权利,有效提升读者的著作权保护意识、规范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第二,强化技术保护,避免数字文献资源被非法加工、非法利用和再次加工。图书馆可以利用数据加密技术、信息封装技术以及数字水印技术对现有的数字文献资源进行处理,将数字文献资源转为只读模式,防止不法分子对数字文献资源进行非法利用。利用上述数字化技术对数字文献资源进行技术化处理,可以有效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保驾护航。
一方面,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文献资源需求主体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弥补图书馆在监管和技术上的漏洞,图书馆要加快对著作权保护的宣传。具体而言,图书馆可以加强与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沟通合作,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普法宣传。图书馆也可以将相关法律法规放置在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站首页,强化文献资源需求主体的法律素养,营造良好的著作权保氛围。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有效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本馆合法权益,坚决打击非法利用行为。在涉及著作权诉讼的过程中,图书馆要给予著作权人一定的配合,帮助著作权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升著作权人与图书馆进行合作的积极性。涉及自身利益时,图书馆要通过司法途径追究非法份子的责任,敲响文献资源需求主体的警钟。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建设文献资源数据库过程中,应当着重将本馆的实体纸质资源以及取得著作权的数字资源纳入文献资源库,减少对不明来源作品、不明著作权作品的使用率。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树立依法合规意识和版权保护意识,加强对文献数据库中资源的审核,降低侵权风险。
信息经济时代,图书文献资源在社会中的价值提升,成为学习、阅读以及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字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更使得文献资源呈现出广泛传播性、传播高效性以及易获取性的特征,为阅读群体以及科研群体提供了便利。但是,数字图书馆主要利用的是数字文献资源,加之我国在数字图书著作权立法领域以及研究领域的滞后,导致数字图书馆在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增加。现阶段,数字图书著作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图书馆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作为研究课题,探讨数字图书馆在提供数字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探索数字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帮助,进一步彰显数字图书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