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会客观思维对高校体育课程艺术性探究

2019-12-22 14:09:51李晓甜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艺术性情感艺术

□ 李晓甜(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124)

引言

“身体”是铭写着历史的样本,也是考察体育与艺术关系的重要维度。一切体育运动、一切艺术创造活动,都离不开身体,都是身体的呈现、体验和最终归宿。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核心在于升华了体育课程的内在本质,正确培养学生的心理。艺术性元素的探索与挖掘,结合了社会审美方向、社会情感因素,进而积极构建学生体育情感、体育人文认知心理,表达出体育课程内在的艺术新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和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力量美”、“协调美”、“健康美”、“运动美”,积极影响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升华高校体育课程内在艺术品质,展现出社会艺术层面新内涵。

1、高校传统体育课程艺术性元素、特征的主要体现方向

高校传统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发展,内在艺术性特征、元素的体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项目的艺术性元素构建较为明显,以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表现出体育课程的艺术性元素;二是,音乐艺术与体育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展现体育课程开展形式中的艺术性特征。在现代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背景下,社会艺术新特征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体现并不明显,体育课程涉及的审美方向的引导作用、社会情感的培养等方面并没有得到体现。致使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内在艺术性特征相对单一,并停留在表层含义的理解,体育课程的艺术性元素构建缺乏系统性。

2、社会情感艺术的融合,呈现高校体育课程社会艺术性元素

2.1、正确指导情感认知心理,实现课程中体育情感的陶冶

社会情感的培育作为当今高校教育关注的重要方向,强调学生社会情感认知心理的准确构建。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作为高校学生社会身心健康引导的基本课程,社会情感认知心理的正确引导成为了课程面向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出的艺术性特征较为明确。高校学生社会情感处于成熟期,感知社会事物的发展能力相对较强,确实缺乏准确的判断。因而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正确引导学生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不断提升提供外在引导作用。从艺术角度进行探究,社会情感认知心理的引导,是进行内心感知力、想象力、审美方式的正确指引,促使内心感受到的“美”准确的抒发,指引学生心理美的体验过程的良性发展。从社会角度深层挖掘体育课程的内在艺术性因素,充分表达了体育情感的陶冶作用。

2.2、结合体育人文教育内容,表达体育课程人文情怀的培养

美育是感性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具有愉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激发创新和全面发展作用。体育人文教育是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涉猎的全新内容,社会人文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表明课程给予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视,彰显体育课程蕴含的社会人文艺术感。结合体育人文教育的狭义定义,核心在于体育情感的培育与养成,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层面感受到事物的对与错,带动学生自身行为的转变。高校体育课程通过以人为本的构建思想,充分融合体育人文思想,促使高校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体育实践,全面培养自身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发展的心理,促进学生体育人文精神、体育人文心理的积极优化,实现学生社会人文情怀的正确引导。表达出高校体育课程立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挖掘了课程中的社会艺术性元素,形成体育课程艺术层面的全新探究。

2.3、社会情感与力量的融合,形成体育课程情感艺术的引导

艺术融合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连接起了情感和科学。艺术教育具有对事物和美的发现分析、改造启发、愉悦审美、交流沟通等功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日趋素质化,更好地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初衷。高校体育课程艺术层面的发展,关键在于突破传统体育课程、强化身体素质的传统目标,深层探究课程建设的内在实质,促使课程建设中的实质方向的积极转变。社会情感的培养作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全新切入点,深刻影响着学生心灵的优化。结合传统的社会情感认知观点进行分析,不免会认为社会情感中体现出的特征在于柔情、委婉两个方面,与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发展新方向存在一定的观点违背现象。可是结合社会艺术层面进行分析,高校体育课程立足力量、健康两个发展方向,全面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融合和培育学生价值社会情感,促使高校体育课程内在艺术性特征更为明显,形成学生社会心理的优化、引导作用。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突出的重点体现在心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调节学生社会情感,促使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改变人们的暴力、强悍的最初印象,表征柔美与阳刚相互融合的艺术新特征的同时,成为情感艺术的重要体现。

3、以社会“美”的客观指向,挖掘高校体育课程的美学艺术

3.1、“力量美”的渗透,体育课程艺术追求的新体现

人们对于社会“美”的关注方向体现在“心灵美”、“环境美”、“人格美”等几个方面,内在艺术特征在这些方面的审美取向中得到体现,体育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方式从概念阐释转向了“体育表现”到“体育之美”的建构过程,并形成了实践分析的步骤和程序。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发展中针对社会发展的客观动态,探索与优化内在社会艺术性特征,确保高校体育课程能够关注 “社会美”的同时,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新追求。“力量美”就是以力量的体现,表达出蕴藏的内在美,颠覆了以柔为美的艺术欣赏视角,拓展了“美”的定义。实现学生社会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为学生社会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社会作用心理产生间接的优化作用。这是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立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学生内在“社会美”的感知角度,形成课程内在艺术性特征具体挖掘的主要方向,追求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内在艺术协调发展,深入挖掘课程建设的全新内涵。

3.2、“协调美”的传播,表达出体育课程艺术新内涵

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目标以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为基础,促进学生外在动作、行为的协调性的加强。这是高校体育课程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层面的根本发展目标,目标具有较强的传统性。高校体育教学要针对以往存在的"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现象,更新体育教师观念,并通过素质教育传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艺术层面进行具体探究,现代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发展应以学生协调能力培养为基础,广泛传播“协调美”的认知观点,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艺术角度观察到动作、行为的艺术特征。通过“协调美”的观点传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内在艺术新特征,积极转变传统的体育暴力美学的艺术认知视角。以艺术审美新视角为基础,从更深层次探究课程艺术性内涵,为培养学生社会审美新视角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满足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构建面向社会艺术发展新方向的具体要求。

3.3、“健康美”的引导,突出体育课程艺术价值的挖掘

高校体育课程“健康美”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艺术角度进行探究,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针对“健康美”的引导进行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点的升华,促使体育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核心方向在于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坚持生本主义理念为根本,突出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的同时,具体引导学生社会心理。“健康美”的重点不是将身体健康作为关键,而是将心理健康作为重点,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心理能够以“美”为视角,感知“生活美”、“环境美”、“道德美”、“人文美”等。这是高校体育课程“健康美”的引导影响学生内心发展的根本体现,也是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立足社会发展,深层挖掘内在艺术特征的主要方向,促使体育课程的社会艺术价值在学生内心层面中得到体现。表现出体育课程建设的艺术性元素构建,围绕内在与外在“健康美”两个方向开展,形成高校体育课程艺术价值的最大化挖掘。

3.4、“运动美”的认知,体育课程艺术品质的全面提升

高校学生进行“运动美”的准确认知,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关键,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进行体育运动深层内涵的理解。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支点;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运动美”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身体健康蕴藏的“内在美”;二是,心理健康表现出的“心理美”;三是,生理健康具有的“健康美”。身体健康蕴含“内在美”的认知,集中表现在身体健康在学生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必然影响,是确保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根本。心理健康表达出的“心理美”认知,核心在于学生感悟社会情感、社会人文、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准确性,促进学生社会心理的全面净化。生理健康具有的“健康美”的认知,根本立足点在于让学生准确认知生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的全面性。这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立足学生社会发展,全面补充学生 “社会美”方向。促进高校体育课程艺术品质的升华,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本质达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课程建设的社会艺术性元素体现提供全新探索方向。

4、结论

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结合社会艺术性元素的融合,表现出高校体育课程的艺术性新特征,影响学生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针对社会情感艺术的融合方向,挖掘学生体育人文情怀、体育情感的正确培育方向,促使体育课程能够围绕社会情感的培育,表现出内在艺术性特征。针对审美取向的引导与传播,正确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视角,体现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艺术性内涵与艺术品质,体育课程创新发展思维更为清晰、合理。

猜你喜欢
艺术性情感艺术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28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的艺术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9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新闻传播(2016年3期)2016-07-12 12:55:20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