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老城厢的“法治灯塔”
——记全国模范司法所、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小东门司法所

2019-12-22 16:20虞崇胜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小东门司法所
人民调解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某司法居民

虞崇胜/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小东门司法所

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小东门司法所地处老城厢,得名于上海的著名城门——小东门。这里既是上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又是上海新一轮浦江两岸一体化开发和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点建设区域。近年来,小东门司法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增强责任意识,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打造老城厢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法治灯塔”。2018年,小东门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坚持政治引领,打造专业化队伍

司法所坚持政治引领,认真参加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锻造优良工作作风,司法所工作人员未出现过违法乱纪行为。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所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和岗位历练,努力构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人民信任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目前,在编司法所工作人员4 人,硕士研究生1 人,大学本科3人,2 人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此外,配备辅助人员8 人,包括专职人民调解员3 人,司法社工4人,文职1 人,具有中级社工师、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2 人。

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升级版服务

小东门司法所牢牢把握司法行政改革下司法所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黄浦区司法局和小东门街道的支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软硬件改造,夯实工作基础,实现升级版服务,打造具有老城厢特色的标准化司法所。

科学合理规划,打造升级版司法所。从司法所职能需要出发,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从过去约20 平方米的2 间办公室,扩建为面积200 平方米的办公区域,标识醒目,宽敞明亮,功能齐全。接待大厅内设接待区、叫号系统、服务测评系统,配备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自助查询设备,转角处贴心设置导向标志,方便群众查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实施所务公开,全面拓展工作范围,提升工作质效。完善司法所工作例会、学习、请示报告、来访登记等制度,规范业务台账和档案管理。明确工作流程,各项制度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此外,司法所克服场地局限,积极合理地利用历史保护建筑——建于1909年的警钟楼,形成司法所独特的文化地标。

把握需求导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精细化水平。在全面建成街道、居委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的基础上,积极摸索群众需求,深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针对辖区内中老年、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法律咨询需求旺盛的特点,梳理出其关注的劳动权益保护、遗产继承、民间借贷、动迁、婚姻等热点纠纷,委托专业律师作为居委法律顾问,提供针对性服务;增加法律服务时间,从过去每周2天改为每个工作日为居民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二是创新服务形式。在面对面咨询的基础上,尝试以新媒体方式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增加公共法律服务的多样性,让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社区百姓家,使社区居民“触手可及”。2016年以来,司法所累计接待社区群众咨询1130 人次,其中老年人398人次,外来务工人员209 人次。三是加强法治宣传。认真落实“七五”普法宣传,2016 至2018年,为居民开展关于家庭暴力、指定监护、遗产继承等专题法治讲座52 场,受惠居民2500 人次。2017年,以新《民法总则》、党的十九大法治精神宣传等为主,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1 万份;2018年,及时开展新宪法的宣传,购买新宪法读本3 万册,发放给每户居民、每个机关干部。

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担当履职

小东门司法所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忘初心,积极履职。

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2016年以来,司法所共参与和指导调解各类纠纷553 起,调解成功534 起,调解成功率99.4%,未发生因调解不当引起的民转刑和非正常死亡事件。聚奎新村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多层小梁薄板房屋,由于房屋结构自然老化,加上大量违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16年,黄浦区决定“重塑老城厢”,对聚奎新村房屋进行拆违、加固与修缮。为了保证搬迁改造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所积极履职、主动派员入驻指挥部,全程参与矛盾处置,针对家庭邻里纠纷多发、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及时化解了多起因补助分配产生的家庭纠纷。其中,在解决一户居民三姐妹因补助费分配产生生的纠纷时,调解员主动上门,分别从亲情伦理、遗产继承等角度对其释法明理,并结合实际提出人性化分配方案,最终问题圆满解决,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司法所协助指挥部完成千余名居民的搬迁工作,仅用了20 天。

主动担当作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司法所通过积极参与街道依法行政与社区自治等工作,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重塑老城厢”行动中,为满足拆迁安置居民的生活需求,小东门街道建立了“邻家屋里厢”家庭生活服务站。为协助建设好“邻家屋里厢”,司法所提前介入,与法律顾问一起参与“邻家屋里厢”前期建设法律风险协调会,对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预估,并对委托运营、相关设施使用等协议中的条款逐一审核,提出法律意见。通过政府采购、法律顾问介入、社会组织运营、居民共享自治等方式,保证了“邻家屋里厢”开设得依法依规,居民使用得开心、安心、放心,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改进监管方式,注重矫正安帮实效。小东门街道二元结构明显,人户分离、外来人员比例较高,社区服刑人员数量长期维持在高位。针对惯窃、涉毒人员较多,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司法所利用电子监控与手机APP,结合上门走访、居委测访、多部门联防等方式,加大对在册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注重教育实效,采用集中教育、个别教育、上门教育等方法,促使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改过自新。陈某在拘留所服刑期间,因脑出血被送入ICU 重症病房治疗,由于病情严重,陈某处于半瘫痪状态,拘留所无法收押,法院遂裁定暂予监外执行。考虑到陈某的身体状况,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医院展开入矫宣告,每周定期前往医院探望病情,履行报到手续,开展个别教育。鉴于陈某无家属,出院后,司法所积极联系街道相关部门,将其安置在辖区内养老院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期间,司法所坚持上门开展执法活动,并与养老院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及时互通陈某情况,直至陈某平稳度过矫正期。

司法所还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通过“爱的黄丝带招聘会”等平台积极推荐就业,使社区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重新融入社会。2016年以来,小东门司法所累计矫正社区服刑人员160 名,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案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组建帮教志愿者队伍。2016年以来,发展帮教志愿者45 名。

猜你喜欢
陈某司法居民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侦羁关系的反思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石器时代的居民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