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雅光(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高校体育经营管理是基于高校基础体育设施条件,为社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提供相应服务,满足社会群众对体育假设的需求。通过有效的体育经营管理工作,既能够确保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基础体育设施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附属功能。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模式中,逐步提高社会群众的体育素养,激发社会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的同时,全面开发并增进高校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选择科学而合适的体育经营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基础体育设施条件综合利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开展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改变当前高校基础体育设施综合利用模式单一,与社会群众体育建设需求相分离,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更注重对高校基础体育设施多元化功能的开发,促进校内体育教育需和校外全民健康事业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并未建立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场地,在体育运动专业设施的配置上仍然不够理想。即便是现有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场地也多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普通百姓能够进入综合性体育运动场地开展体育健身的机会较少。而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开展的主体,近年来国家与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高校基础设施配置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改进。然而当前国内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多元化利用工作并不乐观,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化功能方面开发不到位,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样也对我国高校体育可持续化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创新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体育经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从实践角度总结经验并创新高校体育经营管理的工作思路。
相比于专业性质的综合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体育场馆自身和配套管理与服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一方面,当前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专业服务和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不统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等仍然制约着高校体育经营管理的发展。从实际考察过程中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老化问题严重,随着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宽,对专业体育设施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然而反观当前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现状,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导致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发展遭受阻碍。专业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完善性是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是基本条件,当前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软硬件配置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发展受限于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过程中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之间的差异,存在营销手段陈旧且信息系统不对称的问题。主要是在高校体育经营管理方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信息、互动信息等之间的差异性,一方面高校体育经营管理方缺乏对社会群体体育健身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导致开展的营销手段陈旧,难以激发社会群众参与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互动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互动机制,导致社会群体并不能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想法传递给高校体育经营管理方,信息不对称使得高校体育经营管理的发展面临较大的屏蔽阻碍。信息输出和信息输入对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对称,使得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较为被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体育对外开放优势项目不显著,一方面表现为当前各个高校在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项目差异性并不显著,传统体育场地和资源的对外开放并不能完全覆盖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缺乏优势性项目,比如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受限于专业服务质量水平,导致高校并不能承办专业体育赛事活动;另一方面,当前各个高校在体育经营管理内容的选择思路上较为保守,缺乏针对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把握。对差异性的考虑不足,社会群众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
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方面仍然需要优化和升级,且随着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群众对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基础设施完善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高校必须尽快建立适应大众体育发展步伐的配套体育基础设施,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可能会花费的资金、时间和精力,但完善的体育服务功能在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的汇集功能和产出效率将更加可观。一是加大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配置的投资力度,建立专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条件,引入先进的体育活动设备,激发社会群众参与的兴趣。二是建立体育资源共享机制。高校与社会之间可以建立体育资源共享机制,提高高校和社会体育资源与相关设备的利用率,只有在硬件环境上提供必要的保障,才能更好地控制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专业化建设方面也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意见,由于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如经费保障不到位、建设周期长等问题。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缺乏社会资金参与,为高校体育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服务是激发社会机构投资热情的基础,只有建全的政策体系作为后盾,才能调动更多社会资本融入到高校体育建设工作中,为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体育经营管理的信息互动、的汇总与分析,加强对社会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把握,为社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迅速的体育健身资源。高校要想推动体育经营管理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广泛的网络营销体系,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突出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的独特性和优势性,满足当地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体育经营服务的本土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在体育经营服务管理中采取了创新冻死了,强化经营意识,转变管理观念,与社会专业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专业经营管理机构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效带动校园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是高校在体育经营服务管理中探索出的全新模式,能够显著降低高校体育经营服务管理中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并降低高校体育经营服务管理的成本,能够高校促进体育经营服务管理服务网络的搭建,使得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另一方面构建合作机制还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共享高校体育资源的认知和需求的提升,为其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并提升高校体育经营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较为丰富,为创新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模式提供可能。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将体育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与社会体育比赛有机结合起来,如举办一系列体育赛事,将体育赛事的承办有机渗透校体育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内容中,既能够提高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外溢性收益,同时也能够增强高校师生对社会体育赛事的关注。另一方面,第三方服务机构是介于高校与社会群众之间的纽带,能够发挥咨询、沟通、管理等功能的中介组织。在当前高校在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的背景下,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降低跨境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发展的制约性。其次,第三方服务机构以组织化、群体化的形式,能够将个体力量凝聚起来,形成相对较大的力量群体,以组织集体行动来提高高校体育营销效果,增强在高校体育营销竞争力方面的协调和保护功能。因此,在发展高校体育对外开放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咨询、沟通、服务等功能,从高校体育对外开放经营的实际需求入手,开展更加高效的全方位工作。
本文探讨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创新对策,提出了推动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配置的优化和升级,提升营销专业化程度,提升信息对称性,创新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模式等对策。值得注意的是,合理规划是积极校内校外对高校体育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经营管理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这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应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积极推进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环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矛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