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取消中国乒乓球队”论

2019-12-23 08:26肖万平洛阳市重点体校河南洛阳47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制乒乓球竞技

□ 肖万平(洛阳市重点体校 河南 洛阳 471000)

1、前言

当前有关体育的热门话题都集中在曾经所谓的冷门项目和竞技成绩相对落后的项目,比如需要再次振兴的足球,比如远离大众的冰雪项目,比如相对冷门的拳击。这些话题本无可厚非,并且急需讨论,改变其地位,这也十分吻合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但不幸的是,在提及这些项目、振兴这些项目的同时,有些媒体惯性的非要打压一些项目,似乎这样才能更加凸显需要提升项目的地位,个别媒体人甚至不惜恶毒攻击曾经并且一直仍旧带给中国体育无比自豪的优势项目,比如跳水、举重、羽毛球,特别是乒乓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这就好比一个挨饿了很久的人,刚吃了两天饱饭,就大呼着还是饿一点好一样,多么可笑、可怜、可悲。

体育的本质就在于各个项目都有其独有的魅力,大众的、大场面的项目和小众的、小场面的项目同样具有平等的魅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的权利和自由,就像音乐,不同形式的音乐都有其耐人寻味之处,都有其独有的受众群体,从没听过哪位乐评人在评论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时打压其他的音乐形式,而这种现象在体育界却层出不穷,令人费解,更令人痛恨。

2、列举“取消国乒论”的观点

对于乒乓球项目的优点和其带给国人荣誉和自豪的例子无需再举,相信每一个热爱乒乓球,热爱中国体育的人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现举出打压国乒、打击乒乓球项目论调的基础理论学说和其根本观点。

理由1:国乒的长期存在,只为金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浪费资源包括,各地方训练、比赛经费,国家队训练、比赛经费,三级训练体制下,淘汰率太高,被淘汰队员被大量浪费,后续保障不足,导致其社会竞争力不足,生活困顿;

理由2:压制队员个性,队内竞争残酷,导致个别队员行为出现过激。例如张继科夺冠后踢档板、马龙夺冠后跳上球台;

理由3:一言堂,家长作风严重,早期出现过让球风波,导致何智丽出走;

理由4:长期垄断金牌,导致项目影响力减弱,世界关注度下降。有被世界体育边缘化趋势;

理由5:乒超职业联赛其实是在国家队主导下的队内商业比赛,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

在以“取消国乒论”的观点基础上,论点的支持者们推导出其根源在于国家乒乓球队,在于我国乒乓球训练和选拔体制上,进而讨伐之声不绝于耳,大肆呼吁取消国家乒乓球队,取消这种不符合现代职业体育的体制,重新建立新的符合当前国际流行的体育体制,即全商业化、全职业化的市场化职业体育体制。为此还描绘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再也没有负面新闻,队员们一个个为了俱乐部,为了个人个性化,充分体现着运动员自我风采,市场化运作流畅,俱乐部间良性竞争,队员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职业联赛场面火爆,世界球员纷纷涌入,国球风采得以充分体现,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受到世界人民喜爱。

这种美好的场景只是个别人的一厢情愿,这些人没有经历过竞技体育的残酷实践,动动口远比动动手容易的多。每个人都有其成长经历与成长环境,而这种经历与环境决定了其阅历与感受。他们对于“强大”的体会只存在于电视画面中和自己的想象中,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往往都是只言片语,不善表达,因为他们身临其境,深深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不愿多说,说多了还被人冠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讥讽。竞技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只有经历过战争、经历过残酷历练的人才能体会来之不易的胜利,而要长期胜利,更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这在世界体育圈内都是令人羡煞的场景,都会无比的珍视和保留,只有在中国,才能听到、看到这可笑的论调和场景。

3、对“取消国乒论”的反驳

下面就其列举的5大观点一一反驳:

其一,竞技体育的竞争在世界各国都是从小就开始的,没有长时间、大量的淘汰率就不可能造就天才的出现,天才其实是靠不断地努力与拼搏造就的,而不是天生的。早就有名人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相信那些持“取消国乒”论调的人们应该比笔者更听说的这句话吧。各级训练的经费不仅不是浪费而且都是应有和必要的投入,各种竞技体育的体制下,青训的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决不能称之为浪费。至于淘汰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不妨去看看“职业网球残酷背面”一文,就会明白,所谓先进的全商业化的职业体育模式依然有其残酷一面,淘汰率依然高的惊人。选择了职业体育,就不能够后悔,正如各行各业一般,有哪项职业可以保证一生衣食无忧,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长久。

其二:回到竞技体育层面,这一点不需多解释,相信稍有竞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有竞争就有压力,这很正常。而超一流选手的竞争压力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因此,张继科和马龙的行为,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人在高压过后的一种释放行为 (张继科和马龙在事后都做出了道歉)不可过多解读和联想,如果非要那般联想,是否可以大到取消竞技体育。

其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事件,连当事人都已经化干戈为玉帛 (2005年上海世乒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何智丽前来参与活动),我们这些局外人又何必纠结于此,更何况当今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在选拔机制上更加透明、公开、人性化,比如近几次直通世乒赛的赛事都是现场直播,能者上,庸者下,无可厚非。

其四:关于这种论调已经被无数人觉得理所应当,他们以为全世界的乒乓球运动员都是这样认为的。有这样认识的人其实都多是人云亦云者,有识之士早就给出了答案:“当包揽成为现实,甚至差点冠亚军全都包揽的时候,倒也没看见哪个国家、哪个运动员提出抗议。认为中国队过于强大会断送世界乒乓球的发展,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心。这完全是用中国全运战略的逻辑推断国际体育,从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其五:没错,这一点必须承认,你们的观点是没错的。但,没错的观点未必都是正确的。首先,谁能保证抛弃了现有训练和选拔体制,还能培养出国乒队中超一流的世界选手,如果失去了超一流的选手,市场怎能有效保证?可能会有人说,世界体育已经证明了职业体育能够造就天才选手,但回顾一下早期的足改,曾经的亚洲一流球员,经过了20年的职业化,还有亚洲一流球员吗?因此,盲目的改革,只能葬送现有的一切。再者,球员都归俱乐部所有,俱乐部是球员的衣食父母,谁去保证国家的利益,看看近几次国足的集训,如果不是靠爱国情绪的感召,你能指望球员放弃俱乐部的利益,牺牲自我利益吗?

因此,究其以上分析,以“取消国乒”为幌子,实质为取消现有竞技体育体制为根本的观点大都以偏概全,过分否定了现有体制的优势。而目前体育界出现的一些的问题其根本不是体制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信仰的问题,是球员、是媒体、是体育界从业者的共同思想问题。有评论指出,在欧洲的职业俱乐部球员中,爱国是一种基本信仰,进入国家队,为国效力是各个从业者的基本信仰。也有人指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未必有爱国的信仰,但他们一旦进入国家队,却都有着职业的信仰,是职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为国效力,不惜一切。而这些在我们这个职业体育信仰匮乏的国度,是缺失的,如果不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只单单依靠表面无比风光的所谓体制,那么我们将丢失所有。

4、跳出体育圈看体制改革

有关体制的问题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了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变迁史,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奔走相告:资本主义的体制是完美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都是美妙的,都是适合中国的。理论界幻想着只要体制一变,其余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可结果呢?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在事实面前哑口无言。

说到历史、社会层面可能有些太大,班门弄斧,说不清楚,回到体育圈内,具体解析“打破体制”论调。先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领域,足球改革。当年(1994年),所谓的足球改革,也是打着体制改革的旗号,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取消了地方及国家训练队,取消了集训制的三级训练体制,风风火火的开始了所谓的职业联赛,场面一度火爆,球市一度疯狂,中国足球的春天似乎指日可待。可结果却是无比残酷,负面新闻远胜于改革前,竞技成绩远低于改革前,球市火爆只在 “一瞬间”便“土崩瓦解”。因此才有了前当前的足球再改革,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浪费吗?浪费了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浪费了新生代的成长,浪费了金钱与时间,这些惨痛的教训,还不该警醒那些所谓的体制论调者,还不该提醒耳根不坚定的主导者吗?

关于体制改革,不妨听听邓公的话: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邓公关于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解放思想,不要将姓“资”还是姓“社”对立起来,要看他的评价标准,即三个 “有利于”。因此,才有了邓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有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在保证社会主义体制的大前提下,最优化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有了大的宏观层面的理论以及改革成功实践经验,放在体育圈内,就比较可行。体制不是关键,不要动不动就言必提体制,把一切问题归咎于体制,把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弊端与体制对立起来,这种思维惯性急需改变。

再说到国乒层面,当前被诟病最多的莫过于乒超联赛。这方面不妨借鉴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就是充分认识到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公司制的运行模式,与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相结合:公司制是股东拥有决策权,收益群体是全体股东及员工,而国企最大的股东是国家,国家选择经理人及法人,经营企业,共同收益,共同分担风险。那么,现阶段的国乒,也可大胆可借鉴这一体制,将经营权、领导权掌控好,其余的收益按照职业体育模式利益均沾,不要大包大揽,要有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的的理念,让乒乓球职业市场活跃起来,发挥地方俱乐部的主观能能动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国家队与俱乐部双方利益。

当今流行的体育运行机制,即俱乐部式的联赛、杯赛模式,比如我们比较熟知的欧洲足球各个国家的联赛再到整个欧洲的冠军联赛,以及美国的篮球职业大联盟,它们的运行模式都是在统一的协会或联盟的领导下,制定赛制、规则、奖惩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有条不紊的经营着赛事的进行。这些的大前提是首先要强调参与者都必须遵守协会或联盟的规程、制度,也就是首先解决人的下意识问题,而体制是可以用来借鉴的。我们当前不缺乏对体制的借鉴,缺乏的是这种遵守统一规程和制度的意识,例如赛事一旦出现矛盾,首先怀疑官方,怀疑协会和联盟,这样即使建立起自发的联赛或联盟(也即改变体制),依然会出现当前所谓的职业联赛(CBA、中超联赛)的乱象(质疑判罚、殴打裁判、不服仲裁等现象)。

因此,建立公开、透明有统治力、说服力的统一协会和联盟领导层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所谓的更换体制。再理想的体制,没有完善的规则和制度保证,没有强有力的执行者,参与者没有共同遵守规则和制度的意识,都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只中看,不中用。

5、发挥现有体制优势,改革现有体制不足

在现有的体制内,学习宏观层面我国改革开放的有利经验,“抓大、放小”,抓住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放开自由发展的小企业,既保证了国计民生,又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创造性。例如足球、篮球等项目,市场化开展时间长,参与人口多,可借鉴经验多,自由发展空间大,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支配,这样既保证了其项目的活力和关注度,又保证了其竞技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一蹴而就。当前刚刚出台的足球改革方案,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随后的发展就必须大力依靠市场、依靠民间资本,放开搞活,而同时必须加强监管,保证其高效、有序开展。

竞技体育界内,大场面的项目并一定就是大事业,什么是“大事业”,什么是“小企业”,什么是必须保证的,一定要搞清楚。不是所谓的市场化开展好的就一切归市场运作,市场并不能保证竞技成绩,能够保证 “国计民生”的事业才是大事业,要紧抓不放。在竞技体育界,金牌就是 “国计民生”,特别是综合性运动会,重点是奥运会,不要听所谓的 “不唯金牌论”的论调,在竞技体育界,成绩就是硬道理,金牌就是硬道理。在刚刚结束的游泳和田径世锦赛上,中国男子成绩的飞跃,就充分说明了现有体制的优势。杨旺的文章“中国飞人为什么这么红?”一文就充分肯定了现有田径队体制的优越性。

看看世界竞技体育界各个国家,哪个不是 “唯金牌论”,近邻日本为了2020的东京奥运,已经启动金牌战略(其实质就是仿照我国的现有竞技体制,最大限度的保证金牌的产出),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在自己可能夺牌、夺金的项目上加大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有效突出金牌投入产出比,他们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都已经崭露头角,对中国队构成威胁,其他各国也在虎视眈眈,厉兵秣马,比如墨西哥、俄罗斯的跳水,在刚结束的世锦赛上从中国的“梦之队”手中抢金夺银。

6、结语

竞技体育就像战争,运动员就像士兵,而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就像尖刀,要在关键时刻出鞘,这需要在平时不间断、长时间的科学而高效的训练和打磨才能保证,这就好比各个项目的日常高强度、科学化训练一般,一刻也不能松懈。我国的优势项目只有在现有体制下才能高效保证,这是长时期实践的证明。在这个时候提所谓的取消国乒,取消为国争光的优势项目的体制,无异于 “卖国”。

请珍惜和呵护我们拥有的、来之不易的财富,也许我们自己觉得应该改变的东西,正是别人羡慕、嫉妒,甚至是学习的内容。请不要妄自菲薄,请在我们还强大的时候,多给些积极建议,而不是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猜你喜欢
体制乒乓球竞技
乒乓球悬浮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跳舞的乒乓球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