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作市“引才聚焦”工程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9-12-22 18:48王东林谢长虹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23期
关键词:焦作市政策人才

□王东林 李 新 谢长虹

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引才聚焦”工程,不断加大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焦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57.5万人,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一、主要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引才机制。市、县两级强化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力量,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职牵头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人才工作推进责任制。注重发挥公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作用,给予比较充足的人才经费保障。市本级由市人才交流中心承担人才引进、交流、经办、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公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承担本地人才引进、交流和服务工作。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实行“一窗接件、并联预审、集中反馈、专员办理、统一建档”,推动实现“一站受理、一站办结、一对一”服务等。

2.完善政策体系,增强引才保障。2016年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简称“1+6”人才政策),后续出台《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2018年又出台《关于实施“引才聚焦”工程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的若干意见(试行)》,形成了覆盖面广、含金量高、体制机制灵活的“引才聚焦”政策体系,部分政策开省内先河,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可获得10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金扶持,重大科技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的资金扶持,进一步展示了焦作市爱才、敬才、惜才的诚意和广揽天下英才的胸怀。

3.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引才实效。成功举办6届全国跨区域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焦作站”活动,吸引2万多名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焦作市就业创业;成功举办郑焦两地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中国科学院等14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教授与焦作市企事业单位代表达成合作项目意向14份;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龙头企业、省院士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总量24家,位居全省前列;先后举办招聘会166场,组织参会单位1.3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进场求职人数8.6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2万人。

4.加快区域发展,拓展引才空间。温县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联合创办河南太极拳学院,旨在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立足贯通培养,注重学训结合,打造完整的太极人才综合培养体系,培养国际化的体育人才。修武县把美学驱动作为产业升级的第二路径,以美学经济吸纳海内外人才,海外留学生在这里成立了全国首家美学经济公司——“修心尚武”,目前已有哈佛、宾夕法尼亚、清华、北大等毕业的20多位顶尖青年设计师在修武开展美育授课、创业和美学设计,超过50个美学小建筑全面铺开。博爱县致力推动电商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享誉全国的亮丽名片,电商经济成为该县吸引人才的洼地等。

5.注重典型带动,强化引才示范。2016年以来,共评审创新创业人才3批次596人,命名表彰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9名,其中首批3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给予7650万元资金扶持。通过举办“海创会”,吸引了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携带项目参会,其中包括院士、海内外大型高科技企业老总等高端人才。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攻关86项,发布高新技术项目586个,签订项目合作协议394项,其中,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占38%,在国内领先的技术占62%。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县(市)区贯彻落实“引才聚焦”政策体系的热情、动力有欠缺,有的在宣传发动当地企业申报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高校毕业生申报落户补贴方面不是特别积极主动,有的在人才经费、人才力量、人才平台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大。另外,市人才交流中心作为焦作市人才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机构,内设机构规格低,在编人员少,履职能力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际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2.统筹协调还不够好。部分政策办理单位的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工作责任没有细化到位、压力没有传导到位、服务没有优化到位,领导牵头、专窗受理、专人服务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且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影响了政策落实的连续性、严肃性。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存在各守一摊、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3.政策兑现还不够实。市本级层面,尚未出台金融支撑、场租支持、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回应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创业关切不及时;县(市)区层面,有的安排人才资金预算比例偏小,兑付扶持资金时只能临时筹措或借用,有的至今还未参照市里的做法,出台本地的人才政策;有的政策门槛较高,没有制定分层次、差异化措施,仅面对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紧缺人才,一般人才较难受益。

4.高端引进还不够多。尽管每年焦作市都采取多种措施,如与50多所高校建立人才引进合作联盟,组织用人单位赴清华、北大、武大等知名高校引进人才,举办高规格的“海创会”等,但由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相对全国其他地市偏低,且部分用人单位引才积极性不高,高层次研发人才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

5.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重政策制定轻宣传推广、重节会活动轻功在平时、重高端人才轻全面覆盖的现象尚未有效解决,并且还没有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没有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和计划,导致一些企业和人才对焦作市人才政策知之不多、了解不深,造成人才政策的使用频率和整体效能不高。

三、主要对策和思考

1.提升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统筹推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强化与市人才领导工作小组的协调对接,督促各县(市)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切实把招才引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已经制定出台的各类招才引智政策措施和具体承诺,及时研究解决引进的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反映的政策兑现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焦作市人才政策落实落细,做到用政策激励人才、用事业吸引人才、用真情打动人才,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2.健全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认真梳理现有人才政策,完善细化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使用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各项政策适用、管用、好用,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水平,动态调整扶持资金规模,出台契合本地实际、满足本地需求的用人政策。尝试制定更多突破性、创新性措施,出台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形成“1+N”多级支撑的政策体系。

3.持续优化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统一认识、畅通机制,提升基层部门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力推进人才公寓、人才酒店、国际人才城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研发机构、工作站点等创新载体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涉企部门的服务意识。加强对一线人才工作人员的监督与培训,提高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及时为不同层次人才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4.有效降低门槛,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坚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坚持不唯学历层次、毕业院校知名程度和各类证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的同时,将用人单位需要的紧缺产业人才、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管理营销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等全部纳入政策受益范围。进一步放宽限制,对省内、周边省市一般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对焦作市本土院校的毕业生和创新创业团队,给予与知名外引项目和名牌院校人才的同等待遇。对所有志愿来焦创业就业的人才敞开落户大门,真正实现落户“无门槛”,全力把人才留下来、稳下来、安下来,充分展现焦作市引才、用才、育才的诚意胸襟和爱才、惜才、敬才的社会氛围。

5.拓展方法渠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引才聚焦”政策进高校、进社区、进专场、进企业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焦作市人才政策体系和创新创业典型,使广大企业和人才更加全面地了解熟悉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猜你喜欢
焦作市政策人才
政策
政策
人才云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焦作市太极拳特色区域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祖孙乐
助企政策
政策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