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利(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安 550023)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均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且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促使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关注及重视,纷纷步入户外运动潮流之中。高校学生作为运动潮流的主要参与者及核心推动者,其认知水平及理解能力与户外运动长远发展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与其他社会人群相比,高校学生业务时间相对充足,广泛参与各项户外运动能增强其自身机体素质,真正意义上做到陶冶情操及锻炼身体,最终保证体育教学效果。近年来,深受户外运动小范围普及的影响,每周体育教学期间组织户外运动逐步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实现户外运动有效渗透,是高校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针对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渗透思考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般说来,现代化教育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而体育教学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兼顾教学人性化及个性化的需求。相较于其他类型运动,户外运动期间学生必须接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满足运动参与广泛性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做到增强身体素质及锻炼个人意志。同时,户外运动项目类型相对丰富,促使体育教学不再停留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形式,向学生提供积极探索的机会,甚至于自我探索期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展现学生学习潜能。此外,户外运动期间学生广泛参与大量的集体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通力合作的学习意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由于传统体育课程以体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普遍忽略关注学生心理层面问题,无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即便近几年来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但是其教学场地仍集中于校园内部,难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作为新型运动项目之一,户外运动项目丰富且挑战性较强,而体育教学渗透户外运动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真正意义上做到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实现自然、社会及学校三者紧密结合中发展自身个性的目标。此外,户外运动以融合社会及融合自然为核心理念,摆脱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促使大学体育教学体系趋向健全,推动现代化课程改革步伐。
受户外运动自身技术性较强的影响,学生广泛参与期间能快速掌握相应的技巧技能,大大增强自身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学生能结合环境变化的具体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预防出现伤害事件,真正意义上做到锻炼学生意志力,面对困难时能冷静分析切实解决现存问题。同时,户外运动中包含个体独立行动及集体团队行动,应用于体育教学时能发展学生个体个性,大大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拉近学生与学生间感情。此外,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深受就业压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问题,而广泛参与户外运动能帮助学生接触自然放松身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大大增强体育教学实效性。
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户外运动教学水平来看,深受教学起步晚及专业性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数量配置不足且综合素质水平相对低下,呈现出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直接影响总体教学效果。与其他类型运动相比,户外运动具有危险性、复杂性及技术性等鲜明特点,对于体育教师任职要求也更为严格,一旦体育教师不具备专业执教资格或对于户外运动安全保障方面认知不够充分则存在着引发教学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无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难以完成最终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此外,短时间培养专业户外运动教师的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
户外运动具备较强的挑战性及刺激性,无法沿用传统教学形式,但是深受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过于狭窄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组织户外运动时往往局限于校内环境,以俱乐部或选项课程为参与形式。同时,大部分体育课程往往倾向于讲解运动相关理论知识,其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且教学方法过于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无法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增强其学习能力。即便少部分高校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但是仍集中于校内环境,主张学生练习简单的路线分析及负重奔跑,而户外运动自身实践性较强,无法脱离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相互配合及相互支持。
不同于传统体育项目,户外运动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开支,往往来源于高校及学生2个方面,例如:以高校方面为例师资培训、器材购置保养及场地购置建设维护等。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条件不同其经济能力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学生自身往往不具备经济收入,无法支持学生广泛参与户外运动,并且教育部门、社会机构及家长自身对于户外运动认知不够全面充分,一旦难以保证户外运动的安全性则大大加剧户外运动的推广难度。此外,户外运动对于场地要求相对严格,大多数运动项目无法脱离户外场地的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碍户外运动广泛普及。
大学体育户外运动教学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相对复杂,与学生自身及环境制约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深受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部分学生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过于追求刺激及挑战,忽略运动自身危险性及威胁性,一旦自身体质及户外运动经验不足则无法正确认识自身能力,造成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外界自然环境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对处理不得当时存在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特别是社会环境中掺杂大量风险因素,例如:与人交际交往期间埋下安全风险。同时,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倾向于校内空地组织户外运动,其空间占地面积狭小且器材设施不够健全,不符合户外运动的开展要求。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等院校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通过购买意外伤害险等方法转嫁参与户外运动师生的风险,提前做好教学活动准备工作,特别是设计训练项目期间综合考虑潜在的安全隐患,选择适宜的运动场地及运动区域,尽可能开展实地调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工作,保证所有参与户外运动师生的安全。同时,全面统计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设置安全监督员合理安排各项具体事项,向学生全面介绍户外运动可能遭遇的风险评估其自身问题应对能力,积极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便于及时解除可能遭遇的风险事故,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的作用,实时关注学生的生命体征及运动表现。
通常情况下,师资方面问题无法脱离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支持。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密切联系户外运动专业团队,通过招聘或引进专业人才等方法组织与户外运动相关的公开课或讲座增强体育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真正意义上做到积累知识及强化认识,鼓励体育教师广泛交流自身培训成果,力求相互学习及共同进步,为教师提供亲身参与户外运动的条件及机会,不断积累自身工作经验。待培训结束后不得固步自封,持续更新自身理论知识体系,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促使自身具备设计户外运动课程的能力,实现身体力行的目标,成为学生户外运动的最佳范本,帮助学生切身感受户外运动的魅力。
即便户外运动项目类型相对多样,但是其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直接影响总体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理论方面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运动项目的特点及特色,结合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流程,例如:播放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户外运动的流程,利用动画演示详细解说户外运动的相关赛事,有助于深化学生印象,再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指导学生以自身兴趣为出发点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促使学生时刻保持新鲜的参与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此外,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人工环境及自然环境,强化院校自身各个系间联系,甚至是与其他学校或社会机构间联系,不断丰富学生体育户外运动教学的参与形式。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将户外运动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不止拓展学生体育学习的空间及视野,更全面展现体育课程的功能及价值,对于深化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具有不可比拟的推动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成本投入不足、场地设施不全、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及难以保证教学安全等,一定程度上影响户外运动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渗透户外运动的重视程度,持续深化户外运动的认知,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大增强户外运动的实效性,为推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