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坤霞(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河南 郑州 453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逐渐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然而,这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人们运动量的减少,这也直接影响到国民整体的身体健康素质发展。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业的发展,从小学到中学、高校、各企业单位,无不正在实行相关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全国各个高校也开始设置了运动康复这一专业。在以往,这是一项专门针对专业运动员的岗位储备专业,所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比较小众,也鲜少具有专业医疗体育知识的教师队伍。然而,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崛起,设计这一专业岗位的各大训练基地、健身房等场所纷纷需要这类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也逐渐普及开来。就长远来看,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体育,防止受伤,规避运动风险的产生,且对于康复治疗岗位也能够做出很大的贡献,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就当前来说,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开始显现。据有关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年级在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3亿,随之而来一系列的老龄人口健康问题也有待解决;再者,许多残障人士也需要社会予以更多的扶持与帮助,这对于康复专业方面的人才来说具有很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日渐繁荣,大到国家专业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小到个人的健身运动需求,都离不开运动康复专业有关内容的保障。综上种种,现今局面对于运动康复业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需求的对口专业人才也极度紧缺。
针对这一局面,国家对运动康复专业逐渐予以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规政策,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新型专业也在传统专业上开始了变革,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面临一些现实困境的同时从未停止探索前进的脚步,推动了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在全社会普及工作的全面发展。
虽然运动康复专业近年来才被大众所关注,但我国对于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光早在九十年代初就聚焦于此。1990年,上海体育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曾设置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并且开展了大范围的招生工作,这为后来运动康复专业的成型奠定了基础。2004年,我国一些高校正式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并进行了招生,至此,这一专业正式走入了大众的事业当中,并开始了稳步的发展。自2004年至今,我国已经有40余所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运动训练基地、医药卫生系统、社区康复治疗师;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师资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专业运动队、各级医院的康复机构、体育运动基地、健康休闲俱乐部、职业运动俱乐部、养老院、社区、健康与康复科研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健康测定与评估、健身指导、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的工作。根据以上所述,运动康复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十分广阔。
对于运动康复这一新兴专业的实际教学来说,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关键。然而,也正是由于运动康复专业发展较晚,我国各个高校对于相关专业人才和教师储备量达不到当前大批学生的需求,而当前社会这方面的人才也较少。另一方面,从当前全国院校体育环境来看,大多数的学校体育教师都并非一专多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参与过专业运动康复的培训,往往经验不足,很难教授给学生专业技能,也无法给予学生对于该专业素养能力塑造的帮助。
对于运动康复这一综合了体育和医疗等多方面的学科来说,其所需场地、教材和教具都有着一定的要求。然而,由于运动康复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前期发展范围比较小众,因此对于教学设施的预备不够系统,也不够完善。
运动康复专业区别于其他传统学科,它强调的是一种更为实用的学习效果,因此少不了课堂理论传输和实际操作的结合。然而,由于我国高校长久以来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作用于在这一新兴学科上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首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够生动形象,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学生对于这一专业了解较少,长此下去也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许多院校往往更加看重学生主要文化课的成绩,而轻视这类看似不够重要的学科,而专业的设置仅仅是为了充实高校学科体系,却没有真正在这一专业上做好教学调研,学生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效率也将大大降低。
此外,对于一些真正想要发展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来说,却往往又面临着经验不足的局面,在课堂理论和实践环节甚至没有之前的教学成果案例给予借鉴,只能靠高校教研组自己去尝试和摸索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这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设置了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当中,一些高校对于该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上文中我们提到,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选择地对口职业岗位有很多,然而这些岗位具体职责和内容在高校当中学习时却不能够具体的划分。例如,运动队医疗人员、健身场所指导师、营养师等职业,看似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仔细划分起来其工作内容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就当前来说,高校对于运动康复专业培养方向依然较为单一,培养目标也较为混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面临走上社会时会处于一种学而不精的状态,对于就业也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运动康复专也毕竟是结合了许多学科而诞生的新学科,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还没有完全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储备都是多少有一点却又每项都不够充足。举个例子来说,一名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面临医疗相关岗位竞争时往往会败给具有强有力医学知识储备的专业医学院校毕业生;而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想要去应聘健身教练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输给体育素质较强的体育毕业生。而就当前来说,我国在运动康复领域的专业职责岗位设置相对较少,往往是由相近岗位代之,这也就缩小了该专业的就业范围,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对于高校缺乏运动康复专业师资力量这一问题,高校应当较大对于本校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业务探讨,共同提升现有师资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应当面向全社会加大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引进力度,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走进高校进行教学。再者,高校应当定期组织高校之间的学术研讨活动,彼此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联系当地相关医疗单位或其他专业单位,邀请相关专业学者和医师走进高校,举办讲解活动和一些座谈会,相当于外聘教师,给学生全方位、全范围的专业讲解。
在当前局面下,高校应当意识到运动康复专业在将来会是一项长足发展的学科,而今后的教学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届时对于专业教学设施的要求也一定很高。高校应当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加大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在教学场地、教学资料、教具、实践设施等方面予以完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首先,高校应当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认识到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教研队伍的工作目标,积极改善当前的教学困境,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充分投入到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当中去。
其次,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响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加学生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邀请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校园的同时与相关单位构建扶持发展关系,组织和带领学生走进各相关企业单位,近距离接触运动康复专业的具体内容,并设置相应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与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高校运动康复专业教研组来说,应当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在将来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当中细化运动康复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合理化的教学体系,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讲求简而精,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就当前全社会的发展来说,运动康复专业领域将来一定会更加广阔。社会相关企业单位因当充分认识到这一专业人才的价值,设置更多的相关岗位,给予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更大的就业空间。此外,上文中提到的高校可以与相关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这些单位可以为高校该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不仅如此,一些卫生服务机构和社会机构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保障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社会行业当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也能够促进运动康复专业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在努力过程当中,高校应当不断发现其发展当中的不足,探索更多的解决途径,为国家培养复合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